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是阴阳合历,包括了阴历和阳历,称正月的是阴历。阴历是以月亮运行规律而制定的历法。重在月,重在反映月的朔望盈亏圆缺,固定月初一就是朔,望就是十五。阳历是以太阳运行规律而制定的历法,重在年,重在反映太阳在一年内的变化。太阳运行而形成四季更替,寒热变化不同,我国先人就是依太阳也一规律特征而创造制定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事及日常生活。
阴历月份是有别名的,一月又叫正月,陬月,孟陬,端月,孟春;二月叫如月,杏月,仲春;三月叫桃月,季春等。何阴历一月会叫正月呢?这正与征同音,不与郑证同音。正有征的意思,这要追溯到古代古人习惯有关。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阴历春始为一月,人习惯于在一月里处订计划处理大事务,所以有政月之说,后到秦朝始皇帝叫赢政,为避讳,而取正征,即开始,首月之意。一季三月分孟仲季,端也首与始之意。
“正月”在古代又称“正岁”。《周礼/天官/小宰》:“正岁,帅治官之属而观治象之法。”即每年正月里,周王是要率百官观天象的。《尔雅》:“正,长也。建寅之月为一岁十二月之一长,故谓之正岁。正是长意,在这里作排行第一,开始,首个的意思,正即一年之始。
人们习惯把农历一月称为″正月″,正月即有改正之意。为什么?这是因为在我国古代,每年以哪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有不同。夏朝以一月为第一个月,商朝以十二为第一个月,周朝以十一月为第一个月,这些朝代每改正一次月份次序,就把改正的第一个月为正月,即改正后的月份。据春秋时代《春王正月》说: ″正月为一月,人君即位,欲其常居道,故称正也″。据史记记载,周朝时,许多国家大事都在正月处理,也故称″政月″,到了秦代,因秦始皇出生正月,取名政,为了避其名讳,强行把政字读作正,这种叫法一直沿用至今。
新年的第一天,民间习惯称为正月初一。正月初一为一岁之元,一月之元,一年之元,初一称为″三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