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与书友探讨了为什么读书,这一期来聊一聊在你的日常书单中,都读些什么书。
关于读什么书,这其实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每个人的喜好、需求不同,所选择的书籍自然也不尽相同。然而,适当了解一些名家的书单,或许能消除我们对读些什么书的困惑,甚至让人爱上阅读。
今日,我们节选了鲁迅的一篇文章。鲁迅一生用“著作等身”来形容毫不为过,他的作品涉及小说、杂文、学术专著等多种门类。对于这样一位文学巨匠,鲁迅日常会读些什么书,发表过哪些关于读书的见解呢?
文/鲁迅
我想讲一点我的当作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但如果弄得不好,会受害也说不定的。
我最初去读书的地方是私塾,第一本读的是《鉴略》,桌上除了这一本书和习字的描红格,对字(这是做诗的准备)的课本之外,不许有别的书。但后来竟也慢慢的认识字了,一认识字,对于书就发生了兴趣,家里原有两三箱破烂书,于是翻来翻去,大目的是找图画看,后来也看看文字。这样就成了习惯,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到得现在,还是如此,不用心,不费力,往往在作文或看非看不可的书籍之后,觉得疲劳的时候,也拿这玩意来作消遣了,而且它也的确能够恢复疲劳。
鲁迅《哀范君三章》手稿
倘要骗人,这方法很可以冒充博雅。现在有一些老实人,和我闲谈之后,常说我书是看得很多的,略谈一下,我也的确好像书看得很多,殊不知就为了常常随手翻翻的缘故,却并没有本本细看。还有一种很容易到手的秘本,是《四库书目提要》,倘还怕繁,那么,《简明目录》也可以,这可要细看,它能做成你好像看过许多书。不过我也曾用过正经工夫,如什么“国学”之类,请过先生指教,留心过学者所开的参考书目,结果都不满意。有些书目开得太多,要十来年才能看完,我还疑心他自己就没有看;只开几部的较好,可是这须看这位开书目的先生了,如果他是一位胡涂虫,那么,开出来的几部一定也是极顶胡涂书,不看还好,一看就胡涂。
我并不是说,天下没有指导后学看书的先生,有是有的,不过很难得。
这里只说我消闲的看书——有些正经人是反对的,以为这么一来,就“杂”!“杂”,现在又算是很坏的形容词。但我以为也有好处。譬如我们看一家的陈年账簿,每天写着“豆付三文,青菜十文,鱼五十文,酱油一文”,就知先前这几个钱就可买一天的小菜,吃够一家;看一本旧历本,写着“不宜出行,不宜沐浴,不宜上梁”,就知道先前是有这么多的禁忌。看见了宋人笔记里的“食菜事魔”,明人笔记里的“十彪五虎”,就知道“哦呵,原来‘古已有之’。”但看完一部书,都是些那时的名人轶事,某将军每餐要吃三十八碗饭,某先生体重一百七十五斤半;或是奇闻怪事,某村雷劈蜈蚣精,某妇产生人面蛇,毫无益处的也有。这时可得自己有主意了,知道这是帮闲文士所做的书。凡帮闲,他能令人消闲消得最坏,他用的是最坏的方法。倘不小心,被他诱过去,那就坠入陷阱,后来满脑子是某将军的饭量,某先生的体重,蜈蚣精和人面蛇了。
讲扶乩的书,讲婊子的书,倘有机会遇见,不要皱起眉头,显示憎厌之状,也可以翻一翻;明知道和自己意见相反的书,已经过时的书,也用一样的办法。例如杨光先的《不得已》是清初的著作,但看起来,他的思想是活着的,现在意见和他相近的人们正多得很。这也有一点危险,也就是怕被它诱过去。治法是多翻,翻来翻去,一多翻,就有比较,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乡下人常常误认一种硫化铜为金矿,空口是和他说不明白的,或者他还会赶紧藏起来,疑心你要白骗他的宝贝。但如果遇到一点真的金矿,只要用手掂一掂轻重,他就死心塌地:明白了。
“随便翻翻”是用各种别的矿石来比的方法,很费事,没有用真的金矿来比的明白、简单。我看现在的青年常在问人该读什么书,就是要看一看真金,免得受硫化铜的欺骗。而且一识得真金,一面也就真的识得了硫化铜,一举两得了。
但这样的好东西,在中国现有的书里,却不容易得到。我回忆自己得到的一点知识,真是苦得可怜。幼小时候,我知道中国在“盘古氏开辟天地”之后,有三皇五帝……宋朝,元朝,明朝,“我大清”。到二十岁,又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欧洲,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到二十五岁,才知道所谓这“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其实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国,我们做了奴才。直到今年八月里,因为要查一点故事,翻了三部蒙古史,这才明白蒙古人征服“斡罗思”,侵入匈奥,还在征服全中国之前,那时的成吉思还不是我们的汗,倒是俄人被奴的资格比我们老,应该他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国,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
我久不看现行的历史教科书了,不知道里面怎么说;但在报章杂志上,却有时还看见以成吉思汗自豪的文章。事情早已过去了,原没有什么大关系,但也许正有着大关系,而且无论如何,总是说些真实的好。所以我想,无论是学文学的,学科学的,他应该先看一部关于历史的简明而可靠的书。但如果他专讲天王星,或海王星,虾蟆的神经细胞,或只咏梅花,叫妹妹,不发关于社会的议论,那么,自然,不看也可以的。
我自己,是因为懂一点日本文,在用日译本《世界史教程》和新出的《中国社会史》应应急的,都比我历来所见的历史书类说得明确。前一种中国曾有译本,但只有一本,后五本不译了,译得怎样,因为没有见过,不知道。后一种中国倒先有译本,叫作《中国社会发展史》,不过据日译者说,是多错误,有删节,靠不住的。
我还在希望中国有这两部书。又希望不要一哄而来,一哄而散,要译,就译他完;也不要删节,要删节,就得声明,但最好还是译得小心,完全,替作者和读者想一想。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上海《读书生活》月刊第一卷第二期,署名公汗。)
(以上内容摘编自《读书的方法与技巧》)
推荐阅读
《读书的方法与技巧》
人民出版社
中国编辑学会 编
2018年10月
鲁迅先生关于“读书”的名言有哪些?
鲁迅先生关于“读书”的名言如下:
1、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鲁迅
2、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鲁迅
3、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
4、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鲁迅
5、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
6、必须和社会现实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
7、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文学书,学文科的,片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 ——鲁迅
8、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鲁迅
扩展资料
其他的读书名言:
1、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 程端礼
译文:在读书上多花工夫,那么写文章时就轻松容易了。
2、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 伏尔泰
3、为乐趣而读书。 —— 毛姆
4、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 张维屏
译文: 读书所求的是什么? 是把学到的知识用来通晓事理。
5、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朱熹
译文:读书的方法就是要慢慢来、一点一点进行。多读几遍,遇到问题多思考。
6、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
鲁迅先生关于“读书”的名言有哪些
鲁迅先生关于“读书”的名言如下:
1、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鲁迅
2、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鲁迅
3、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
4、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鲁迅
5、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
6、必须和社会现实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
7、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文学书,学文科的,片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 ——鲁迅
8、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鲁迅
扩展资料
其他的读书名言:
1、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 程端礼
译文:在读书上多花工夫,那么写文章时就轻松容易了。
2、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 伏尔泰
3、为乐趣而读书。 —— 毛姆
4、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 张维屏
译文: 读书所求的是什么? 是把学到的知识用来通晓事理。
5、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朱熹
译文:读书的方法就是要慢慢来、一点一点进行。多读几遍,遇到问题多思考。
6、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