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人口第一大国,可即便这样,我们也不得不接受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事实。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0%或者是65岁以上占比7%就算是步入老龄化社会。
而我国截止到2022年底,60岁以上老人2.8亿,占总人口19.8%,65岁以上2亿,占比14.9%。
我国的老龄化程度超出很多人的想象,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短缺、养老压力增大等人口问题有人逐渐凸显出来。
在此背景下,为缓解压力,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延迟退休,这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毕竟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多上几年班。
其实,国家早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就提出延迟退休,并且要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接下来,我们就分析分
01.小步调整
很多人极度反对延迟退休,无非是认为只要落实政策,延迟的期限必然是5年起步,这让谁都难以接受。
大家想想,一名员工59岁,眼看就要退休享福了,结果政策一下来,直接让干到65岁,不发疯才怪。
小步调整就是应对这种情况,在政策落实前期,只延迟一个月或者几个月,对即将退休的人员来说并没有太大影响。
之后,政策将延迟年限逐步扩大,当延迟到5年时,需要很长时间,大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整。
10多年、20多年以后,社会环境、生活水平等各方各面又与现在不同,大家更容易接受。
小步调整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温水煮青蛙”。
02.弹性实施
客观地讲,职业不同,工作量就不同,风险也不同。
一个坐在办公室吹着空调,一个头顶烈日在工地干活,两者之间有很明显的差距。
另外,个人的身体状况、家庭需求、价值追求同样存在不小的差距,有人就希望尽早退休,有人则希望继续留在岗位上,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因此,“延迟退休”一刀切显然是不合理,不能规定所有人只有在达到法定年龄才能退休,而是需要结合就业者的实际情况,允许个人自主选择延迟退休的时间。
03.分类推进
现阶段,我国的退休年龄有好几个分类:
对于企业职高,男性是满60周岁,女工人50周岁,女干部55周岁;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等繁重体力劳动或有害健康工作的,男性55周岁,女性是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男性50周岁,女性45周岁。
要实施延迟退休,需要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进行延迟,并与原有政策平稳衔接,对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延迟时间。
04.统筹兼顾
延迟退休好像只牵涉到退休,但实则与多方面都存在关系。工作年限变长,缴纳的社保变多,退休后的待遇更好,财政要拿出更多钱进补贴。
上了年纪的人继续工作,身体难免会出现问题,投入到工作中的精力会持续下降,甚至可能出现加重企业的负担。
所以说,延迟退休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政策,一旦进行调整,以往跟退休挂钩的政策都要跟着调整,医疗、养老等保障措施也需要跟得上步伐。
05.延迟退休试点工作
对于延迟退休,不少人还停留在理论阶段,以为各地都没有实施,可事实上,我国早就开始延迟退休的试点工作。
2020年1月,山东省人社厅出台《进一步规范企事业单位高级专家延长退休年龄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指出,企业当中副高级以上的高级专家可以自愿申请延迟退休,而且只能延迟1~3年。
2022年3月份,江苏省发布延迟退休方案,针对55~60岁的企业的在职人员,同样是自愿申请延迟退休。
不难看出,目前这个阶段,想要延迟退休也是有条件的,而且需要自己申请,这也是严格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所以大家可以暂时先把心放到肚子里。
06.工龄退休
除了延迟退休,最近经常有专家提出工龄退休,就是将养老金的领取标准提高,从现在的15年增加到20年或25年,而且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工作性质等自由决定退休时间。
举个例子,有些人16岁就开始从事体力劳动,那他在养老金缴纳满15或20年后,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决定是否要退休。
相较于延迟退休,工龄退休更加深入人心,可从实际情况上来讲,这很难实现。
老龄化事实摆在面前,在未来,养老压力和劳动力短缺愈发严重。之所以要实施延迟退休,目的就是保障劳动力、缓解养老压力,如果实施工龄退休,如何保障呢?
所以说,想要解决,要么提高想办法提高生育率,要么延迟退休,两者相比,后者更容易一些。
我们身处这个社会环境,只能被迫接受这样的政策,谁都很无奈,可又有什么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