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谢小楼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通释这首《送别》,又作《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柴扉,柴门。
我在山中送完朋友,傍晚回到家中,关上柴门。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明年,一作“年年”,作“明年”更切合诗意。王孙,此处指送别的朋友,非实指王孙贵冑。这两句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明年春草还会再绿,那时,你会不会归来呢?
赏析写离别的诗,多集中于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而王维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践别的情景,而是匠心独运,选取了离别之后的情景作为诗的着墨点,起手便别具高格。
山中相送罢,一个罢字,说明诗人已经送完朋友了,而诗人的离愁别绪,也在这五个字中淡淡带过,仿佛离别并不那么伤感,只是一件平常的事情罢了。
日暮掩柴扉,日暮,写时间,掩柴扉,写动作,诗人的情感依然含而不露。
这一联,写离别的事实,写归家的时间,写关门的动作,都没有直接表达诗人情感的语句,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内心孤寂的心情真实可感。离别是固然是黯然销魂的,然而,当你送别完朋友,黄昏之时,一个人回到家中,关上门,此时内心的孤寂之感、怅惘之情,往往会变得更加稠密。
当诗人一个人回到家中,内心的孤寂排山倒海的袭来,于是,为排遣内心的孤寂,诗人寄希望于朋友明年的归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本应该是离别时要讲的话,此时再次脱口问出,实在是此时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太过浓烈!
明·唐汝询《唐诗解》: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子之归期难必。
王维的这首送别诗,抓住了朋友离去后,黄昏归家时的内心感受,将朋友离别后内心的孤寂之情写的透骨深彻。
明·李沂《唐诗援》:语似平淡,却有无限感慨,藏而不露。
(完)
关注微信公众号:倚剑听雨楼,一起精读《唐诗三百首》。
精读《唐诗三百首》01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今天读王维的五绝《送别》: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通释
这首《送别》,又作《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柴扉,柴门。
我在山中送完朋友,傍晚回到家中,关上柴门。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明年,一作“年年”,作“明年”更切合诗意。王孙,此处指送别的朋友,非实指王孙贵胄。这两句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明年春草还会再绿,那时,你会不会归来呢?
王维古诗《送别》及意思
一、古诗原文
《送别》
作者:王维(唐)
下马饮君酒, 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
二、白话译文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扩展资料
《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既劝慰友人又对友人的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诗人对自己的现实也不很满意。
王维这首《送别》,用了禅法入诗,富于禅家的机锋。禅宗师弟子间斗机锋,常常不说话,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传达禅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将深邃意蕴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让弟子自己去参悟。
王维在诗歌创作中吸收了这种通过直觉、暗示、比喻、象征来寄寓深层意蕴的方法。他在这首诗中,就将自己内心世界的复杂感受凝缩融汇在“白云无尽时”这一幅自然画面之中,从而达到了“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寻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送别 (王维五言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