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石油的供需平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我国的石油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原油来填补缺口。
在进口原油的同时,我国又将部分成品油低价出口到其他国家,这看起来似乎是一种“亏本”买卖,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一、我国为什么要大量进口原油?
我国要大量进口原油,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石油资源储量少、分布散、开采难、成本高。2022年,中国石油产量为2.05亿吨。但这些产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每年6~7亿吨的石油消费需求。
而且我国的石油开采难度之大,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与中东地区拥有优越成油环境和低成本开采条件的大型连续性油田相比,我国的石油形成主要以陆相沉积为主,这种油田连续性差,在沉积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干扰,没有形成大油田的条件。
可以打个比方,中东地区的油田就像一个完整的瓷盆,而我国的大庆和胜利两个大型陆上油田就像把瓷盆扔在地上打碎后再踢来踢去。这就决定了我国石油开采难度之大。
因此我国投入了巨大的金钱、精力、技术用在石油的开采上,也就造就了成本的居高不下。同样是石油,中东地区的开采成本每桶不到10美元,最低的更是只有3美元,随便打个洞石油就流出来了。而我国的开采成本却需要50~60美元一桶。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全球市场上购买原油反而会更划算一些。等到我们的技术成熟了,再对国内的石油进行开采。这也是为了保护国内的石油资源,避免过早耗尽。
二、我国为什么要低价出口大量成品油?
我国要低价出口大量成品油,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炼油能力过剩、市场需求不足、外汇平衡有利。成品油是指汽油、煤油、柴油及其他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具有相同用途的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等替代燃料。
原油是不能直接使用的,需要经过提炼才能把有用的成分分离开来,之后就得到了我们所说的成品油。近年来,随着我国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尤其是不断有新的炼化一体装置建成投产,我国的石化产业规模以及行业整体技术水平都实现了新的跨越。
目前,我国千万吨级以上的炼油厂已经增加到了32家,炼油总产能达到了9.2亿吨/年,跃居世界第一。炼油能力提升,有一个问题就凸显了出来,那就是中国成品油市场过剩的压力会逐渐增大。
于是将成品油对外出口就成了最佳选择。一方面可以消化国内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平衡贸易结构。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全年,我国对外出口了5369万吨的成品油,其中包含汽油1256万吨,柴油1093.45万吨,航煤为1090.05万吨。出口总额为321.6亿美元。
虽然出口单价低于国内市场价,但这并不意味着亏本。因为我国出口的成品油主要是低硫、高辛烷值等高质量产品,而进口的原油主要是高硫、低辛烷值等低质量产品。
这样一来,在原料和产品之间形成了一个“质量差”,也就是说我国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将低质量原料转化为高质量产品,并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卖给其他国家。这样既能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又能获得一定的利润空间。
结语
我国一边进口原油,一边却低价出口大量石油,并不是一种无谓或无奈的选择,而是基于我国自身资源条件、市场需求、技术水平和外汇平衡等多方面因素做出的合理决策。
这种决策既体现了我国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参与和贡献,又展现了我国对自身能源安全和发展战略的把把握能源安全和发展战略的主动权。
这种决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能源需求的增长,我国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能源结构和政策,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渠道,以实现能源的多元化、清洁化和高效化。
我国一边进口原油,一边却低价出口大量石油,是一种有利于我国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一种有利于全球能源市场稳定和繁荣的负责任的行为。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