UFO——不明飞行物的缩写源于美国,20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上空发现会发光的圆盘飞行器,当时的报纸把它称为"椭圆形的发光体",这是当代对不明飞行物的兴趣的开端,后来人们着眼于世界各地的不明飞行物报告。UFO一词源于美国空军的"蓝皮书计划",该计划的第一任负责人是爱德华·鲁佩尔特上尉,他正式发明"UFO"一词。
随着传播媒体的发展,世界各地不断传出发现UFO的事件,有很多人甚至一些世界上的知名人士譬如:美国的前总统里根、卡特、希拉里克林顿、阿波罗十四号飞船上的飞行员等等,言之凿凿出面证实自己亲眼见到盘旋在半空的圆形飞行物。甚至很多媒体刊登了UFO的大幅照片和一些模糊不清的视频资料。
这世上究竟有没有UFO的存在到目前为止仍然只是存在与争论阶段没有真凭实据。但是在我国对UFO的记载却早在几千年以前就有,并且不同朝代持续均有记载。
最早最早记载飞碟的是《晋阳秋》这本古书。其中写道:“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投于亮(诸葛亮)营。三头,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这段话在《三国志》的裴松之的注、郑樵的《通志略》、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中都有类似的记载。这是公元234年秋天的事,一天晚上,西北五丈原地区的天空中出现一颗发射红光、来去自由的“星”,它三来三往,从东北向西南,以后便消失了。如果是星,它不可能“三头,再还”,也不可能“往大,还小”。从记载看,它能自由飞行,很象是飞碟。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往杭州赴任途中,曾夜游镇江的金山寺。当时月黑星稀,忽然江中亮起一团火来。这一奇遇使苏东坡深感迷惑,于是在《游金山寺》一诗中记载了此情景,”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苏东坡先生所写的这首诗是不是和现代记载的很多在大海上冲天而起的飞碟有类似之处呢?无独有偶,也是宋代著名科学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记载了这种样一件事:“嘉祐中扬州有一蚌甚大,天晦多见。初见于天长县陂泽中,后转入甓社湖,又后在新开湖中,凡十余年,居民行人常常见之。余友人书斋在湖上,一夜忽见其蚌甚近,初微开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横一金线。俄顷忽张壳,其大如半席,壳中白光如银,珠大如拳,灿然不可正視,十余里间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远处但见天赤如野火,倏然远去,其行如飞,浮于波中,杳杳如日。
著名的明朝刘伯温先生也曾写过这样几句话,“……招摇指坤月坚日,大月如盘海中出,不知妖怪从何来,惝恍初惊天眼联,儿童走报开户看,城角咿鸣声未卒……”刘先生描述的这个从海上飞出来的形状如盘并发出鸣声的“大月”是不是和现代人说的海上飞出的飞碟完全一样。
1892年前后明朝画家吴友如根据自己亲眼目睹的事情画了一幅画,画上是朱雀桥一角,万众挤挤,有的仰望空中,有的互相谈论,有的则发着惊叹。天上一角有一个圆球,闪闪发光。画家在图上还题记说:“九月二十八日晚间八点钟,时金陵地南隅忽见火球一团,自两向东,形如巨卵,色红而无光,飘荡半空,其行甚缓,渐远渐灭”。
这些不是民间传说,在我国古代的很多古籍中都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譬如《庄子》《梦溪笔谈》《山海经》等等。对于这些记载您怎么看?细思极恐,如果UFO真的在几千年前就出现过,那么这个外星文明的科技得多么的发达。
这些事件又或许是古代科技不是那么的发达对一些超自然现象的一种误解,在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需去破解。努力吧,少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