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公认的文艺城市。在厦门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近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完美融合,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独特气质。在一个游客眼里,厦门有着许许多多有意思的地名,什么沙坡尾,猫街,卖鸡巷等地名,笔者前阵子在厦门游玩的时候偶然看到了一个奇怪的地名,叫做不见天。
那天笔者在寻找华侨博物馆的时候突然发现路旁有个路牌,上面写着“不见天”三个字。那是一个略显古老的小区,位于厦门的思明区。小区的房子似乎沿山而建,房屋也是非常的有层次感。
笔者对于这个地名很好奇,这里明明可以看到天空,为什么叫“不见天”呢?这个小区的名字有什么特别意义吗?莫非是因为这里的房子太密集所以才叫不见天?在网上查找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一段资料,说是
厦门港碧山岩下,昔日绿树蔽天,山谷中有石崖天成,上复一石,高数米。行人至此,抬头不见蓝天,故名"不见天"。”
虽然不知道内容出自何处,但是笔者觉得有几分道理,毕竟很多地名也是以古地名命名的,厦门原来是座岛,不见天小区的位置也正好位于山脚。
这里不讨论“不见天”名字由来的传说是不是事实。笔者觉得光读那几行字,就觉得这里曾经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只是如今山崖山谷以不复存在,变成了高楼大厦。这也许就是城市发展之殇的一个例证吧,谈不上好坏。城市都是那么发展起来的,要不然厦门说不定还是一座孤岛。最起码留了这么一个有意思的地名让后世记住。您觉得呢?
厦门有哪些有趣的街道名字,你知道这些街道名字背后藏着的故事吗?
厦门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一座新兴的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厦门在不断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同时也在努力保存在城市历史的记忆,很多有趣的地名被保留了下来,它们背后都有关于自己的故事。
厦门6个有趣的地名,以及名字背后的故事1、不见天小区:
厦门港碧山岩下,昔日绿树蔽天,山谷中有石崖天成,上复一石,高数米。行人至此,抬头不见蓝天,故名"不见天"。
有趣的是,不见天小区内的“不见天清洁楼”的“不”字,不知什么时候脱落了,现在看到的是“见天清洁楼”,依然霸气的名字。
2、沙坡尾:
在思明区厦港避风坞西南岸。位于厦港海沙坡的尾端,故名。旧时又称厦港水仙宫。是厦港街道辖7个社区之一。
早期的厦门港是一处弧形的海湾,这一带海湾呈月牙形,金色的沙滩连成一片,故有“玉沙坡”美称。
现在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沙坡尾避风坞内的渔场没几艘了,失去了原始渔港的味道。
但是经过改造后,道路平整干净了,避风坞内少了腥臭味,老鼠满地穿的景象也看不到了。
3、将军祠路:
将军祠是厦门岛内一个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区域。
将军祠主要是由厦禾路、文园路以及公园东路等城市干道合围成的一个四方形。
将军祠是一个地名,也是一片区域的总称。这里在历史上曾辉煌一时,因有“靖海将军”施琅和“威略将军”吴英的祠堂而得名。
4、曾姑娘巷:
在思明区自大同路至思明北路、局口街。因曾姑娘祠得名。是封建时代的贞女。
思明区“曾姑娘巷”则相传曾姑娘因常劝丈夫走正道,丈夫恼怒趁酒意杀死了曾姑娘,邻居悼念曾姑娘,后来建了小祠供奉,所在地因此命名“曾姑娘巷”。
5、大生里:
“大生里”得名于鸿山下的一种大柽柳。据了解,清末厦门的轻微案犯都被罚到鸿山下的镇南关外种树,久而久之,这里树木繁茂,其中有一种大柽柳谐音“大生”,于是这一带就叫“大生里”。
大生里,背后的历史可不一般。旧时叫做镇南关。据资料记载镇南关的坟如积雪,在道路的两旁是星罗密布的坟墓,延伸至麒麟山、虎头山、外清山、碧山以及蜂巢山,那一带有坟墓大约有20万座。
大生里曾经还有另一个身份,红灯区。
民国时期,思明县政府下令把所有妓寮迁往大生里,这里就成了厦门最热闹的红灯区,出现了“畸形繁荣”。
6、筼筜湖:
筼筜念做yun dang。
位于厦门岛西南部,原与大海相通,用作母港码头。
后围海造田,筑起浮屿到东渡的西堤,从此,筼筜港成为内湖,水域面积1.7平方公里,接近鼓浪屿的大小了。
80年代的筼筜湖污染严重,垃圾成堆、杂草丛生、水体黑臭、蚊蝇滋生。
当人们意识到保护筼筜湖生态的重要性时,制定了“治理筼筜湖,保护西海域”的目标。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如今的湖已成为市内的一颗绿色明珠,成为群众喜爱的文化休闲旅游区和厦门的“城市名片”。
厦门有很多有趣的地名厦门还有很多有趣的地名,比如二王街,三条巷,四仙街,五缘湾道,六仙公巷,七星路,八卦埕,九条巷,十一间,三十六崎巷,百家村路,万寿路等。
更多厦门有趣地名,等我们去发现。
关于鼓浪屿的传说?
1、种德宫
种德宫在内厝澳373号,是一座占地约600平方米的三门二进殿宇,宫后及宫右另筑护厝,具有浓郁的闽南建筑特点。整座宫宇掩映于古榕树下,环境幽静。种德宫中门两侧有一副对联:“点水活生灵,庙祀桑邦弘种德;一丝神脉里,纶封大帝尚真人。”
现任住持陈国煌道长说,前半句是从医术非凡来说俗世保生大帝的,而后半句则以保生大帝作为神仙的一面来示人。保生大帝作为主神供奉在最显眼的位置,注生娘娘则在保生大帝的右手侧,土地公在左侧。保生大帝俗名吴夲,也被称为大道公,出生在北宋年间的同安白礁一带。生前是一位懂风水、善医术的乡村医生,救人无数,后在采药时不幸坠崖身亡,后被民间视为“医灵真人”。
2、郑成功与台风
郑成功(1624-1662),福建泉州南安人,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被封为延平王。在鼓浪屿,在他曾经屯兵的地方,流传着大量有关郑成功的人生历程和光辉事迹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99年台湾发生921大地震,传闻郑成功去了台湾,而约3周后14号台风于10月9号登陆了厦门。但是即使是郑成功赴台湾巡查,其余威犹在,有市民住在百家村一带,亲眼看到174医院新建大楼的塔吊被风吹得像脱了链条的钟摆一样,一会儿旋到左边,一会儿转到右边,台风一直在厦门周边徘徊,就是进不来!
更有市民拿出了详细的历史资料,言之凿凿:“事实上,那次台风中心在厦门上空停留时间达五六个小时!后来,发现郑成功真的不在,就上来了。”厦门很多本地人,尤其是老人家,对此有个说法:厦门多亏了郑成功雕像,有郑成功守护,他一手按剑,一手往上挥,把台风都赶到其他地方去了。
自从雕像被立起来后,台风极少正面袭击厦门,每次预报台风正面登陆,结果大都擦边而过。正因为这些如此诡异的路线,郑成功保护厦门的传闻才会越传越广。
3、大生里
大生里殡仪馆建于1966年,历经近半个世纪,大生里殡仪馆几乎成了华侨博物馆到镇海路片区的标志建筑,等同于地名“大生里”。据说,大生里的地名是由种树得来的。清末厦门的轻微案犯都被罚到鸿山下的镇南关外种树,久而久之,这里树木繁茂,其中有一种大柽柳,谐音“大生”,于是这一带就叫“大生里”。
民国时期大生里曾经还是厦门的红灯区。在抗日战争前的民国时期,大生里一带盖了很多骑楼,保留至今。当时那里出现了畸形繁荣,为了管理方便,所有妓寮迁往大生里,这里就成了厦门最热闹的红灯区。
后来火葬场搬迁到天马山,但大生里依然保留殡仪馆的功能,可以在大生里进行遗体告别仪式,然后就送到天马火化。据说,大生里的地名是由种树得来的。清末厦门的轻微案犯都被罚到鸿山下的镇南关外种树,久而久之,这里树木繁茂,其中有一种大柽柳,谐音“大生”,于是这一带就叫“大生里”。
4、五龙传说
据说鼓浪屿原名是五龙屿,岛上有5条龙,五龙戏珠的那颗珠,即为:日光岩。而五龙各化身为5座山分别为:笔架山,兆和山,骆驼山,旗尾山和升旗山。传说,旗尾山是公龙,骆驼山是母龙,两山中间鸡蛋糕石是他们的龙蛋。后来,朝廷派官员来此,由于听不太懂闽南话,把五龙屿听成了鼓浪屿!
5、鼓浪屿八卦楼
八卦楼名字的由来:红色的屋顶有8道棱线,置于八边形的平台上,顶窗呈四面八方二十四向,故称“八卦楼”。八卦楼,是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郁约翰,为答谢其好友林鹤寿为医院捐赠1000大洋建设费,而免费设计的。
但是,所需材料,按郁氏的设计,市场无法采购,必须特别加工。所以,动工以后,百弊丛生,开支浩大,消耗了建祥钱庄的大量财力,费用很快不继,工程时续时缀。林鹤寿以钱庄为担保,回台湾变卖了部分家产,艰难支撑。至1920年,终于支撑不住。经过权衡,他被迫宣告破产,将工程交给管家后,只身远走高飞,避居海外,终身未回鼓浪屿。
林鹤寿离去后,大别墅工地一片荒凉,成为“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的废宅。又因在施工中摔死了一个工人,八卦楼一度有“闹鬼”的传闻。(传说,人住在楼上,醒来就发现在一楼。如果在一楼,就会听见楼上有动静,上去什么也没有。)此后该楼又被日资台湾银行攫取,直至厦门解放后,由政府收回,重新修缮成现在的鼓浪屿风琴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