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阿拉坦汗的故事文/菊心朵

发布时间:2023-12-25 05:11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世界之最 > 手机阅读

阿拉坦汗的故事文/菊心朵

一天傍晚,爸爸下班后我们全家一起去逛呼和浩特老城区的“塞上老街”,刚走到大召寺门前的广场上,远远就看见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黑色铜像。这是谁的像?我暗暗猜想:一定是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

  走近一看,这座铜像高大气派,一个男人居高临下端坐在莲花宝座上,他留着长须,面容庄严,头戴一顶头盔样式的帽子,身穿长袍,胸前挂着串珠。宝座由四头装饰华丽的大象驮着,基座四周环绕着数不清的奔跑的骏马,基座正面刻有一串蒙文以及四个汉字——“阿拉坦汗”。阿拉坦汗,一个陌生的名字,他是谁?他的铜像为什么会立在这里?

  铜像前面立有汉、蒙、英三种文字简介,位于正中央的汉语简介已经磨损,有些字辨认不清,我读过以后大致明白了这位阿拉坦汗就是兴建呼和浩特的功臣。为了更详细地了解阿拉坦汗,我花了好几天时间上网查资料、看历史纪录片、参观内蒙古博物院,知道了一些阿拉坦汗的故事。

  阿拉坦汗(明朝史书称他为“俺答汗”)1508年出生,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第17世孙,蒙古“中兴之主”达延汗之孙。“阿拉坦”是蒙语“金子”的意思,这位有着尊贵血统的“黄金家族”继承人15岁就开始骑马打仗,“骁勇善战,军功卓著”,30多岁就成为蒙古土默特部的首领。

  当时战乱不断,蒙古人生活困难,为了生存,阿拉坦汗多次派使者向明朝政府请求“通贡互市”,就是请求双方用和平的方式做生意,这样蒙古牧民就可以用牛马和毛皮换回汉人的粮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但当时的嘉靖皇帝不仅拒绝了阿拉坦汗的请求,还下令杀了蒙古使者。阿拉坦汗一怒之下,在1550年率领骑兵攻破长城,一直打到北京城下。与阿拉坦汗同龄的嘉靖皇帝十分震惊,被迫同意在边境上开放马市。但是仅仅一年之后,蒙古和明朝又在长城沿线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战争。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570年。这时嘉靖皇帝已经去世,他的儿子做了新皇帝——隆庆皇帝。这一年,因为家庭矛盾,阿拉坦汗的一个孙子投奔了明朝,明朝抓住这个机会和阿拉坦汗谈判,最终达成了开关互市的协议,明朝还封阿拉坦汗为“顺义王”,阿拉坦汗则表示要世世友好,永不相犯,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隆庆和议”。不久,明朝开放了11个边境市场,后来又封阿拉坦汗的妻子“三娘子”为“忠顺夫人”。从此,蒙古和明朝和睦相处了三四十年。

  阿拉坦汗很早就认为光靠打仗不行,必须自力更生在土默川建设自己的农业基地。当时有大批汉人从山西、河北一带来到土默川,阿拉坦汗招募他们开荒种地,土默川出现了大片良田,也出现了蒙汉杂居的村庄,蒙语称为“板升”。

  在明朝以前,塞外草原上没有一座像样的城池。1572年阿拉坦汗开始实施一个伟大计划:在土默川修建一座城市!他召集各民族能工巧匠,在北靠大青山、南临黄河水的地方,模仿元大都,建设具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雄伟美丽的城池,用青砖修砌城墙,以青瓦覆盖屋顶,远远望去一片青色。这座城市在1575年竣工,并有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库库和屯”,意思就是“青色的城”,明朝政府为它赐名“归化城”,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 “库库和屯”建成几年后,信奉佛教的阿拉坦汗还修建了著名的大召寺,为这座城市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1582年阿拉坦汗去世了,人们在美岱召北面的大青山上修建了一座藏式喇嘛塔安置他的骨灰……我好几次坐车路过土默特右旗的美岱召,总能看见大青山半山腰上有一座白塔特别醒目,那就是阿拉坦汗的安息之处。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阿拉坦汗的故事文/菊心朵》感兴趣,还可以看看《世界最长内流河:伏尔加河,长3692千米(欧洲最长的河流)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uart ttl接口,rs232和rs485和ttl的区别

下一篇:世界最帅囚犯杰里米·米克斯 未出狱就获得公司签约

世界之最排行

世界之最精选

世界之最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