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魏国的大将夏侯惇。夏侯惇掌握着曹魏的大部分军权,因此是一个很关键的人物,可是他去世后,曹家的军权开始旁落,所以导致魏国以后与司马家争夺皇权的时候一直处于下风。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三国时期,公元220年的确是魏蜀吴三国最难过和最悲惨的一年,因为他们相继失去了能决定本国命运的大人物,他们的陨落,只会给国家的大业带来负面的影响。以上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蜀国死了三个能人,吴国死了大都督,被称为三国最难过的一年是哪一年?
这一年是公元220年,说起来,这真是神奇的一年,当时的三国之中,都有重要人物去世。吴国死的,是吕蒙,也即题中所说的大都督;蜀国死的,则更了不得,分别是关羽、黄忠以及法正;至于魏国,那就是更惨了,曹操、夏侯淳以及程昱相继去世。
先说吴国。虽说死了一个大都督对于吴国来说,打击很大,但是相比起魏蜀两国来说,简直不算什么了。吕蒙是破荆州的最大功臣,可偏偏就在他立下这个大功之后没多久,便病逝了。其实早在荆州被攻破之前,他就已经病重,能够活着看到吴军的胜利,已经算是可以含笑九泉的了。
再说蜀国,这就有些惨了。关羽自不必说,他可是刘备手下排名第一的大将,又是镇守荆州的主将,他一死,荆州也丢了,蜀国可谓折了将领又失地。至于黄忠,也是五虎将之一,他的死对蜀国当然也是很大的打击了。而法正则更了不得,此人是刘备手下最重要的谋士之一,甚至比诸葛亮还更受信任,他的死,对蜀国的影响还要在黄忠之上,可与关羽之死相比。
至于魏国,不用说,肯定要属它最惨了,连主公都去世了,还有什么能比这更惨的。剩下的夏侯淳和程昱二人,一武一文,也都是魏国的梁柱之臣,他们的死,严重地削弱了魏国的实力。综合以上,可以说220这一极惨之年,吴国反倒是受损最轻的了。
在三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在哪一年的损失最惨重呢?
如果要评价出现在读者最喜欢的一个朝代,那么很多人肯定都会选择三国,这离不开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介绍和渲染,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天下大乱,最终还是曹操刘备孙权三家笑到了最后,形成了鼎立的局面。
不过即便是再风云的人物,也终将有老去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一天,而公元220年,发生了许多震动天下的大事情,也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为难过的一年。
这一年当中,曹操去世,而继承王位的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曹丕称帝正式建立魏朝,汉王朝400年的历史从此宣告终结,而三国之间,也各失去了不少优秀的人才,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魏国除去曹操去世后,在三月之后,大将军夏侯惇也在四月去世,尽管在三国演义当中,夏侯始终给人一种头脑简单的感觉,实际上,他作为魏国的开国功臣,又是曹操的宗亲,深得其信赖,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在曹操出征前线的时候,成为魏后防有力保障。
夏侯惇死后,曹丕亲自为其戴孝到邺城东城门发丧。然而曹丕还没从夏侯惇去世的悲痛中走出,另外一位名臣,三国时期著名谋士程昱也随即去世,“丕流涕不已”。
再来看看东吴,他们在220年失去了重要的大将吕蒙。如果说蜀国有五虎将,魏国有着五子良将,那么东吴能够相对应抗衡的,就是“四大都督”了,但是吴国四大都督,可是出了名的短命,其中之一吕蒙去世的时候,才刚刚击败关羽夺取荆州没有多久,年仅42岁。
吕蒙最终因为疾病而去世(并不是小说那样被关羽追魂而死),此外,东吴大将孙皎和蒋钦,同样在同年去世。
不过对比起曹魏,东吴,这一年更惨的,还是要属于蜀国了,蜀国折损的第一名大将,就是算得上是建国基石的关羽关云长,在赤壁之战后,随着刘备入川,关羽则驻扎在荆州,而他和曹仁的军事摩擦里面占据了上风,开始水路并进,围襄阳,攻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
然而因为东吴偷袭,导致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兵败被杀。此外,五虎将还损失了黄忠,黄忠的出生年月并不详细,但是等到他加入刘备,应该算是非常高的年纪了,黄忠在入川之战中,发挥了重要贡献,公元219年,斩下曹操名将夏侯渊,更是一举成名,但是他的年纪太大了,第二年便病逝在了军营中。
号称是刘备手下第一谋士的法正在当年去世,他是刘备时期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擅长奇谋,被陈寿认为可以比曹操账下程昱和郭嘉。
除去人员上的损失,蜀国在地盘上也备受打击,关羽兵败,蜀国从此丢掉了对荆州的全部管辖权,而上庸大将孟达也在这一年叛变,上庸也被魏国所获得的。从这个时候开始起,蜀国只有一州之力,而且失去了上庸这个十分险峻重要的隘口,从而使得诸葛亮北伐中原的道路,也就更加稀少。即便诸葛亮有逆天之能,也就注定了其失败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