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婆山藏宝之谜
姑婆山是广西著名的4A级景区,这座美丽的南国仙山,当地百姓长期流传藏有巨额宝藏。
藏宝之说起于何时?姑婆山真藏有巨额宝藏吗?
姑婆山群山横亘,山高林密,洞穴众多,物产丰富,又地处三省边界,解放前官府在此很难实行有效管理,因此,为了躲避追捕,常有湖南、广东、广西的土匪流窜到此占山为王,笑傲山林,因此土匪藏宝之说众多纷纭。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藏宝传说是关于沈鸿英藏宝的故事。
近70岁的邹定滔,是贺州学院文化传媒学院的一名退休教师,现任职于贺州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负责《贺州市志》相关的编撰工作,对于沈鸿英在姑婆山藏宝的传说,他很早就有关注,因为这藏宝传说与他一位至亲的亲人被害有关。
邹定滔的外祖父黄阿海当时是当地一位有名的文人,民国13年跟随沈鸿英,民国14年随沈鸿英逃往香港,民国17年,由香港秘密返回八步途中,在广东封开被沈鸿英灭口。
《贺州市志》执行总撰 邹定滔
1928年的冬天,突然有人来报信,说我外祖父在广东的封开一上船就给沈鸿英的人抓了,当场就打死了,尸体从封开运回八步以后,跟他一起当兵的黄屋村的还有一个子叔,有一次回来,他悄悄的透露给我外祖父的母亲,他说海哥(邹定滔的外祖父)可能是因为知道的东西太多,(沈鸿英)就将他(邹定滔的外祖父)杀害了。
沈鸿英
沈鸿英21岁时,参加柳州匪帮,在柳城、罗城一带作案抢劫,因身体强壮,行动骠悍被推为匪帮头目。
沈鸿英
光绪三十年,为避免被清军剿灭,沈鸿英带领土匪从柳州先后流窜到象县、修仁、荔浦、钟山、贺县一带抢劫。
光绪三十二年,钟山县署派人解送一批饷银赴平乐,沈鸿英纠集匪帮在平乐和钟山交界处劫得这批饷银,后逃到姑婆山躲藏,他用这批饷银购买枪支,在姑婆山扩大匪帮近百人,势力比贺县官府兵力还多,成为贺县一股严重的匪患。
1911年武昌起义后,沈鸿英接受同盟会招安,匪帮编为革命军。
1913年初,沈鸿英背叛革命投靠陆荣廷拥护袁世凯,出任帮统。
1913年冬,陆荣廷派沈鸿英率部到姑婆山剿匪,因功升统领,逐渐扩充势力。
1920年,沈鸿英驻兵2000余人在西约街,坐地收税。
1921年,陆荣廷的桂军在粤桂战争中被粤军打败,粤军入桂,沈鸿英率部逃到湖南投靠吴佩孚。
1922年6月,沈鸿英被吴佩孚委任为中国陆军第十七师师长,讨伐广东陈炯明叛变,11月,沈鸿英再次领兵回到八步,他以八步为中心,先后攻占柳州、桂林、鹿寨等地,征战中不断收编军队,逐渐拥有八千余兵力,自称广西陆军第一军军长。
在所占领的桂东北十几个县内,沈鸿英一方面大量印发“广西临时军用票”纸币敛财,在市面强行流通,广西临时军用票”的材质共有纸币、银币、镍币及布币四种。
沈鸿英1角纸币的正反面
主币面值有壹圆、伍圆、拾圆等多种,辅币面值为壹角、贰角、伍角。除硬币外,纸币背面均印有“广西临时军用票条例”及“沈鸿英发行”字样,均加盖“沈鸿英印”朱色方章。他以“军用票”责令商会兑摊银元,以充军饷,商民苦不堪言。
1922年冬,沈鸿英主动投靠曾任护法军政府主席总裁的岑春煊,成为当时广西最强大的一股势力。在今贺州学院东校区修建“将军府”,建筑阔气大方。同时在今八步区建设路小学建造驻兵营房。
《贺州市志》执行总撰 邹定滔
在学院东区,在现在学校的大门的左侧,有一栋房子,这栋房子就是沈鸿英的办公驻地,就是办公地,这个房子是用木板做地楼的,像南洋的一些房子差不多,都是有个小小的地楼,减少人接触这个水汽,另外,它也有一个警戒的作用,就是说人进来有人活动的话地板都会响,他(沈鸿英)是非常警觉的一个人,他都知道什么时候有人来,而且这栋楼在他的指挥部的西面,还有一个从房子通到西面的暗道。
当年沈鸿英官府办公地点(今贺州学院宿舍楼)
1922年12月,岑春煊向孙中山推荐沈鸿英为广西靖国军总司令,参加讨伐广东叛乱,后因沈鸿英不服从孙中山命令,率部反叛进攻广州,被孙中山指挥军队打败,重新退回八步。沈鸿英在八步重新招兵买马,在贺县、平乐、富川、钟山等地割据称雄,军队达两万五千多人,再次成了广西当时最大的军阀力量,自称建国军总司令。
沈鸿英苦心经营八步,筹款修建临江河堤和盐埠码头、官府码头、米亭码头等,在黄安寺的姜冲河上首次修建了石桥,防洪堤全部用巨大的青石块砌成,由沙街巷延伸到盐仓(今天的竞尚小学)的江边,防洪堤把西约街和永丰街等连接了起来,全长约800米,促进了八步城区商贸的繁荣,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的作用。
1925年,李宗仁、黄绍竑联军在孙中山的支持下,先打败了陆荣廷,后消灭沈鸿英主力,直逼八步。1925年7月,沈鸿英看到大势已去,只好遣散部属逃离八步,由卫队长李俊英率部100多人护送,昼伏夜行逃至姑婆山。
沈鸿英率部在姑婆山躲藏了两个月后,听说李宗仁准备重兵围攻姑婆山。1925年9月,沈鸿英等人化装成商人,由李俊英护送到怀集,再到广东三水,只带随身卫士6人,搭上三水直达香港的轮船逃到了香港。逃亡香港前,沈鸿英突然枪杀了身边的一些亲信,传说是为了杀人灭口,保住埋藏在姑婆山里的藏宝。
《贺州市志》执行总撰 邹定滔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听姑婆山林场的一些老职工说,那一段时期经常有七八十岁的老人,带着年轻人,到他们那个林场去住,说要找一些什么东西,从这里来看呢,可以看出,沈鸿英在逃亡的时候,一是他在各地都留有自己潜伏的人员,这是第一个了,否则我外公不可能一上岸就给他抓,马上就枪毙打死了,第二个就是还有老人到处去找,也就是说他当时藏(有)一些钱财,想东山再起。
沈鸿英逃到香港后,李宗仁统一了广西,他再也没有机会东山再起,直到1938年病死于香港,他从八步带走的财宝下落也成为了历史谜团。
《贺州市志》执行总撰 邹定滔
关于姑婆山藏宝,他只透露一些,是用石头做了一些标记来确定,因为山冲水会变的,树木也会变的,那么你要得要确切的地址,就是用石头,埋起来作为标记。
从民国至今,沈鸿英和一些土匪在姑婆山埋藏有宝藏的传说,吸引着许多幻想一夜暴富的人去寻宝,但姑婆山林海茫茫,方圆近百里,洞穴众多,至今没人找到贵重的财宝。宝藏的有无,或许本来就是一个传说,或许将来真有一天,沈鸿英在贺州搜刮的财宝会重见天日。
姑婆山的谜语石上有什么成语
『包含有“石”字的成语』“石”字开头的成语:(共16则) [s] 石赤不夺 石沉大海 石城汤池 石火电光 石火风灯 石火风烛 石火光阴 石缄金匮 石烂海枯 石泐海枯 石烂江枯 石破天惊 石室金匮 石室金鐀 石心木肠 石尤风
第二个字是“石”的成语:(共68则) [b] 搬石砸脚 [c] 触石决木 [d] 点石成金 点石为金 儋石之储 [f] 浮石沉木 负石赴河 肺石风清 匪石匪席 匪石之心 [h] 衡石程书 衡石量书 [j] 金石不渝 金石交情 金石可开 金石良言 金石丝竹 击石弹丝 金石为开 匠石运金 金石之策 金石之功 金石之计 金石之坚 金石之交 金石至交 金石之言 [k] 叩石垦壤 [l] 卵石不敌 炼石补天 裂石穿云 [m] 木石心肠 没石饮羽 [p]盘石桑苞 盘石之安 磐石之安 磐石之固 盘石之固 [q] 泉石膏肓 磬石之固 [r] 如石投水 [s] 烁石流金 铄石流金 水石清华 射石饮羽 漱石枕流 矢石之难 [t] 投石拔距 投石超距 投石问路 铁石心肠 铁石心肝 投石下井 [w] 顽石点头 五石六鹢 [x] 悬石程书 衔石填海 炫石为玉 [y]一石二鸟 以石投卵 以石投水 燕石妄珍 药石之言 [z] 走石飞沙 枕石寝绳 枕石漱流 枕石嗽流 柱石之坚
第三个字是“石”的成语:(共23则) [b]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d] 电光石火 [h] 海涸石烂 海枯石烂 [j] 金城石室 金匮石室 [l] 卵与石斗 [m]木人石心 木心石腹 [s] 水滴石穿 试金石 水枯石烂 山枯石死 水落石出 山童石烂 [t] 铁肠石心 天惊石破 天上石麟 铁心石肠 [x] 心坚石穿 [y] 一块石头落地 一块石头落了地 [z] 作金石声
“石”字结尾的成语:(共66则) [a] 安如盘石 安如磐石 安于盘石 [b] 不分玉石 [c] 穿云裂石 餐云卧石 [d] 鼎铛玉石 滴水穿石 [f] 飞沙走石 飞砂转石 飞砂走石 [g] 躬蹈矢石 躬冒矢石 [j] 焦熬投石 焦金流石 焦金烁石 燋金烁石 坚如盘石 坚如磐石 焦沙烂石 家无担石 家无儋石 [l] 流金铄石 落井投石 落井下石 落阱下石 [m] 眠云卧石 [n] 拏云攫石 拿云攫石 [q] 亲当矢石 敲金击石 亲冒矢石 犬牙盘石 [r] 人非木石 若卵投石 如水投石 [s] 身当矢石 身非木石 试金石 山溜穿石 漱流枕石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t] 投井下石 投阱下石 投卵击石 泰山盘石 泰山磐石 他山之石 [x] 下井投石 心如坚石 心如金石 心如木石 心如铁石 悬驼就石 炫玉贾石 衔玉贾石 悬崖转石 [y] 燕岱之石 以卵敌石 以卵击石 以卵投石 以升量石 以水投石 [z] 枕流漱石 助人下石 炫玉贾石
“石”字在其他位置的成语:(共4则) [j]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q] 蜻蜓撼石柱 [t]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z] 掷地作金石声
上千年来,武则天墓为何从未被盗?
女皇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合葬墓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西安西北方向60公里处),墓葬沿用了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依山为陵的修陵方式。通俗地说,依山为陵就是在山腰挖出墓道,修建墓室。乾陵所在的梁山主峰海拔近1080米,山体为石灰岩。
在陕西唐代十八个皇帝陵墓中,乾陵是唯一没有被盗的帝王陵。但是 历史 上打乾陵主意的盗墓贼却不在少数。
而乾陵之所没有被盗成,最根本的原因是乾陵墓道口实在太隐秘,太坚固了。
我还是梳理一下这方面的 历史 记录。
传说唐代末年,黄巢率领十几万人马,下势盗掘乾陵,但是因为弄错了方向而没有成功。乾陵的西面石马道村现在还有一条沟,当地群众称之为黄巢沟,据说就是当年黄巢队伍留下的。
《旧五代史·温韬传》中记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惟乾陵风雨不可发。”这句话的意思是,温韬在做耀州节度使的时候,把关中北山一带的唐代帝陵挨个给挖了,但是挖乾陵的时候因为风雨大作,而没有挖成。
民国时期孙连仲也率领人马挖掘乾陵,还是没有成功。
传说归传说,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一千多年来,想盗掘乾陵的人为数不少。至于温韬、黄巢之类盗掘时出现怪异天象,自是没有科学依据,大概因为老百姓太尊重武则天了,从 情感 上不愿意接受人们对武则天的不敬,就是在今天,当地人还把乾陵叫做“姑婆陵”,可见百姓对女皇的敬仰。
上世纪50年代末,当地群众作业时却无意中发现了乾陵墓道口。后来,有人提议发掘乾陵,而被否定。以后,乾陵恐怕难有打开的可能。
综合考量,一千多年来,乾陵没有被盗掘,根本原因还是乾陵太坚固了。乾陵依山而建,墓室地宫隐藏在山体之中。要找到墓道口相当于老虎吃天无处下爪。谁要把整个梁山挖开显然不大可能。
再就是乾陵修建时,武则天已经充分考虑了防盗因素。她知道曹操当年的告诫:“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在给唐高宗李治修建陵墓的时候,武则天定是从选址,设计等都做了防盗准备。到她归葬,乾陵加盖之后,地宫的大门就永远地闭上了。
武则天的陵墓叫乾陵,这个墓非常有意思,从开始就故事不断。
据说,这个墓还是唐朝风水CP、共做推背图的李淳风跟袁天罡共同勘定的。
说话武则天的丈夫唐高宗体弱多病,到了后面,更是久治不愈眼见就要挂了,武则天着急陵墓的事情,可派了很多人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
这时候,有人向她推荐了袁天罡。
武则天把袁天罡叫来,给了他七枚金钱,让他出去寻访陵址,找到之后,按北斗七星的位置将金钱填下,然后回来报告,不得告诉别人。
派出了袁天罡之后,武则天又找来了李淳风,给了他一支碧玉凤簪,让他寻访墓址,找到后,把这个碧玉凤簪插到地上,做为标志,然后回来报告,也不得告诉别人。
两人分别去了,一个月之后,回来报告,都说已经找到绝佳的风水宝地了。袁天罡说自己埋了一枚金钱,李淳风说自己插了凤簪。
那谁找的地方更好呢?
武则天就问是什么地方啊,都说是梁山。
但是寻龙容易,点穴难,都是梁山,但埋在哪就有讲究啦。武则天派人前去查看,一看愣住了,只见玉簪正插在金钱的钱眼中。
两人找到了同一个地方。
当然,这两人私下有没有交流不知道了。但乾陵就此定下了。
这个地方有什么好呢?看外形,有的人说像女人的身体,而墓口恰像生理卫生不能讲的那一课里画的男人看了会脸红的东西。
这是墓的制造。到了唐末,开始有人来挖乾陵了。第一个来的是打进长安的起义军领袖黄巢,黄巢派了数十万大军挖了个把月,也没有挖到墓门。直男找不到入口,悲剧啊。
最后只留下了一道沟,还叫黄巢沟,以纪念他失败的摸金生涯。
黄巢之后,又来了一位高手,他叫温韬,是当地的节度使。趁着天下大乱,他把唐朝的帝陵挖了一个遍。但挖到乾陵时,突然出现怪事,一挖就狂雷闪电,风雨大作。吓得温韬以为乾陵有神仙保佑,再也不敢挖了。
而到了民国,当时的孙连仲还用炸药去炸,但一炸开,就有黑烟冒出,当时就死了七名士兵,这一下,谁也不敢去了。
到了后面,也没有人知道乾陵的口子在哪里。直到新中国后,因为修路,炸山取石,突然发现了石条,这才让乾陵露出了真面目,现在去发掘非常容易,墓口在哪,里面有多少宝贝都探得一清二楚。
比如里面可能有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当时郭沫若在发掘完明朝的定陵后,就想着把武则天的这个墓发掘一下。 就是想看看这里面有没有兰亭序。他认为兰亭序不是行书,而是楷书。但是,周总理否决了这个建议,并提出帝陵不发掘的方针。
到了现在,还有一些呼声要求发掘武则天的乾陵,别的不说,发掘后,搞个博物馆,收门票就够当地发笔横财吧。
最后说一下,为什么乾陵千年盗不开。主要还是以山为陵,很难找。而且里面有大量的石条填住墓口,石条之间用铸铁加固。所以就算知道地方,用炸药也别想轻易炸开。
说到 历史 上比较出名的几个女子,一般都是提到武则天、吕后、孝庄皇后等人。他们生前建功立业,死后当然想安安稳稳,为了这个目的他们都建造机关重重的墓穴。
Δ陵墓
然而一山更比一山高,总有盗墓贼想方设法的去盗墓。然而上千年过去了,武则天的墓从未被盗。究竟为何?
武则天在登基以后,就开始为自己死后做打算。她知道自己前无古人,从来没有女人做皇帝。自己死后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要骂自己,甚至都有可能去挖自己的坟墓。有一段时间每天都是忧心忡忡,究竟要把自己的墓穴定在哪里。
Δ昭陵
于是武则天早早的请了两个世外高人,为自己选定墓穴。一位是李淳风,另一位是袁天罡。两人曾经合作书写《推背图》,预测到了唐朝未来两千年中主要事件。其中大多数事件,在日后都已灵验。她们也被武则天拜托,帮助她寻找墓穴。
李淳风先行一步前去寻找,找了八十一天,并在上面放上了一枚铜钱。 接着袁天罡苦苦寻找四十九天,在上面插了一只簪子。非常巧合的事发生了,簪子正好从铜钱孔插入。既然两人的看法一致,就将墓穴选定这个位置。选好了位置,还需要一位出名的设计师。
阎立德这位建筑大师,不仅帮助武则天修建昭陵。在此之前还修建唐高祖山陵,以及长城的部分楼宇。是唐代顶尖的建筑大师之一。
Δ昭陵
阎立德将昭陵修建好后,还找来当时有名的盗墓贼,来完善反盗墓措施。经过了一系列测试,全部符合武则天的要求,她才在死后安心下葬。
然而几千年来并不是没有人去盗墓,事实上次数应该非常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甚至发动了三四十万人,然而这些人最后全部空手而归。可见昭陵安全系数之高,古人防盗措施之完备,不得不让人佩服。
说到古代的帝王陵,就不得不说秦始皇的骊山陵与武则天的乾陵,骊山陵是中国 历史 上第一个皇帝的陵墓,也是目前为止发现规模最大的皇陵,乾陵是 历史 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的陵墓,并且乾陵是唯一一个葬着两个皇帝的皇陵。
很多人就十分好奇了,秦始皇的骊山陵,千百年来一直没有被盗,是因为其实在太大太复杂,以至于没有人能够盗,那乾陵也不是很大,为何却没有人对其进行盗墓,还让乾陵成为唐十八陵中唯一没有被盗的皇陵呢?实际上这个答案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乾陵的选址相传,在李治生病之后,武则天就开始对皇陵的选址开始着急了,毕竟武则天想的是以后自己也要和李治合葬在一起,所以选择一个好一点的地方,对李治和自己都要好一些,就在武则天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给武则天介绍了两个神人。
这两个神人就是唐朝 历史 上鼎鼎大名的袁天罡与李淳风两人,武则天这个人向来十分精明,所以她想要试试让两个人分别去选择一个风水宝地,结果会怎么样呢?于是武则天不告诉袁天罡与李淳风两人,只是私下单独安排两人分别前往去寻找风水宝地,其中给袁天罡的是一枚铜钱,说如果选好地方就把铜钱埋在那里。
而给李淳风的是一支玉凤簪,武则天叫李淳风找到风水宝地之后,就把玉簪插在那里。事先李淳风与袁天罡是不知道武则天同时安排他们两人去找风水宝地的,所以各自出发了,袁天罡在先,李淳风在后。
过了一段时间,袁天罡先回来跟武则天报告情况,武则天问袁天罡选择的地方是哪里,袁天罡告诉武则天是梁山,还说已经把铜钱埋在那里了;随后李淳风也回来了,武则天问李淳风选择的风水宝地是哪里,李淳风也告诉武则天是梁山。
武则天十分好奇,就带着人去看看他们选择的风水宝地,结果被震惊了,李淳风插的玉簪居然插在袁天罡的铜钱眼里,于是武则天果断选择了这个地方修建皇陵,也就是后来的乾陵。
当然了,这个选址是一个传说故事,我们就当一个故事看看就足矣,关于袁天罡和李淳风的传说故事实在多到数不胜数,要是都当真,我们就输了,但是从这个故事,我们至少可以看出来,武则天对皇陵的选址是十分重视的,作为一代女皇,她能够最终选中这个地方,绝对不是一种偶然。
为何乾陵一直没有被盗乾陵选址选好了之后,李治就命令人按照李世民制定的皇陵建筑标准以及依山为陵的建筑方式开始修建乾陵,经过几年时间的修建,才终于竣工,李治先去世,就埋在了乾陵,武则天去世的时候,原本很多人不让李显把武则天合葬在乾陵,可是李显力排众议,还是让自己的母亲武则天与父亲李治合葬在乾陵。
自从武则天葬入之后,乾陵就算是彻底封起来了,后来也便没有人知道乾陵的入口在哪里了。其实 历史 上并不是没有人去打过乾陵的主意,而且还很多,比如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当中的黄巢,就曾带领四十万大军去挖掘了一个月乾陵,结果没有发现入口,只剩下一条他们挖掘的黄巢沟,至今还在。
黄巢他们这次的盗墓,有很多相关的传说,不过在我看来,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没有找到乾陵的入口,毕竟这种依山而建的皇陵,还是比较难挖掘的,再加上复杂的地势,自然就更加难以挖掘了,何况武则天那么聪明的一个人,肯定在乾陵中弄了很多防盗措施,不是一般人能够盗墓成功的。
除了黄巢之外,还有五代十国时期的温韬也曾试图去盗墓,结果温韬把唐十八陵的其余陵墓都盗了一遍,最后想要去盗乾陵的时候,突然风雨大作,温韬就停止了挖掘,没有继续盗墓了。
就算躲过了古代那些盗墓贼的侵扰,来到盗墓最为严重的民国时期,乾陵一样遭受了孙连仲的盗墓,当时孙连仲是监守自盗,声称保护乾陵,却在背地里安排很多人去用大炮轰炸乾陵,试图找到入口,结果据说后来死了很多人,孙连仲就停止了盗墓。
不管是什么样的民间传说,总而言之,乾陵在这么上千年的时间里,一直也没有消停过,总还是有很多人打主意的,可是都没有找到入口,结果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因为当地群众在工作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乾陵入口,后来国家就对其进行保护,虽然郭沫若等人后来试图去挖掘乾陵,他们觉得乾陵里边应该有兰亭集序的真迹,所以想要挖掘。
后来被国家拒绝了挖掘请求,并且制定规矩,除非是帝王陵遭到严重盗墓,才能进行保护性挖掘,要不然不主动开采帝王陵是我们面对帝王陵时应该采取的主要态度,后来也就没有人再说要挖掘帝王陵了。
结语乾陵之所以能够一直到今天没有被盗,前期是因为没有发现入口,后期是因为国家的保护,其实在我看来,对于这样具有特殊 历史 意义的帝王陵,我们确实应该十分慎重,不要轻易挖掘,要不然可能会有不可估量的损失以及不可预知的后果!
如果李世民能够洞察未来,我相信李世民会把当世所有姓温的人都铲除,,因为正是后世这个姓温的家伙,将唐朝十八陵中的十七个帝王陵全部盗窃,简单的说他把老李家的祖坟挖了个遍。他就是温韬。
温韬到底盗窃了几座陵墓,没有具体的数目记载,史书记载是,《旧五代史·温韬传》载:“唐诸陵在境者悉发。”《资治通鉴》“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唐帝诸陵发之殆遍。”《新五代史·温韬传》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惟乾陵风雨不可发。”唐末黄巢起义,长安周围的皇陵几乎被发掘殆尽。
虽然五代十国时期 社会 动乱不堪但是盗窃陵墓依然是 社会 大忌,可见温韬也是丧心病狂,敢于冒天下之大不敬。当时盗窃李世民的昭陵时温韬收益剥夺,犹如饿狼进入羊群之中,其中关于华夏文明瑰宝《兰亭集序》的走向至今也是一个谜,有民间传说此文宝温韬并不识字,所以只是将丝绸扯下文字被丢弃,显然这是不合逻辑的,温韬再傻也应该知道皇帝的陪葬品哪里有凡品,专家多把希望寄托于李治没有听从父亲遗愿将此文放入昭陵。
关于昭陵的被盗 历史 是这样记载的:“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温韬盗取完老李家十七座祖坟后没有打算留有幸存,他也把目光投向双皇陵,乾陵,但是一要组织人手挖掘,天就下大雨,电闪雷鸣,连续几次都是这样,内心强大如温韬都不得不放弃。
为何乾陵众多盗墓贼都想要挖掘?因为藏品是在太丰富了,可以说是仅次于始皇陵,甚至有很多地方藏品质量远高于始皇陵。
如果把陵墓安全划分等级,那么乾陵就算是bug级别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墓道口在那里,除非把整座山都挖走,人力不能及,也为由懂得山水分布的超级大师才能从细节处发现进入墓穴的线索。
梁山山体
唐代以前魏汉时期,很多陵墓都是封土建造的,就是先确定地址,然后挖大坑,在封土一层又一层,直到推成土堆,山包包,到了唐朝开始帝王墓开始依山而建,选择一座风水不错的山,从半山腰开始挖山而进。这种方式显然比堆土安全很多。
乾陵
乾陵的防盗秘诀就是,知道却找不到,意思就是你知道在这里,却找不到入口。
乾陵位于咸阳市梁山之中,此梁山非彼梁山,这座上主要由石灰岩山体,山体坚硬并且满是石头,这座山并不是很大,但是十足的坚固。加上认为的加固,可以说是坚不可摧。
黄巢起义并占领长安后,就曾为了解决粮饷问题,动用部队数十万挖掘位于梁上的乾陵,可惜只是挖出了数十米的大坑,却毫无收获。温韬还是懂行的他组织数万人打算从山上开始挖掘,但是以上山就下雨,那挖掘工作可就十分困难。
到了近代孙殿英挖了乾隆和慈溪的东陵,那是富的漏油,让很多人眼馋,位于西安附近的国民党将军孙连仲。就是动心的人之一,他想了想,你有清朝我有唐朝啊,不比你差呀,于是也以军事演习为名,动用一个师兵力携带炸药,准备将乾陵宝物占为己有,刚找到墓道口,炸开第一层防护石门就发生意外墓中冒出一股浓烟,盘旋而上,成为龙卷风,顿时天昏地暗,走石飞沙,7个陕西籍士兵首当其冲,立即吐血身亡。吓的孙连仲直接撤兵,建国后国家出台文件对于帝王墓除非抢救文物的必要,不进行主动挖掘,这是为了保护华夏 历史 文物。后人进行计算 历史 上先后有17次盗掘活动发生在乾陵之中。
乾陵能够如此安全其中原因风水占有很多因素,此风水并非迷信,而是一种处境,一种对于环境的借力与运用,借用大自然之力达到防护自己的目地,首先是陵寝地域必然在山势险要之处,不易到达,其次是山体坚固挖掘,其次就是此地必然是多雨且磁场浓郁之地。风水大师自古不决可是真正出名的人中唐高宗时期就独占两位,他们就是李淳风与袁天罡,这二人必然是风水之术有着极大的造诣,选择的地域也颇有讲究。这也是为何乾陵能够千年多次被盗却让盗墓者失败而归的原因所在。
中国 历史 上三座神秘的陵墓之一(秦始皇的骊山墓不敢挖、武则天的乾陵挖不动、成吉思汗的陵墓找不到),这里就说出了武则天的乾陵并非从未被盗,只是挖不动,真的是刀砍不动、炮也轰不碎,据记载,盗过乾陵的人有名有姓的人就有17人了。这里就说说其中有名的人有哪些盗过乾陵且没有成功。
(乾陵)
一:自称书生黄巢黄巢起义军是第一个盗乾陵的,他们攻入长安之后,有人告诉他们乾陵有很多宝藏,于是黄巢带了40万士兵,个个拿着铁锹、锄头前去,可是他们把整个梁山铲了一半也没有找到乾陵的入口,直到唐朝军队反击才撤走了挖墓的士兵,空手而回,后来有人看过之后说黄巢还自称是书生,乾陵本就是坐北朝南的,黄巢并没有挖到乾陵,而是挖到了离乾陵有三百米远的堆放碎石的地方。
二:帝王陵的克星温韬
温韬似乎热衷于盗掘帝王陵,一般的陵墓他看不上,唐朝的帝王陵被他盗了17座了,面对乾陵,他决定试一试,温韬带领了几万人前去挖掘乾陵,可是温韬三次上山都遭遇狂风暴雨,每次当他们开始挖就下雨,一停手就天晴,温韬看这情形,认为是天意,便断了挖乾陵的念头。
三:民国将军孙连仲
孙连仲完全是学东陵大盗孙殿英的,他看孙殿英盗了如此多的财宝却没有受处分,于是自己把目光转向了乾隆,这也是乾隆被盗以来遭受的最大的破坏,因为他们哪里会用铁锹啊,都是直接大炮轰炸,要知道这可是现代化的整编师,当墓道被炸开后,孙连仲命人进入,可是当他们进去之后一股浓烟冒出,前七位士兵都吐血身亡了,孙连仲也就再没有动过这种念头了。
其实乾陵建立在梁山,而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质的山峰,本就地质坚硬,再加上武则天修建陵墓时,是盛唐时期,国力、财力、人力都是空前的,也就可以建造出更好的陵墓。所以说并不是没人盗过,而是盗不动。
武则天墓又称作为乾陵,上千年来,乾陵不是从未被盗,准确的讲是从未被盗成。
一、乾陵的特色
作为中国 历史 上著名的帝陵,乾陵有许多特别之处:
1.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是独树一帜的夫妻“二圣”合葬墓;
2.在乾陵之前,帝王的陵墓不树碑,墓内也不放墓志铭。乾陵突破了这一惯例,因此述圣纪碑具有特殊的 历史 价值;
3.乾陵是唐代帝王陵墓中唯一发现有双重城垣的墓葬,内城象征京城长安的皇城,外城相当于官员和土民居住的郭城,反映了当时中国古代都城的整体格局。有一般陵墓所没有的独特价值;
4.乾陵引人注目之处还有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两组(共61尊)整齐恭敬的石人群像。这些石人是当时唐王朝属下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王子、使节,武则天为炫扬大唐威势,将他们的雕像立于陵前;
5.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成的陵墓;
6.乾陵也是唐代“依山为陵”建筑工程的杰作。
二、乾陵的格局
公元683年,武则天命人在地质坚硬的梁山负责建造乾陵,次年8月唐高宗李治下葬,之后乾陵工程继续进行。706年5月武则天葬入,并用巨石堵门灌以铁水加固。
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
三、乾陵被盗的情况
上千年来,想盗掘乾陵的人为数不少。史载有名有姓的盗墓贼就有17人,大规模发掘又有三次。
第一次大规模发掘,是打进长安的起义军领袖黄巢派了四十万大军挖了个把月,挖出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被称为“黄巢沟”),但没有挖到墓门。
第二次是五代时后梁崇州节度使温韬。他趁着天下大乱,把唐朝的帝陵挖了一个遍。当挖到乾陵时,一挖就狂雷闪电,风雨大作,一停手就天晴。吓得温韬以为乾陵有神仙保佑,再也不敢挖了。
第三次是民国的孙连仲。动用了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用炸药炸了许多处地方,死了数名士兵,却没能找到墓道口。
四、乾陵为什么从未被盗成
乾陵只所以上千年来从未被盗成,主要还是以山为陵,墓道口实在太隐秘、太难被发现、太坚固了。
唐代的诸多帝陵都是按照长孙皇后的建议,以山为陵,就是把山的内部掏一个洞来修建陵墓。
乾陵也是如此,是以整个石灰岩山体的主峰作为玄宫,墓室地宫隐藏在山体之中。其墓道口隐秘,要找到墓道口相当于老虎吃天无处下爪。而不从墓道掘入,想从山体侧面或另凿新洞进入是相当困难的。
而且,乾陵的墓道完整,里面还有大量的石条填住墓口,石条之间用铸铁加固。就算知道墓道所在的地方,用炸药也别想轻易炸开,除非把整个梁山挖开,这在古代显然不大可能。
五、总结
乾陵的墓道上千年来就一直没有被发现过,因此盗墓贼也是不知道怎么进入到里面去盗取宝物,乾陵也就从未被盗成。
所以说,乾陵不是从未被人盗过,而是从未被盗成过。
想盗可是进不去啊!黄巢为了筹措起义的活动经费,派了20万人挖乾陵,结果也没有找到墓口,至于其他的小盗墓贼就更是进不去了。
血战台儿庄的主将孙连仲也想盗乾陵,看着人家孙殿英盗了慈禧墓发了财心里痒痒,派了一个师的兵力打着演习的幌子到处乱炸。结果下起了七天的漂泊大雨,官兵们都说乾陵显灵了。这次盗墓也不了了知了。浪费了那么多的炸药连墓门也没找到。
乾陵是武则天个李治的合葬陵墓,里面埋了两个皇帝,据说李治死了以后武则天把当时大唐朝三分之一的财宝都陪葬了。武则天死了以后,李显又把大唐朝三分之一的财宝又陪葬了,要是这样的话那可就厉害了。王羲之的兰亭序可能也在乾陵里面。听着就眼馋啊!
至于现在还没有挖乾陵,主要是因为以目前的 科技 还不能确保对里面的文物有效的保存。可能瞬间就会氧化,这样的话挖还不如不挖。
武则天与吕雉、慈禧是中国 历史 上最著名的三大政治女强人,但吕雉、慈禧死后都惨遭被盗墓辱尸的悲惨下场,只有中国 历史 上唯一正统女皇帝武则天的陵墓独善其身,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甚至出动40万人去挖而岿然不动无法打开,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武周女皇帝武则天和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墓乾陵建成于光宅元年(公元684年),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
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代十八陵之一,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8米,泔河环其东,漠水绕其西,乾陵玄宫即位于北峰之上。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所谓“因山为陵”就是在山腰挖出墓道,修建墓室。乾陵所在的梁山主峰山体为石灰岩。
在关中地区唐代十八陵中,乾陵是唯一没有被盗的皇帝陵。但实际上乾陵在至今一千多年时间里也多次被盗墓者盯上却从来没有被人成功打开。
乾陵第一次被大规模盗掘是唐朝后期,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攻克长安建立大齐政权以后,率领40万人马盗掘乾陵,40万人一同发力,几乎将乾陵所在的梁山都挖走了大半,但最终还是没能找出乾陵的入口。
乾陵的西面石马道村现在还有一条沟,当地群众称之为黄巢沟,据说就是当年黄巢军队留下的。
乾陵第二次被大规模盗掘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大将温韬任耀州、崇州、裕州等地节度使,镇辖关中地区。温韬在长安做了七年行政长官,疯狂盗墓,他曾率领兵丁一股脑掘开了十七座皇陵,发了一笔横财,但却唯独在女皇帝武则天乾陵面前折了戟。
温韬动用了数万人三次上山,因为出现了极为反常的天象,狂风骤雨,电闪雷鸣,怕遭报应的温韬被吓跑了,几次下来,温韬受了惊吓,便彻底绝了发掘乾陵的念头。
乾陵第三次被大规模盗掘是在民国时期,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也想像盗慈禧墓的军阀孙殿英一样大发横财,于是以保护乾陵之由对其展开挖掘,孙连仲带领一个现代化整编师,甚至动用了炸药和大炮,才勉强打开一个口子。天有不测风云,孙连仲正要从那小口子里钻进乾陵,突然刮起了龙卷风,几个士兵都被那狂风卷走了。吓惨的士兵们都认为此墓被神灵庇佑着,纷纷逃走,只留下那个被他们炸开的洞口。孙连仲害怕遭报应,于是又派人把洞口填起来。
1971年,我国考古学家曾多次对武则天的乾陵进行勘察,结论是其墓坚固异常,据勘查从墓道口到墓门长631米,宽3.9米,共39层,全用石条填砌,各层石条再用铁栓板固定,并灌注了铁汁,这些情况与文献所载一致,由此完全可以确信乾陵确实难以开掘。
去过乾陵一次,据说陵墓设计很精妙,沙子和巨石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