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被人认为是人身大头的怪物,在封建迷信宗教里,鬼是人们的灵魂形体,宗教里认为人死后灵魂便会出窍,因此也有鬼魂一说。
古人则认为:鬼,归,是指人死后回归到原来的地方。
很多人都是谈鬼色变,没有人见过鬼,对于未知的事物,绝大多数人们都是抱有恐惧的态度。
然而在清朝时期,有一位专门靠卖字画的画家,曾声称自己见过鬼,并且将鬼给画了下来,他所画的作品一直流传至今!
罗聘(1733-1799),清朝时期画家,祖籍安徽,先辈迁居于扬州。
罗聘的父亲名叫罗愚溪,在康熙年间科考中举,做过一段时间的小官。
罗愚溪共有五个儿子,罗聘排行老四,在罗聘刚刚两岁时,父亲罗愚溪便因病去世了。
父亲正值壮年便过早病逝,并且还留下了五个儿子,这对于罗家来说无疑是非常沉重的打击,罗聘等人的生活也更加艰难。
生活的艰辛,让幼年的罗聘很早就有着成熟的心态,出身贫寒,他深知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于是开始刻苦读书学习。
罗聘聪明勤奋,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但他学习却不是为了考取功名,罗聘专心研究诗画,想以此为营生,贩卖字画。
罗聘十几岁时便已擅长作画,也早已能够靠贩卖字画为生,街坊邻居都知道罗家有个小画家,虽说不能算是传世大作,但养家糊口还是绰绰有余的。
由于罗聘十分擅长诗画,很快他就遇到了一位有着共同爱好之人,就是他的妻子方婉仪。
罗聘二十一岁时与方婉仪成亲,方婉仪是官宦世家,官职虽说不大,但也是世代为官,家中颇为富有。
反观罗聘就有些惨淡,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整日以卖字画为生,但他们二人兴趣相投,谈书画,游山水,赋诗词,琴瑟和谐。
二十多岁的罗聘,认为自己的画术仍难登大雅,于是决定拜师学艺,在二十四岁那年,罗聘拜“扬州八怪”之首金农为师。
罗聘跟随金农学习诗画,在金农家中常常是坐上贵客,当时许多清代名流,如郑板桥等人都对罗聘另眼相看。
在金农晚年病重期间,罗聘如同子侄一般侍奉金农左右,金农去世后,罗聘为金农操办丧事,将其葬于浙江临平。
此时的罗聘也早已出师,公元1771年,罗聘携带自己诸多作品前往京师拜会名流,其中当以《鬼趣图》最受他人注目。
《鬼趣图》共有八幅,每一幅中的小鬼都是形态各异,罗聘声称自己经常看到它们,于是便将它们给画了出来。
罗聘此言并没有人相信,但人们都为罗聘的《鬼趣图》感到惊异。
后世《鬼趣图》被不少人认为是揭露黑暗、讽刺不公的一把艺术匕首。
初到京师的罗聘,经常遭受白眼、轻视,以及深受官场中的尔虞我诈,罗聘在乾隆眼皮底下抛出《鬼趣图》,无不彰显他侍才傲世的书生狂气。
因此人们便认为罗聘所作《鬼趣图》,实则是暗讽的一把艺术刀,就比如蒲松龄、纪昀、袁枚,他们用语言来描述一般。
以《鬼趣图》出名的罗聘,实则是一位崇尚佛教之人,其性格敦厚、端庄、儒雅,是一位崇儒崇佛的诗画家。
罗聘一生酷爱游历,并且为人颇为豪爽,捉襟见肘时便会以卖画为生,不少达官显贵都曾买过罗聘的字画。
公元1779年,罗聘准备二进京师,此时的妻子方婉仪已经患病在床,罗聘一路游玩,一直到八月份才到达京师。
令罗聘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妻子方婉仪在他走后半个月便因病去世。
急于赶回扬州的罗聘,也在此时遇到了难事,经过长时间的游历,如今已是身无分文,就这样苦苦辗转几个月方才回到家中。
从这开始,罗聘便不再画鬼,而是专心画佛像。
此时的罗聘早已声名流传广泛,十年后再次进入京师,来求画之人络绎不绝,然而罗聘却挥金如土,丝毫不知留底。
就这样过了数年,罗聘将赚来的金银挥霍一空,却没有了能够带小儿子回家的盘缠,还是大儿子前来迎接他们方才回到扬州。
回到扬州的罗聘,第二年便与世长辞,享年六十七岁!
参考资料:《清代学者像传》,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