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似乎是在暗示,虞姬与项羽之间,存在着“自由恋爱”关系。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的。
《史记》中关于虞姬的记载,只有两句话:“有美人名虞,常幸从”“歌数阕,美人和之”。我们来细读这两句话。
有美人名虞,是说一个名叫虞的美人。但这个“虞”,是美人的名字,还是称呼,并没有介绍。古代用姓、用氏、用地名、用封号来称呼人的,屡见不鲜。而“姬”,可以确定是身份,绝不是名字。连起来说,虞姬,就是项羽身边一个被称为“虞”的姬妾。
“常幸从”,因为项羽的宠幸,所以这位虞姬经常跟在项羽身边。看来那个时候,没有打仗不带家属的规定,或者统帅有特权。但是“常”,并不是“总”,看来项羽有时候还会把别的姬妾带在身边。
好吧,我们得承认,虞姬只是项羽的众多姬妾中的一个。既然是众多姬妾中的一个,你怎么能知道,她是自己“看上”项羽的?而以项羽二十四岁起兵,三十二岁兵败被杀,这灿烂而短暂的一生,也未必有时间、有心情去跟哪位民女谈恋爱。
像《红楼梦》里,贾琏感谢贾蓉,承诺“我买两个绝色的丫头谢你”,姬妾的来历无非是买的、送的,也有可能是强抢、霸占来的。但是不像“王老虎抢亲”那样,被强战的民女会拼死反抗。有些女孩会像《水浒传》里的扈三娘,父兄被杀,家破人亡,但也顺从地嫁给矮脚虎王英,委屈地偷生。
虞姬对项羽,也不外乎如此。当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时候,虞姬“起而和之”——作为随军歌姬,这是她的本分。
只是在当时的情形之下,这个英雄末路、美人歌泣的场面,特别能烘托气氛,所以被司马迁记录下来(或者,是想象出来?乱军之中,这样的细节,是谁记录、转告司马迁的?)。利用这个场面,无限发挥与演绎,是文学创作,却与历史无关了。
自古以来,美女配英雄,何况史书中的项羽,还是很英勇的形象,至于画像这么丑,可能是画的原因吧。毕竟项羽自己又没给自己留自画像,那时候也没有拍照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