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陕西的面食文化很出名,面食种类多达60多种,做法各不相同,如歧山臊子面,扯面,油泼面,旗花面,biangbiang面,羊肉面,菠菜面,等等。
biangbiang面是一种又长又宽,吃着很筋道的面条,在陕西众多面食里,有很高知名度。
我觉得,biangbiang面的biang,应该是世界上最难辨认的汉字,在所有汉字里,数它笔画最多,最难辨认。陕西人从古至今酷爱吃面食,根据一些民间故事和饮食文化而创造了这个字,这个字完全是陕西民间文化人集思广益的结果。
关于这个字的写法,有一个顺口溜:一点撩上天,黄河两道湾,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长,我一长;当中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个车车逛咸阳。
可以看出,这个字属于半包围结构,左边是“走之底”,也叫“走之旁”,右边是许多字和偏旁的合体,最终组合成了这个十分复杂的字。
当然,在写这个字时,以及写所有“走之旁”汉字时,走之旁放到最后来写,先写被走之旁托着的笔画。
写biang字时,正确笔画步骤为:先写“穴”字头,接着写幺、言、幺,再接着写长、马、长,然后,左边写月,右边写立刀旁,下面写心字底,到最后写出走之底。
如果按照繁体字来写,这个字的笔画多达50多画。
由于这个字过于复杂,又属于陕西方言衍生出来的生僻字,因此,不论是哪个版本的字典,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收录这个字。
我想,将来随着陕西饮食文化不断发展,知名度不断上升,这个字将来被大众所熟知时,极有可能被收录到各种版本的字典里。毕竟,这个字凝结了民俗文化,有许多寓意和内涵在里边,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并且,在造字方式上,并没有偏离汉字的“六书”规则,它的存在具备了合理性。
我认为史上最难认的字是"甪"字,常用于名字。甪直,镇名,在江苏苏州吴中区东,与昆山市交界处。现称六直。古时又称甫里。唐诗人陆龟蒙曾居此,自号“甫里先生”。甪(读lù) 因为字看上去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