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众所周知,毛主席与叶剑英是长期的战友和亲密的朋友,两人深厚的情谊久经考验,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毛主席的最后时光里,他却拿掉了叶剑英的兵权,并把权力交接给了陈锡联,毛主席一向看重叶帅,为何还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背后又有何深意?
权利交接:
1976年,是风云变幻的一年,年初,人民敬爱的周总理永远离开了我们,而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也并不乐观,所以他有些急切的想安排好党内的人员交接。
在深思熟虑后,毛主席决定让华国锋接替周总理的职务,华国锋是毛主席看着成长起来的,所以对这个“老实人”十分信任,所谓“你办事,我放心。”
而与此同时,毛主席也换下了叶剑英,选择让陈锡联接任,陈的功绩并不如叶帅,为何要在这个特殊的节点来更换呢?
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很好理解,一个是个人原因,一个是国家原因,首先叶剑英革命中的老人了,1976年时,他已经年近耄耋之年,而且长时间的四处征战也让叶帅积劳成疾,毛主席不忍心让他再每天受繁重的工作所累,希望他能好好修养身体。
另一方面,毛主席还考虑到了当时的国内局势,“反动分子”气焰正是嚣张的时候,毛主席虽力不从心,但他也清楚的明白有朝一日自己离开后,这些人恐怕要翻天!
毕竟那些“野心家”最为仇视的除了邓公,便是手握兵权、主持中央军委的叶剑英。
叶帅身体不好,即使现在不动他的职位,不久之后也肯定要做出变更,了解自己身体的毛主席知道自己可能等不到那一天了,与其把选择权交给那些心怀鬼胎之人,不如现在就做好安排。
但是新的问题也摆在面前,谁才是最合适的人选呢?思来想去,毛主席把目光聚焦到了陈锡联身上,陈锡联很小的时候就参加了革命,跟着党队伍一路经历了不少艰难险阻,也是久经考验的战士。
而且他当时还是为数不多的既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又是军委常委的人,比起另外符合条件的蛇鼠一窝的王洪文和张春桥,陈锡联既有能力,立场又坚定,是最合适的人选!
所以在反复斟酌与考虑之下,陈锡联顺利接任了叶帅的职务。
在当时看来,毛主席的这一决定似乎让叶帅的处境变得更为艰难,但事实上,毛主席虽然将叶帅的兵权拿掉了,但是仍有更重要的任务要交予他。
无声的嘱托:
在同年的7月6日,朱老总又溘然长逝,看着老战友们一个个离去,本就疾病缠身的毛主席状态更加不好,病情急剧恶化,再也无法下床,甚至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在毛主席的弥留之际,党内的领导干部们都怀着沉痛的心情前来看毛主席最后一面。
毛主席躺在病榻上,闭着双眼,干部们一个一个经过床前,但毛主席始终没有任何反应,直到叶剑英走来,听到熟悉声音的毛主席才缓缓睁开了双眼,眼睛也变得光亮有神采起来,并艰难的微微抬手相招,但是叶帅此时悲痛非常,泪水模糊着双眼,并未察觉到毛主席的动作。
直到叶剑英即将要离开病房时,毛主席似有未完心愿,忽然意识变得清晰,并再一次抬起手来示意,这回,病床旁的护士察觉到了毛主席的心意,便赶忙叫住了叶剑英:“首长,主席叫您回来呢!”
叶剑英听闻,立刻返回到了病榻前,贴近毛主席,紧紧握住他的双手,倾听毛主席作最后的指示,然而毛主席几次启口,都没能发出声音,看着毛主席难受的神情,叶剑英再一次潸然泪下。
最终,毛主席还是没能说出任何话,只是使尽全身力气用手指颤颤巍巍的在叶剑英手上动了动,之后便垂下了手,继续陷入了半昏迷状态。
叶剑英只好离开了医院,他反复推敲着毛主席这份无声的遗嘱,还没等叶帅完全领悟到其中内核,毛主席就于9月9日永远闭上了双眼,一颗伟大的心脏就此停止了跳动。
迎来曙光:
在毛主席逝世后,叶剑英怀着悲痛的心情开始料理治丧工作,而此时的“反动分子”更没了束缚,开始更加张狂的露出爪牙。
他们迫不及待的登上权力的宝座,江氏更是想独揽大权,竟要求所有交给党中央的文件都要先给自己过目,并且毛主席生前的文件档案也都要拿到自己手里。
但叶帅当然不会允许她胡作非为,于是便嘱托汪东兴一定要保管好毛主席的文件,千万不能落入到敌人手里。
此时,党内的老革命干部大部分都被打压迫害,所以消灭“反动势力”的重任也就落在了叶剑英身上,在思索如何应敌之时,叶剑英突然领悟到,毛主席在弥留之际对自己做出的无声嘱托想必正是此事!
于是叶剑英开始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据冯玉祥将军的女儿冯理达回忆称,当时叶帅曾邀请她到家中做客,并且在左手掌上用手指比划了一个三点水的偏旁,这指代的是谁,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
叶剑英说:“这个人,群众看不上她,毛主席和党中央也早就对她有意见,她身旁那些人更不会得民心,不要看他们现在春风得意,他们长不了,也成不了气候,中国历史的进程不会被他们改写!”
叶帅的决心可见一斑,而接替他工作的陈锡联也同样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革命战士,他虽然被毛主席亲自推向高位,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因此目中无人、骄傲自满,而是时刻保持着谦虚严谨的态度。
每逢大事决策,他也第一时间与叶帅进行交流,听取叶帅的意见,并且陈锡联也早已对江氏一帮人深恶痛绝,他曾对李先念说:“咱们一定要想想办法,总任由他们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
而李先念在得知他的态度后,也立刻上报给了华国锋,至此,国家高层的意见已经十分统一,在精心制定好计划后,在10月6日,“四人帮”终于落入了法网,阴霾散去,那段黑暗的日子终于熬过,光明最终还是到来了!
看着国家逐渐步入正轨,深感自己能力不足的陈锡联便主动让贤,希望“位归原主”,让叶剑英继续回到原职,但是由于工作分配等原因,这项提议没有通过。
直到1980年,陈锡联才再次请辞,并获得了批准。
结语:
如今回顾那段历史,毛主席当时那个不被理解的决策实在是高瞻远瞩,他的决定不仅稳定了局势,还做到了未雨绸缪,而陈锡联之后的主动让位也再一次印证了毛主席的识人善任,毛主席之所以能成为一代伟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独具的预见性。
而毛主席与叶剑英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得到了有力印证,他们的情谊是建立在战斗在一起、风雨同舟的共同经历和理想信念的基础上的。这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