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初,湖南临湘一个宁静的小山村中,一名农夫正在放牛。
突然之间,一头牛消失不见了。
那个时候,耕牛价值非凡,农夫非常着急,连忙沿着牛走失的方向寻找。
这一找,就找出了一个惊天大秘密。
循着牛声,他拨开藤蔓、赫然发现了一个大洞口,洞底似乎深不可测。农夫找来绳索,探入洞内,半晌才到达洞底。再往里走,就进入了一个迷宫一样的巨大的地堡里。
山洞的洞壁全部用水泥粉刷过,很明显是一个人造工程。
“莫非是一个防空洞”?农夫心想。
但是他很快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这个洞比一般的防空洞要大得多,结构复杂,主洞非常宽大,差不多能够让4台卡车同时进入,中间还有轨道。
这么大的人造山洞,怎么周围村民无一人知晓,到底是干什么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农夫向当地政府报告了自己的发现。
沉寂多年的6501工程,自此逐步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1965年初春,春寒料峭,在湖南省临湘县路口铺文桥乡一带,偏僻寂静的小山村里,突然出现了数千名外地人(东北人)。
这些人大多身穿竖条棉工服,带着被褥和帐篷、席棚等,一头扎进马鞍山长岭的山沟里就再也没有出来。
当地农民的议论纷纷,大都猜测这帮外乡人是来挖矿的。
可是猜测归猜测,谁也无法确定,因为他们根本无法靠近,长岭一带已经被列为了禁区。
在那里,几千个工程施工人员已经开始披星戴月,不分昼夜的奋战了起来。
中国第一个三线建设工程,正式拉开了序幕。
这个工程,就是长岭炼油厂建设工程。
1965年1月25日,中央发出了“绝密”中发(65)45号文件:《关于批准建设大同、岳阳两个炼油厂的通知》,目的是在安全的三线地区生产和储存飞机、汽车、轮船等军用燃油和化工化纤(的确良)原料。
石油工业部指令抚顺炼厂建设工程公司组建一支生产队,奔赴湖南岳阳修建炼油厂,具体地点在长岭。
1965年3月,生产队组建完成,由公司副经理张源兼任生产队经理。
这支生产队的代号,就是6501。
而计划修建的这个炼油厂的代号,则是3101。
选择在长岭建厂,是石油部经过慎重考虑的结果。
1964年9月,时任石油部基建司总工程师的敖明模,代表石油部复核三线建设项目炼油厂建厂地址。当时的候选者有好几个,经过考察,敖明模认为将炼油厂建在靠近长江的长岭,是的最佳选择。
按照“靠山、隐蔽、分散、进洞”的三线战略布局,坐落在洞庭湖畔、长江之滨的长岭,北临长江、南靠京广铁路,与国道公路相邻,水陆交通便利,确实是不二之选。
1965年12月,石油工业部通知设计单位长岭炼油厂改换厂址,“进山入洞”。
新的计划是将年加工能力为150万吨的炼油厂,“靠山入洞隐蔽”起来,将京广线的铁轨通过桃矿的连接线通到山洞,达到隧洞可通火车、汽车,使成千上万吨油品、物资、机械设备能够在洞内运转开来。
工程规模几经变动,后来由每年加工原油150万吨扩大到250万吨。
“进山入洞”的计划出来后,6501工程的保密级水涨船高,参加修建此项工程的工程兵被秘密送到这里,他们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更不知道修建的山洞有何用途。
1968年2月29日,因洞内建厂防爆等一系列问题无法解决,石油部决定炼厂‘出洞下山’,仍在原来选定的路口铺、长岭一带建厂。
但是山洞的施工并没有就此停止。到上世纪70年代初期,施工人员基本将一座山掏空。
1973年工程突然停工,洞口被堵上,随之湮没于历史的深处。
直到那个放牛的农夫,无意间闯入了这个神秘的洞穴。
这个没有完结的大工程结构复杂,分 上、中、下三层,上下相通,洞洞相连,初入洞者,如闯迷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
洞内一共有25个厅室,17个通风竖井,有18个圆形的水泥坪,原来放了18个大油罐。
整个隧道深达数百米;这使它可以经受常规导弹或核导弹的打击。
近年来,6501工程已经逐渐解密,部分区域对外开放,成了临湘的一大旅游景点。
这个耗资6亿人民币,由军队秘密挖掘修建的巨大地下工程,被外界冠以“中国地下长城”的名号。
每个来此参观的人,都对如此宏伟的工程,叹为观止。
2014年4月18日,岳阳市政府将6501地下军事工程公布为岳阳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是:以洞口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50米处。
原中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的副总工程师张彬文,曾于1966年至1968年间在6501工程工作,担任洞内工艺安装设计负责人和审核人。
据他回忆,经过一年施工图设计后,大家归纳出存在的24个极难解决或根本无法解决的大难题:
一旦着火,狭窄的“巷道”,消防车无法开进去,如何救火?
正在操作的工人如何逃生?
竖井的塔类如何吊?
......
这就是炼油厂后来出洞的原因,但是为什么炼油厂搬迁后工程仍然继续进行,山洞新的用途是什么,仍然是个未解之谜。
无论如何,作为当年中国的十大绝密工程之一,这座庞大的地下堡垒堪称我国近现代重要历史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