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先生在“戊戌变法”后的1900年首次提出了“上古文明有四”的说法,奠定了四大文明古国的雏形,也在后来日渐被世界所接受。
所谓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指中国、印度、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文明)。当然有时也会将希腊的爱琴文明与美洲的玛雅文明掺杂进来,不过这种说法只是少部分人的观点。
文明古国指的是不同现代文明的策源地,它们皆有自己的历法和社会制度还有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种种发明。
四大文明古国,印度与埃及还都存在但均不被世人认可,唯有中国还是大家承认的古文明。
01上下五千年,一脉相承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历经千年传袭至今都没有断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球史学家们前赴后继的来中国研究考察,希望能从中华文化中找寻世界古文明的蛛丝马迹。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曾先后于曼彻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取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如今的他是响彻大不列颠的著名编辑和作家。
他本人对中国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曾遍阅中国历史古籍,著有《当中国统治世界--天朝的兴起与西方主导的终结》。
在书中马丁·雅克提到:中国不会成为一个西方模式的国家,因为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性。
马丁的观点也引发了世界史学界对中国的重新思考,也给出了: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和埃及还都存在,为何大家却只承认中国,这一难题的答案。
我们会在印度和埃及前,加一个“古”字代表着现代的印埃两国与上古时期的它们早已割裂,不可相提并论。但每每提到中国时,大家却会将“古”忽略掉,直接称中国。
中华文化从古至今未曾有过中断,我们今天还使用着上古时期老祖宗所创造的“二十四节气”春耕秋收;我们的后辈还吟诵着唐诗宋词;我们仍旧为公元前200多年秦始皇荡平六国一统天下而骄傲。
中国的历史不曾出现断代,古中国与中国仍为一体,正是因为中华文化无可替代的特殊性。
首先,中国人对“大一统”的观念根深蒂固。从老祖宗开始,就认为中国不可分裂。不论是枭雄还是英雄,只要生逢乱世手握重兵,都会将一统中国当作最终信仰。
自秦始皇称帝天下归秦以来,结束了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追求天下一统成了日后所有英雄的执念。
在天下大定之际,六国百姓一时间无法接受自己从齐国人或楚国人或魏国人,到秦朝人的转变,于是秦始皇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让大家都拥有了归属感。自此六国百姓合为一家,他们的心里种下了忠君爱国的种子。
但六国百姓的心底还难免有对故国的追思,虽然他们用上了大秦的文字承认了秦朝的地位,这一切却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大家的心里仍旧把秦当作灭国的仇敌。
汉高祖刘邦芒砀山起义栉风沐雨披荆斩棘,破秦军败项羽,又一次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历经东西两汉几百年的沉淀,大一统的观念深入人心。
不论是群雄争霸的东汉末年还是军阀格局的南北朝亦或者是纷争不断的五代十国,诸侯们的互相攻伐百姓们的死伤无数,都只为一个目标--再次建立起大一统的国家。
隋文帝和宋太祖做到了,因此他们千古流芳。
中华文化的特殊性在于中国始终是一个整体,即使在四分五裂的时期也追求整体的统一。
儒家倡导的重义轻利和仁义礼智信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道德约束,它宣扬的忠君爱国思想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巩固君王的统治地位。
我们所赞扬的英雄也是为了国家版图完整,而奋不顾身之人。
其次,是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历经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始皇帝的焚书坑儒,到西汉年间的“独尊儒术”,儒家学所历经磨难终于得到了君王的认可。
自此不论是汉人建立的王朝还是外族建立的朝代,都竭力地推崇儒家思想。科举考试形成后,国家又将儒家的四书五经作为入仕的重要考核标准。
再次,敢于反抗的民族精神。在中国这片神圣而又古老的土地上,曾有万国来朝的盛景,也经历过异族入侵的不幸。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抢占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一船又一船的法西斯士兵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他们手持尖刀利刃,仗着明治维新后飞速提升的国力,意欲以小博大将中国纳入其版图之下。
当时的中国刚结束积贫积弱的清朝统治,又陷入了无休止的军阀割据,所谓民国政府的统一也只不过是徒有其表而已。
中国武器落后人心难以凝聚,面对气势汹汹的日本似乎胜算寥寥。
当侵略者的号角吹响之际,中国的各方势力大都摒弃前嫌,与之决一死战,涌现出了诸如孙铭武、洪麟阁、赵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抗日英雄。
最后,在变革中不断精进。我们有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历史典籍,可以不断地从中攫取经验,而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继续发展。
在史书典籍中既有发人深省的故事,也有可歌可泣的英雄还有值得弘扬的精神。
历史是我们不断进步的源头,正因为中国人懂得“穷则思变”中华文化才得以在一次又一次的外来入侵中未被湮灭反倒是愈发的熠熠生辉。
每当有外来文明想要凌驾于中国文化之上时,他们都会在不自觉中被同化,融入到中华民族之中。
总结而言中华民族的特殊性在于我们对家国文化的尊奉,在于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未曾出现断层更在于中国人对传统对老祖宗的不舍弃。
以前我们在挫折中不断进步,未来中华文化亦将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中华民族也必将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正如马丁·雅克在演讲中所说:“经济起飞只是中国成为全维度强国中的一维,且只是前奏曲,其道德评判标准、意识形态标准、人性解读模式甚至人类终极生活形态的道路等高阶形而上方面中国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
马丁对中国当真做到了“知己知彼”,正因为他了解中国历史所以对中国的未来很有信心。
每当西方国家传来对中国的质疑之声,马丁都会苦口婆心地劝诫他们切莫与中国为敌。中国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波澜仍旧容光焕发,任何与之为敌的势力都是自不量力。
02毁灭中重塑的文明,古印度现在的印度与古代印度,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明这在史学界是无可辩驳之事。所谓古印度之古,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1750年。
当时的古印度人可以熟练地冶金制作青铜器皿,而且他们在城市规划上也颇有造诣,建造出了像摩亨佐·达罗城这样颇具现代文明意义的城池。
这座城市的面积有260公顷就像棋盘一样被划分成了12个街区,街区与街区之间以直角相交,正对着马路的一面全都没有窗户,都用毛坯覆盖起来,可以起到很好的防风固沙和防盗作用,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沿用。
更重要的是当欧洲百姓们还与臭水沟相邻而住的时候,古印度的人就已经用上了先进的排污系统。而且在城中还有密密麻麻的水井网络,可以给每个住户提供新鲜的淡水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城中的百姓家里都有厕所和沐浴平台,那时的印度人远比今天的印度人要爱干净。
如此先进的设计理念,让摩亨佐·达罗城有了“青铜时代曼哈顿”的美誉。
当然摩亨佐·达罗城只是古印度辉煌时期的凤毛麟角,可惜的是这区区一隅也和现在的印度没有半分关系。
因为摩亨佐·达罗城根本就不属于现在的印度,它坐落在巴基斯坦的信德省的拉尔卡纳县南部。
如果我们把今天的印度当作古印度,是否也应该将巴基斯坦划入古印度之列?何况,当时的印度人与今天的印度人,完全不是一个人种。
印度的历史就是被入侵而后重建的历史,充满了屈辱与臣服。
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印度就先后被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和大流士一世侵袭,后来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战火又再次殃及了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直到阿育王带领孔雀王朝兴起,经过连年征伐建立起了西至巴基斯坦,东抵孟加拉国的强大文明。
但阿育王死后的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被推翻自此印度半岛再无统一之时,印度也再没有过繁盛的时期。
佛教在孔雀王朝发展壮大盛极一时,又随着王朝的覆灭而泯然众人矣。自此婆罗门教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令人诟病千年的种姓制度蔓延开来。
后来的印度在几千年里再也没有得到过统一,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还有贵霜帝国的铁蹄轮番入侵这片土地,以至于印度始终以分裂的状态在历史的长河中沿袭。
直到公元1600年印度沦为了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自此印度在英国的庇护下才慢慢结束了乱局。
纵观印度的历史,大一统的时间寥寥无几。它也在外族入侵和群雄割据中,慢慢地与古印度完成了脱钩。
与印度相比,中国的特殊性就在于我们的文化一脉相承,我们没有经历过长时间的分裂周期。
03泾渭分明的历史分割,古埃及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还有木乃伊,这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无不在揭示着埃及的神秘。早在200万年前,尼罗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
而后一座又一座的城邦,在埃及的法尤姆地区建立,直到公元前3150年,南北埃及终于完成统一,自此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
古埃及人心中的大一统观念也是根深蒂固,以至于历史上的古埃及曾历经33个王朝,10个时期,朝代的延续长达3000多年。
古埃及人虽有心维护大一统的体系,但埃及坐落于亚非欧三洲的交汇处,又是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的重要之地,而且它建筑精美人口众多经济富庶,自然会引来其他国家的觊觎。
自公元前11世纪到到1世纪,亚述、巴比伦、波斯、古代马其顿和罗马帝国还有波斯,曾先后踏足过这片古老的土地,武德并不充沛的古埃及人只好向侵略者们俯首称臣。
尽管臣服于外族,可古埃及的文化还在延续。当阿拉伯帝国兴起并着重于武力传教后,在公元7世纪中叶,埃及彻底沦陷了。
当古埃及人被迫放弃他们的自然崇拜,转而皈依伊斯兰教时,过去的一切就都成为了历史。自此,埃及是埃及,古埃及是古埃及。
古埃及曾经创造过辉煌的历史,它有自成体系并影响深远的文字体系,也有巧夺天工的制造工艺还有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至圣先师。
随着埃及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埃及就仿佛陷入了文明的停滞期,它只能成为任人摆布的傀儡。
尽管在阿拉伯帝国衰弱时,埃及也曾出现过独立的王朝,但它们未能实现统一全埃及。在经过短暂的自治后,埃及又被奥斯曼土耳其所占领,后来又被拿破仑所攻占。
直到1956年英军全部从埃及撤离,这个古老的国家才算是真正的获得独立。
尽管古埃及存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现在的埃及早已与它做了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