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数男性在退休时会对一个数字感兴趣——139。因为这是退休待遇审批表上的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
很多人会对这个数字浮想联翩。是不是说,养老金领完139个月就没有了呢?还是领完139个月个人账户就空了呢?其实,都不是的。
“139”称之为60岁退休时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另外,人们还常用的有195——50岁退休时的养老金计发月数,170——55岁退休时的养老金计发月数。实际上,养老金的计发月数是有完整的一张表。
这张表是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38号文件)因为推动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而设立的。原先,所有退休人员的个人账户养老金都是统一除以120个月。新的计发月数,实施越晚退休、计发月数越大的模式。
40~70岁,每一个年龄都有对应的计发月数。如果退休年龄低于40岁或者高于70岁,分别是按照40岁和70岁的计发月数来计算的。40岁是233个月,70岁是56个月。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关计发月数是按照人均预期寿命来推算的?60岁退休,当时的人均预期寿命还能活139个月吧?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人均预期寿命情况,2000年全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1.4岁,2005年人均预期寿命就达到了72.95岁。所以,并不是简单的人均预期寿命来测算。
说实话,计发月数确实有考虑人均预期寿命的因素,但同时也有考虑个人账户积累利息的因素。
根据制度的设想,是以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75.21岁为目标,按照每年4%的预期利率测算,当计发月数为139个月时,60岁退休才正好到75.21岁能把个人账户余额领完。
为什么是以城镇人口的预期寿命?因为过去我们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称之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基本上都是城镇人口。其实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我们早已经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早已经不再单独公布城镇人口预期寿命了。
其实,近2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预期寿命也在不断提升。2021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8.2岁,特别是女性的预期寿命甚至超过了80岁。过去的计发月数制度确实需要完善。
另外,计发月数在推算时,并没有考虑到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随着养老金的增长,个人账户支出也会增加。所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修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
现在在很多省份的养老金调整方案中,实际上都已经明确提到当养老金调整以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支出钱数也会同比例增长。比如说2023年本人养老金增长了4%(3.8%是平均水平,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水平),原先每月支出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是500元,调整以后将会变为520元。这样个人账户的压力可能会更大一些,有可能会比139个月更早的把个人账户领空。
但是国家也明确,当个人账户余额为零时,会全部从统筹基金中列支个人账户养老金,确保待遇不降低。
所以,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的修订,大概率与相关月数会提升的。不过,只会影响未来退休的人员,对于已经退休的老人是没有多少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