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退休金的话题登上了热搜,成为了网友们的谈资。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人根据养老金的问题发出疑问:以公务员为首的部分老年人,为什么能够享受着高额的退休金?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和我国现存的养老金制度,有着很大的关系。
那么什么样的养老金制度,才会导致信任危机的出现呢?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导致个人账户支付的风险越来越大。据统计,2022年年底,我国老年人的数量占据了总人口数的20%,其中高龄老人的人数就有接近1.5亿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而在这种背景之下,劳动人口的流动则导致了不同地区承担养老金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并且很多已经处于退休期的老年人是无法获得养老金的,而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做到全面地补偿,这也就导致这些人的账户无法积累原始资金,造成大量空账的出现。
并且这个空账的群体还在逐渐的扩大。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加深,空账问题只会更难解决,因此我国养老金所面临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大。
产业发展出现问题,导致养老金负担并不平衡。
现在我国的养老金主要是由国家提供的养老保险,而个人所缴纳的养老保险在养老金主体中占比很低,甚至处于一种严重不足的状态。
虽然我国拥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养老金体系,但是因为个人养老金以及企业年金占比的不足,导致这个庞大的养老金体系难以形成规模和系统性,这也让我国的养老金处于一种极度不平衡的状态。
养老金制度隶属于金融制度的一种。而现代社会,我国对于养老金相关的制度,并没有做到最好,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养老金制度上的规划相对较差,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用美国的数据作比较,就能够很明显的发现问题。美国国家承担的养老金只占总体的一成;企业年金则占总数的六成;剩下的则是个人负担的商业保险。
在这种构架下,养老保障最核心最主要的并不是国家举办的公共养老金,而是企业为职工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第三支柱规模也很大。
而我国国家所承担的养老金占总数的八成,企业年金占总数的将近二成,而商业养老金尚且处于起步状态,可以忽略不计。
而如果想让群众退休后的生活能够过得更好,需要用个人保险或者企业年金来替代国家提供的养老金,占比则最好在七成及以上。
我国显然没有达到这种标准。而之所以要达到七成,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减少国家的财政压力,并且采取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更加灵活,有利于养老金制度的持续良性发展。
养老金制度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
这和我们国家现在的人口结构有关,中国家庭呈现出少子化趋势,并且空巢老人的数量逐年增加。
在这种趋势下,一个年轻人通常需要负担多个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这对于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国家需要从养老金制度上进行改革,将一部分的养老保险转化为护理保险。
这种制度不仅能够解决年轻人的生活压力,相较于现存的养老保险结构来说也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我国的现有国情。
但是,目前却无法做到这点,主要原因是我国护理行业的发展。
我国的护理行业呈现刚起步的状态,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收费虚高、形态单一、普及率差等等问题。这些问题无法解决,是做不到护理保险这一点的。
养老金普及率不够,很多老人没有参保养老保险。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现存2亿左右的老年人,是没有养老保险的。
并且养老金发放的金额也相对较低,企业退休员工每月能够获得的养老金,通常只有当地工资标准的一半左右。
更别提非退休人员的老人所缴纳的城乡养老金,平均每人每月只能领到几百元,难以维系日常开销。
总的来说,虽然我国确确实实保障了养老金的覆盖率,但是还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一日不解决,信任危机会存在一天。希望国家重视起来,注重养老金的问题。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