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多年前,一个普通的日子,一个平凡但又不凡的诗人——陶渊明,眼见得朝廷偏安江南,民不聊生,干戈扰攘,脑海里不由浮现出一片清平世界,从此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建起了除那位幸运的渔人外,谁也无缘进入的令人生出无穷向往的乌托邦——世外桃园。
的确,除了渔人,即使那位南阳高士刘子骥也不例外。
虽然渔人答应过农人们关于“此中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嘱咐,但他依然掩不住内心的好奇,还是留了个心眼,在经过的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记号,他还期望着能再回来,带着父母和妻儿老小,或者亲朋好友。结果很遗憾,当然也在意料之中,毕竟那片桃源只在他曾经的梦中,虽然依然唇齿留香。他按照做好的标记,可不知不觉,就走迷了。
刘子骥信渔人的话,但他不信居然循着标记也找不到那段曾经。
于是,这位史书有载的、喜欢猎奇的高士,带着满腔的向往与自信,带着渔人留下的信息,驾一叶扁舟向那片桃源仙境驶去,起初见到的景色与渔人无异,他寻觅着那个神秘的洞口,奇怪,洞倒是不少,但没有一个通往神奇异域的洞口,充其量只是一些被溪水被大风吹成的坑,有的较深一些,但再往里看,只是一个深坑而已,全无别有洞天。
刘子骥不信,还是继续,但沿着小溪前行,慢慢开阔起来,那是一片湖,浩淼无边的湖。
他知道,寻觅之旅也就到此为止了。
他脑海中浮现着探险路上看到的那一个个洞,唯恐漏掉哪怕一点点的蛛丝蚂迹,心想:没有破绽,也没有遗漏啊,怎的如此奇怪?
于是,他又溯溪而上,他走得更慢,看得更细,瞪大了眼睛,不放大哪怕一丝一毫的疑问。短短的溪,因为他的细致,成了长长的水路,两岸有绿树花草,也有虫跃鸟鸣,纵然比不得桃源境,但算得上风光无限了。
事情就这样奇怪,当心里有了念想,就像洒下一粒种子,硬要生根发芽,硬要破土而出。
刘子骥就是这样,他无心赏花,无心观水,甚至夕阳下的金鲤跃水也引不起他的兴趣,他的心中只有那个奇异的洞口。其实,何止洞口,便那桃花林也没见着,有的只是普通的花树。
他从头走到尾,无一丝发现。又从尾探到头,还是没有什么新发现。最终,他失望了,他又去找过那位打鱼人,渔人也是一脸茫然。
何止刘子骥,好多相识的不相识的都来他家探问,吃着他带回的山珍野蔬,听他讲述那片化外土地上的神秘故事。一波又一波地去探寻,也一波又一波地失望而归。
天机不可泄漏。
渔人不曾信守“不足为外人道也”的承诺,仙境也就成了海市蜃楼,也就再不能走进现实之中。
刘子骥很失望,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居然无缘得见此仙境,倒是那位渔人,见了,而且在那里有了一段令人艳羡的体验,他有些不甘。
终于,他不再追寻,他知道,世间都是缘,当缘来的时候,花好月圆,千里逢迎;当无缘的时候,恶风苦雨,对面不识。
当很多人认为渔人说谎的时候,刘子骥更坚定了他的想法,渔人不会说谎,他的讲述全都是真实的,这世间肯定有这样一片天地:
百姓相安无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噢,最后一句,“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对,不相往来,突然之间,刘子骥悟出了什么,他不再纠结,但也不再抱有希望。
不久,他走了,带着对世外桃源的满腹向往,虽然他明知无缘得见。但依然,充满遗憾。
毕竟,知道是回事,能坦然面对又是一回事。
表明桃花源只是作者和想象中的美好生活环境,而现实中不存在一方面是增加文章的真实性,通过一个真实世界的人来寻找桃花源,把它放置在一个真实的背景之下。二是更加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寻而不见,让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