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寻根问祖,历来是华夏民族敬重先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太平盛世国修史、家修谱,既是对民族文化之传承,又是增强凝聚力、促进团结的一种体现。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家谱就是一个宗族的家史和人物志。
三都艾氏宗族原有一部祖传家谱,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生的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动乱中,当时所谓的造反派把它视为封建“四旧”而查收。致使我们这部完整而珍贵的家谱痛遭劫难,无以传世。
为使我艾姓宗族子孙了解自己的族源历史,理清总族宗和支族宗的渊源脉络。我于一九八八年退休后潜心专注修此家谱。在收集资料中,曾多次咨询泽钧、泽伦两位叔公、灿文侄子,加上树明九伯提供了珍贵的原有手抄资料,又得到树明、树熙、树威等兄弟的支持校对、更正。现已基本写完了从江西入黔艾氏始祖君宪公(第二十三世)至“锦”字辈(第三十四世)的大体情况。住黔的艾家人看起来不算多,但重名的也不少,惟有从乳名、辈份、出生年月、生平及当时所住地来区分才不致混淆。
本家谱写完后,由艾江成(灿成)进行文字处理,并两次打印成册,转树明、树威、树熙等逐户核实。虽经多次修正,终因所得资料残缺不全,加上个人精力有限,做眼科手术后视力模糊,书写非常困难,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凡此家谱中所有漏写、错写之处,敬请诸位宗亲予以补缺匡正,并及时与我联系,以便今后再版修订。因艾氏后裔逐代繁衍,故寄望后辈妥善保存并收集新的确切资料,若干年后接着修续。
从史学上可考证,艾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人口虽不多,分布却相当广泛,名人也不少,尤其在宋、明两代。姓氏属地多系源:(一)天水郡,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南;(二)艾郡,今山西省沂源县西南;(三)江西抚州临川县(素称“才子之乡”,历史名人有:王安石、汤显祖、曾巩、晏殊、晏几道、陆九渊、舒同等),就是我们的祖籍地。
艾氏始祖在第二十三世由江西进入贵州三都后,统一启用的字辈为:君、仕、芝、廷、时、奎、钟、泽、树、灿、培、锦(从钟辈起,基本上是按照金、木、水、火、土择意选取的。)
考虑到后代在使用字辈上不致紊乱,由灿清起草,经灿文、树明、树熙、树威、树言等反复斟酌,决定从第三十五世起,启用以下字辈:文、武、儒、成、忠、仁、义、礼、德、智、明、让、永、兴、昌、盛、济、建、鸿、开、政、通、延、本、安、邦、定、国、恩、先、惠、厚、荣、耀、富、裕。
为理清三都和独山上道艾姓家族共同的宗族根源和字辈。在2002年冬月,大河龙场树明、树熙、树威、树德等一行十一人,前往上道参加宗族“吃冬至酒”聚会,在上道艾氏祠堂奠祭祖人。聚会中,上道家族提出查对族谱,以便于今后往来之称呼。从社会习俗上来讲,即是遵循“乱亲不能乱族”之规矩。因当时不带资料,无从落实。为此事,又于2004年农历二月初九,上道家族委派艾礼煌等三人来到大河龙场,与树明、树熙、树威、灿极等族人交流。在查资料中,我们三都艾氏有祖传字辈,上道来的代表说没有。经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协议。决定以始入贵州的老太公作为第一代(三都的是君宪公,独山的是登云公)列表对照如下:
唐故艾氏远始祖第十世沧州(英六)公像赞
光岳萃精笃生伟人
唐季祚微明哲保身,胥宇石羊夷齐与伦。
大业富有盛德日新,子孙亿万咸食公仁。
大晋丞相桑维翰国乔撰,临川周坊宗派近抚城。
第九世:辛五公
室:
子:沧州(谱派英六)
第十世:英六公(唐故沧州公)
室:
子:智一、智二
第十一世:智一公、智二公
室:赵氏太
子:贞一
第十二世:贞一公
室:张氏太
子:祥齐
第十三世:祥齐公
室:孔氏太
子:贵寿、贵琳、贵珊
第十四世:贵寿公
室:孔氏太
子:玉四
第十五世:玉四公(江西临川支派始祖,故于明代)
室:
子:仕衡、简诚
第十六世:简诚公
室:蔡氏太、揭氏太
子:孟恭
第十七世:孟恭公
室:孔氏太
子:开小五
第十八世:开小五公
室:吴氏太
子:惟七、惟十、惟十五
第十九世:惟七公
室:
子:怀二
第二十世:怀二公
室:
子:权一、权二
第二十一世:权二公
室:唐氏太(葬于江西高源杨家岭)
子:燃五、燃七、燃十
第二十二世:燃七公
室:邓氏太(葬于江西何家桥大山)。
子:时二十六、时二十八(君宪)
慎终追远,以上第九世至第二十二世老祖,是依残存资料可推知,我们艾氏“原籍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东门外何家桥,有老屋存焉,有西边堂屋一边(间),正房二间、横屋二间,目今廿五房居住,屋后东边有厢楼一间。大宗祠在东乡县段溪,本支另建第十五世玉四公小宗祠于临川东门外周坊。自二十三世时二十八公讳君宪始迁贵州,君宪公仍回江西,遗所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