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禅陵
中国历史上的秦汉大一统帝国瓦解之后,历史进入了一段很长的分裂分治的时代,即人们熟知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秦汉鼎革,在秦政暴虐事实和汉人政治文化对“暴秦”形象完美建构的双重作用下,“秦”似乎被剥夺了政权的合法性,而“汉”则被神圣化,其合法性获得普遍认同,犹如“罗马”之于西方。
东汉末年,政治混乱,欲问汉鼎者众,而最后功成者寡。曹魏代汉,利用的就是“五德终始”政治神学,以魏之土德代汉之火德,证明天命当归曹氏。然而,政权合法性建构的实际操作远非那么简单。公元220年,曹丕受禅似乎表明汉魏易代已经完成。但是,曹魏并未完成大一统,刘备和孙权集团虽然弱于曹魏,但一时之间难以解决。更为重要的是,汉朝影响犹在,官僚群体、普通民众,甚至曹氏宗亲中仍有部分人眷恋汉室。
影视剧里的曹丕
为了凸显曹魏王朝的合法性,曹丕及其继承者们进行了一系列的高明操作。首先即是对汉室的礼遇。汉献帝逊位之后,魏帝曹丕下诏:
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昨;封公之四子为列侯。
在曹魏政治体系中,山阳公的地位是在诸侯王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而且有权“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所有祭祀典礼规制“皆如汉制”,充分突显了曹魏对汉朝的尊崇,进而彰显受禅的正当性。
曹丕在接受汉禅的同时,还做了一件在历史上饱受诟病的事情,那就是娶了汉献帝两个女儿。曹丕与汉献帝其实是郎舅关系,早在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就把自己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嫁给了汉献帝,其中曹节后来当了皇后。
汉献帝
曹丕所纳汉献帝二女肯定不会是曹家所生,但是曹丕在名义上与这二女总归是甥舅关系,曹丕娶二女毕竟有乱伦之嫌。从历史上看,曹氏父子确实不是那种恪守礼法之人,而且都是“人妻控”。曹操薨逝之后,曹丕就干过“悉取武帝宫人自侍”的事情。
但是,曹丕纳汉献帝二女倒并不是因为好色,因为犯不上;也不是为了羞辱汉朝,那更是犯蠢。曹丕纳汉献帝二女,其实还是为了对标历史上的尧舜禅让。传说中的尧舜禅让,尧在禅位于舜之前,亦嫁之以二女,即传说中的娥皇、女英。曹丕娶献帝二女正是为了效法尧舜,把“禅让”秀演得更完整一些,“纳二女”成为禅让系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汉献帝禅位诏书中也有这件事的说法,“汉承尧运,有传圣之义。加顺灵祇,绍天明命,厘降二女,以嫔于魏”。献帝诏书里的这句话其实也是有来头的,《尚书·尧典》中说“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就是尧帝将娥皇、女英嫁给舜帝的故事。
曹丕纳山阳公二女
曹魏青龙二年(234年)三月,汉献帝病逝,按照当时的说法应该是“山阳公薨”。汉献帝之死给曹魏朝廷出了一个难题,应该如何为这位已经逊位的前朝皇帝治丧呢?
根据史书记载,魏明帝曹睿“变服,率群臣哭之,使使持节行司徒太常和洽吊祭,又使持节行大司空大司农崔林监护丧事”,皇帝亲自为其服丧,足见哀荣。为汉献帝治丧应该比照什么规格呢?曹魏官员有人“奏丧礼比诸侯王”。但是,魏明帝却认为“此岂古之遗制而先帝之至意哉”?
在曹睿看来,汉献帝是对曹魏王朝有大贡献的,这个大贡献就是禅位。在诏书中,魏明帝说“山阳公深识天禄永终之运,禅位文皇帝以顺天命”。故而,魏明帝决定以帝王规格处理汉献帝丧事,“命司徒、司空持节吊祭护丧,光禄、大鸿肪为副,将作大匠、复土将军营成陵墓,及置百官群吏,车旗服章丧葬仪礼,一如汉氏故事”,“八月壬申,葬于山阳国,陵曰禅陵,置园邑。葬之日,帝制锡衰弁绖,哭之恸”。魏明帝还决定不采纳臣下建议只给予山阳公“皇”的谥号,而不追谥为“帝”,“乃追谥曰汉孝献皇帝”。所谓的“献”即是“聪明睿哲”。
魏明帝曹睿
汉献帝生前是政治傀儡,死后却极享哀荣。魏明帝为何要极力尊崇汉献帝呢?其实目的还是为了突显曹魏王朝的合法性,借汉献帝之丧,发挥“禅代之义”,进一步显示当年汉魏禅代的正当性。曹魏政权的合法性来自于汉朝的禅让,通过表彰汉献帝的睿智英明,“昔知天命永终于己”,故而“传祚禅位”,成就了如同历史上尧舜禅让的大业。换句话说,在魏明帝的这番操作中,汉魏易代对标的就是尧舜禅让,“先帝命公行汉正朔,郊天祀祖以天子之礼,言事不称臣,此舜事尧之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