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广东湛江,是一个多语言混合的地方。从人数来说,以雷州话为母语的最多,雷州话民间俗称“黎话”,疑是“来话”的误传,即“外来人口讲的话”,因为我们祖先大多是南宋末年的福建移民,黎话属于闽南语系,是祖先传下来的。
南宋末年大逃亡
从发展趋势看,九十年代白话势头猛。由于香港电视台的普及和官方的推广,我们母语讲雷州话的,现在中青年都是一口流利白话,但带有黎音,能听出来。而现在普通话比白话更猛,从学校开始普及、考试,很多湛江家长从孩子小时候起,干脆就教普通话。
那么,我的母语雷州话土不土?其实在湛江本地,在白话人群眼中,讲雷州话的人群是有那么一点“洗脚上田”的感觉。雷州话发音本来没什么,但人们讲话时,说着说着就很容易讲大声了,显得脚爆爆的样子。在体检中心工作的一位朋友说,只要听到大厅喧哗,就知道是遂溪雷州的人来体检了,每次都没错。不过,大哥别说二哥,当讲湛江土白话或吴川话的人去到广州时,也被人家笑话土。比如《外地媳妇本地郎》中,化州口音的阿娇就是被取笑的对象。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一种方言土不土,主要是看讲话的人。比如在香港电视连续剧中,讲的是广东白话,说起来也是一种方言,但由于讲话的人代表了先进的生活方式,中西结合,有时还加点英文,所以听起来很洋气。然而在一口剑桥腔或牛津腔的英美人眼中,夹杂英文的香港话也是土里土气的。
由此看来,我们的雷州话本来无所谓土不土,只是一种方言而已。但由于流行于粤西海南广西沿海等经济不发达地区,加上我们又有一点闭关自守的心态,与现代化国际化接轨不够,语言和生活习俗显得比较古老。比如,每年的年例,穿令箭、滚刺床、上刀山、唱戏、飘色……种种仪式,在城里人看来,确实乡土气息浓厚。
湛江雷州年例穿令箭
加上有一些讲雷州话的年轻仔去到大城市打工,表现得不太好,说话行事有些粗鲁,不太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连带着珠三角的人对雷州话人群带上了有色眼镜来看,觉得雷州半岛落后,觉得民风彪悍什么的。
而事实上,雷州话是一种古老的汉语言,比现代普通话的汉语含金量高多了,起源于河南(河洛),盛行于南宋闽浙一带,是当时最流行最时髦的语言!我们心中不必要纠结自己方言土不土的问题,也无需自卑,在什么环境说什么话就行。讲雷州话的人有不少做到了省厅级的大官,没有人笑话他们土。再说了,谁没有家乡话口音呢?开创国家的伟人都是带着方言的普通话,丝毫不会影响他们的伟大。
也许是一种自卑心态,有些年轻的雷州人到外面,只讲白话或普通话,伪装成不会雷州话的样子。我认为不必如此,我平时都是“雷州普通白”三种语言混用。跟家里人村里人都讲雷州话,跟公司的同事讲白话多,跟老婆和外家(吴川人)也讲白话,如果有普通话的人在场,也会讲普通话。有点遗憾,因为孩子一直是外家在带,从小讲白话,可能雷州话传不下去了,但也不必强求,顺其自然吧!
小学教普通话
关于雷州话,你是怎样看的呢?会觉得土气吗?在外面愿意讲吗?欢迎参加讨论。
我是湛江雷州人 为什么我说话有些话人家听起来我不像雷州人 说雷州话也不标准
正常吧,一个市每个镇上的口音都不一样,有的东西叫法也不一样啊有人说广东湛江“很不像广东”,你怎么看?
其实,没有无缘无故的传说,之所以有人说广东湛江“很不像广东”,应该还是有它一定的道理,或者说有一定的依据吧。
广东给人的特色是什么?很多时候应该就是以广州为中心的广府文化吧,广府文化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特色,以粤语为主。那么湛江为什么“很不像广东”呢,这在一定程度上,应该也是语言上的不同吧。湛江作为中国的最南端,有着中国第三大半岛的雷州半岛,“雷州话”与粤语差别大吗?那不是一般的大,是很大的区别,从这点来看,湛江不在广府文化之列,语言方面也与广府文化的主流粤语有很大的差别。连日常最主要的交流方式语言都不同,也难怪有人说湛江“很不像广东”。
在饮食文化上,广府文化是以珠三角河鲜为主的美食,广府人可以将鱼塘里的“鱼”做得出神入化,对淡水鱼情有独钟。湛江靠近沿海地方,在饮食方面当然是以海鲜为主要特色。虾蟹等各色各样的海鲜,是湛江的美食特色。
从地理位置上看,湛江远离广东的中心广州,虽然说“距离产生美”,但毕竟距离也会造成文化上的隔阂,所以在归属感上可能湛江人很难认可以广州为中心的广府文化。湛江在地理位置上与海南一海之隔,在地缘位置上,可能与海南更加的亲近。
同时,在气候特色上,也更接近于海南的热带气候环境,盛产菠萝等热带水果,有“菠萝的海”之称。从这气候特色,与广东的中心广州还是有一些的不同。但虽然在地理位置上更亲近海南,但湛江也似乎没有受到海南的辐射,也没有烙下海南的太多烙印。它只是静静地躺在“隐秘的角落”里,默默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湛江在语言、饮食、文化和地缘等方面与广东的中心广州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有人说“湛江很不像广东”,其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