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为《旧事重提》,共有十篇作品,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用鲁迅自己的话说,这些作品“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
情深不惧岁月长,在《朝花夕拾》这本集子中,鲁迅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有机糅合在一起,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记叙了自己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追忆了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令人感触多多。
01
【推荐人语】
我的旧事重提
● 吴应海
念师范的时候,文选老师常在课堂上提起鲁迅的作品,希望同学们有空多读读鲁迅的文章。不少人积极响应,成了“鲁迅迷”,我也是其中一个,经常去图书馆搜寻鲁迅的书,一本接一本地读。
记得第一次去图书馆借鲁迅的书时,就看到了《朝花夕拾》这本小册子,但我觉得它太薄了,随手翻了翻目录,只有十篇,而且都是回忆小时候往事的,便想当然觉得这本书“没有多大意义”,扔在了一边。等把《呐喊》《彷徨》《故事新编》这几本小说集,以及《且介亭杂文》《南腔北调集》等几本杂文集看完后,有同学说,那本《朝花夕拾》其实不错,于是才决定借来一读。
那时候,由于阅历尚浅,读鲁迅的杂文很费力。在这种情况下看《朝花夕拾》,一下子就被书中充满童趣的情节深深吸引住了。《狗·猫·鼠》中“我”与隐鼠的和谐相处,《阿长与〈山海经〉》中“我”对《山海经》的无比渴望,《五猖会》中父亲突然让“我”背书时的紧张与痛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挖何首乌、摘覆盆子、雪地捕鸟的快乐与憧憬,《藤野先生》中“我”弃医从文的前因后果……哪一个不引人入胜呀!
让我难以忘记的,还有书中那些民间传说、奇闻逸事。比如《狗·猫·鼠》中狗猫结冤的童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老和尚智治美女蛇的传说,《五猖会》中梅姑死后篡取别人丈夫的故事,以及《阿长与〈山海经〉》中“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等等,是多么令人好奇。这些内容,不仅增强了这本书的趣味性、可读性,更为我打开了一扇独特的文化窗口,让我从中了解到了更多的东西。
记得当时我花了一个下午,一口气把《朝花夕拾》读完。晚上躺在床上,还在回味书中的内容。愚昧迷信却又朴实善良的长妈妈;不修边幅却能平等待人、具有伟大的人格魅力的藤野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的寿镜吾老师;思想觉醒但却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的范爱农;心术不正的、自私自利、爱推卸责任市侩的衍太太……一个个人物在我的眼前晃动,挥之不去。当想到百草园中那些美丽的景色,我突生奇想:我家旁边有一个废弃的老住宅地,里面也长满各种各样的植物,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昆虫,小时候我和小伙伴经常在那里玩,留下无数美好的回忆,我何不也学着鲁迅先生,写一篇《我的百草园》呢?几天后,文章写成,投给了校文学社刊,两周后居然发表了。闻着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刊物,读着自己的处女作,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涌动。不久,我又模仿《藤野先生》,写了一篇《我的恩师》,在校报发表。
那一刻,我猛然领悟,生活其实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写作宝库。从此,我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坚持到今天,常有散文、杂文作品见报。现在,每每回首往昔,我都对《朝花夕拾》心存感恩,是它,悄然之中把我引上了文学路。
毕业后,我开始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由于语文课本选入了《朝花夕拾》中的部分作品,我决定重读此书。再读这本册子,真是倍感亲切,我读得特别仔细,边读边想,边读边查阅相关资料,有时还在书上写点感想。十篇文章,读了整整一个星期,所获得的收获,是学生时代那次匆匆浏览所无法比拟的。透过书中令人难忘的美好往事,穿过一幕幕让人向往的民俗风情画,绕到众多鲜活人物的背后,我清楚地看到了鲁迅的求学和成长轨迹,更看到了他对那些摧残、扭曲人性的封建旧伦理、旧道德、旧制度的批判性审视,弄明白了鲁迅写这些文章的真正目的。
我还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注入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他对童年趣味的真切怀念,对恩师的敬佩、感激与思念,对强国复兴的强烈渴望,对迂腐自私的资产阶级文人的批判,对爱国文人的深深悼念,对旧民主革命的强烈不满与失望……无不感人至深,引人共鸣。
当我走上课堂,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这些阅读感受时,我的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我知道,他们当中也有一些人,就像当年的我一样,会由此而爱上鲁迅的作品,甚至走上写作之路。
悄然间,我也把一颗种子,播进了学生的心田。
02
【经典呈现】
■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阿长与〈山海经〉》
【赏析】
阿长是鲁迅先生童年时家中的保姆,她其实并不叫阿长,真正的阿长走了后,大家因为叫习惯了就再也没有改口。童年时的鲁迅,对阿长的许多行为都感到厌烦,甚至憎恶。比如她谋害了隐鼠,喜欢搬弄是非,动不动就告状,睡觉时在床上摆一个“大”字,要求遵守各种各样的规矩等。但阿长这个人物性格是复杂的,这也导致了鲁迅对她的情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当鲁迅对《山海经》产生浓厚的兴趣,百求而不得时,阿长竟然不知从哪里买来了一套《山海经》,这对于鲁迅而言,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消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透过这段描写,不难感受到鲁迅心中的狂喜。因为这件事,阿长在鲁迅心中变得可敬起来,并且还就此把她“谋害隐鼠的怨恨”一笔勾销,这种孩童式心理真是令人忍俊不禁,折射出了儿童的天真、纯朴。
■ 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五猖会》
【赏析】
在《朝花夕拾》这部集子中,有不少民俗风情方面的描写,像《阿长与〈山海经〉》中过年的“规矩”,《五猖会》中的赛会场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拜师礼仪,《无常》中的乡间迎神会等。由于这些内容特别能够引起儿童的注意,并在儿童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所以鲁迅在描写时,可以说是如数家珍,信手拈来。虽然着笔不多,但却非常鲜活,让人如临其境。而在这简练的文字中,浓浓的童趣总是扑面而来。比如上述片段中,“我”面对那些扮犯人出风头的同龄人,内心充满无比羡慕,以至于希望自己也能得一场病,好让母亲也去庙里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如果不是年幼无知的儿童,怎么可能会产生这种特别的心理?
■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赏析】
百草园是作者童年时代的乐园,在这座园子里,一年四季,他都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玩耍。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这座园子里盛满了作者童年时的快乐。所以,当他提笔写百草园时,心情一定是非常轻松的,文字一定是特别优美的。无论是文章开头描写百草园里的植物、昆虫,还是上述描写雪地捕鸟的片段,我们都能从中真切地感受作者心中流淌的那份诗意,感受到作者对百草园、对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之情。
03
【现场讨论】
■ 师:同学们好!《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集子中的十篇文章写于1926年,1927年编辑成书,正式出版。虽然这些文章写作时间距离今天已经90多年,但作者笔下的那一段段往事,一幕幕镜头,一个个人物,仍然是那么吸引人心。当我们走进这些饱含真情的文字时,一定会流连其中,感触多多。下面,就请同学踊跃发言,把自己阅读《朝花夕拾》的感受、心得、思考与大家进行交流。
陈润青:《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生活和求学过程中难以忘却的人与事,既有对亲朋好友与师长同学的深深怀念之情,又有对旧社会、守旧反动势力的强烈抨击,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艰难。我最喜欢的是集子中那些描写童年快乐生活的文章。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百草园的那段日子里,鲁迅是快乐的、天真无邪的,他整日和花草为伴,与虫鱼为伍,吃桑椹,听蝉鸣,看叫天子飞向云霄,欣赏油蛉的歌唱蟋蟀的弹奏,寻找人形何首乌,摘覆盆子,雪后用竹筛捕鸟……那是一种怎样的诗意生活,真令人神往。即便在枯燥的三味书屋,也可以在课余折腊梅花,到树上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甚至可以在课上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游戏,蒙着绣像画画儿,这一切,实在是太有趣了。
吴慧:我从《朝花夕拾》中读到了作者那颗纯真的童心。难道不是吗?《狗·猫·鼠》中因猫将“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吃掉就“仇恨”在心,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充满想象力地去观察着花草昆虫,《五猖会》中热烈期盼着迎神赛会的到来,《阿长与〈山海经〉》中对长妈妈厌烦与尊敬,无不体现了孩童的天真和可爱,充满着淳朴、无私的童趣。正因为有了这些童趣,这部作品才能在今天,一下子就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引起我们的强烈共鸣。
邹云龙:《朝花夕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无论是愚昧但又朴实、善良的长妈妈,还是性格倔强、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却命运悲惨的范爱农;无论是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的寿镜吾,还是不修边幅却能平等待人、关心弱国子民学业的藤野先生;无论是表面善良专做坏事的衍太太,还是那些瞧不起并污辱弱国留学生的所谓“同学”,无一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让人印象深刻。透过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不难从中感受到当时的社会风貌,以及作者内心的喜怒哀乐。
孔蓓蓓:在《朝花夕拾》这部集子中,除了回忆和赞美,还有揭露和批判。比如《二十四孝图》一文中,作者通过分析“卧冰求鲤”“哭竹生笋”“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而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用百草园的快乐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形成对比,揭示封建私塾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另外,还有《父亲的病》中对所谓名医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揭露,《无常》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的辛辣讽刺,都值得我们关注。我觉得,这些不仅体现了鲁迅散文的思想性,其实也体现了一种战斗性。它与鲁迅杂文中那种批判精神是相同的。
郑祝鸣:我在阅读《朝花夕拾》时发现,这十篇散文除了按照创作时间进行排序外,在内容上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例如,在首篇《狗·猫·鼠》中写道“长妈妈”踏死了自己的隐鼠,在第二篇散文中鲁迅主要回忆的就是阿长;在第七篇散文《父亲的病》的末尾处提到了“衍太太”,作者则在第八篇散文《琐记》中详细地介绍了她。这种“连环格”式的排列,使每篇文章既独立成篇,又相互联系,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吴怡:我觉得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如作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道:“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在《范爱农》中写道:“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在《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中写道:“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些细节描写,着笔虽然不多,却特别传神。这种写法值得我学习。
开昕:我从这本集子的一些篇目中,读到了一股杂文味儿。比如作者在《藤野先生》的开头写道:“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细细品读,不难从中读到浓浓的讽刺味儿。
■ 师:刚才多位同学畅谈了自己阅读《朝花夕拾》后的体会和收获,有的角度还非常新颖,观点还比较独特,从中不难发现大家阅读得非常认真,并且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探究。这种读书方法值得提倡。感谢大家的发言,如果有同学还有话要说的,欢迎课后继续交流。
04
【语言品析】
《朝花夕拾》中的杂文味
● 王博
鲁迅先生是青年人的导师,是新文化的战士,他的批判精神与“立人”思想在其杂文中尤为见长,但在他的散文中也随处可见他的批判意识与反讽式的幽默。例如,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先生借用陈西滢1926年4月10日在《现代评论》发表的《杨德群女士事件》中暗讽鲁迅的话来讽刺陈西滢的人品。鲁迅先生这种用他人之言语讽他人之人品的做法堪称绝妙,可谓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仅把他人的言语合理确切地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还将讽刺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在《五猖会》中,鲁迅在文中引用当时统治者的愚蠢话语和强压政策,抒发出自己内心的不满,也顺带将军阀统治者讽刺一番。在《藤野先生》中,作者用一个“标致”就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出他对留学生不学无术的愤懑与无奈,对留辫子,盘发髻准备回国去做官的人的讽刺。鲁迅先生在其杂文中惯用这种反讽式的语言、词汇,但在这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在文中随手一刺的反讽式写作风格,这也成就了他独特的散文风格,非多愁善感的悲伤,而是一种在讽刺、批评中寄予的深切希望,值得细细品味。
(节选自《青年文学家》2013 年第 33 期)
特约撰稿|吴应海
来 源|《语文报初一版》2020年第1-8期
编 辑|悠 然
校 对|艾 研
责 编|毛 毛
副主编|温 鹃 何 桦 常 璐
主 编|李大路
《朝花夕拾》阅读心得感想五篇
《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介绍了许多自己的求学经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求学之路,在求学之路上也一定充满了不少坎坷、困难和挫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阅读心得感想,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朝花夕拾》阅读心得感想1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以一个成人的视角,追述了不少童年的往事;同时,这一篇篇 散文 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对迷信与反革命思想的批判。这其中,要数明显的,便是《二十四孝图》与《无常》了。
要说中国人的问题,最令鲁迅先生痛心疾首的就要数信仰(迷信)了。要说中国人所信,最普遍的,便是各种神明了。可要说是迷信,便有这样一个问题:同样的是信仰神明,宗教与迷信有何差距?
要论中国人的信仰,不如从宗教的本质说起。这世上的宗教有许多:伊斯兰教、佛教等等。这些宗教都有同一特点:信徒们所相信的都是高于我们认知范围的一个力量。
但是像阎罗王这些神鬼:我相信,真正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希望的人是不会相信如此荒谬之事的。为了自己现世的生活,与其说是相信荒谬的鬼神,他们总会选择以自己的努力来换取希望,而不是寄希望于茫远的事物。
那么,既然如此,又为何有如此之多的“罪孽深重祸延父母”之事?这恐怕还是源于恐惧:不论是对未知的知识,还是对未知的生活。正是因为种种的未知,我们才会因自身的局限性而转而相信在我们之上的存在。我们的价值观总是建立于自己的主观思维之上。我们选择自己愿意相信的,或许是给自己希望的观念。但是,我们对于那些自己不希望看到的,又会如何解释呢?恐怕,我们选择的就会是批评甚至排挤。
回到迷信上:我们为什么不能迷信?宗教与迷信的分界线是模糊的,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迷信对 文化 的贡献是近于0的。当我们思考死后灵魂的归宿时(就算人真的有过灵魂,即使我们无法证明),我们又会发现,由信仰所发的“善恶”是十分模糊的:圣经中,一位亲手杀死了无数敌人的士兵,朗基努斯,只因接触到了耶稣基督的血 ,就得到了救赎。而那些本不应死的人,却也因无效的“巫术”而丢了性命,而范爱农这样的进步人士,却也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相信我们自身的美德会在灵魂之中得以传承,是对人性的肯定,但若是许多勤恳如闰土等人也因现世的不得意而沉迷于这种转世的说法,那可就是国家的悲哀了。
诸如陈西滢等学者所说的“公理”,恐怕也是此类的想法。但是在此想法中,它所包含的思想并不是有意义的学术探究思维,而是一种排斥。就像《狗·猫·鼠》中所暗示的,那些“猫”不过是虚伪且自命清高的。
鲁迅先生的伟大,就是在于他敢于反对古老的箴言,探寻新的知识,并深入了解一些我们所未知的新生活。这种探寻的勇气,就如同其他先驱一样,他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他唤醒的是国人科学求知的好奇心,是真正的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在鲁迅先生的时代,这种无知是潜藏在中国人的思维中的:二十四孝图中老莱子那荒谬的行为,却在百千年来被奉为百善之首——孝的一种,实在是令现代人不解。但是,若是看到现在的社会,不是依然还有“将肉麻当作有趣”的行为吗?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更应 反思 ,我们的迷信(不仅是鬼神,更是固化的 思维方式 )是否应该有所改变?而我们的道德标准,又是否应该提高:种种孩子不负责任,却有家长来主动担责的行为,是对我们心中道德标准的欺骗,这难道不更甚于老莱的行为吗?
着实,现今的道德标准已有所改变,但是,我们仍应谨慎地避免迷信的怪圈。这样,我们才能够造出一个有着 创新思维 与自我调节性的良好社会。
《朝花夕拾》阅读心得感想2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都有苦有甜,有哭有笑,童年在我们的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鲁迅的“朝花夕拾”里就写出了他童年和青年的会议。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段:
……梦里也记得 元旦 ,第二天醒的很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着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
“阿妈,恭喜……”
她教给我的道理有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小孩的屋里不该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最好吃下去……
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繁琐之事,至今想起来还觉得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其实我觉得他们那些规矩就好像现在我们的习俗一样吧!像——— 春节 放炮、贴 对联 等。
这本书写得很朴实,我们也可以在书中感受到作者童年是过得不太好的,但这也时时刻刻充满着美好的回忆。
鲁迅的童年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当然,我们的童年也像鲁迅一样,有着酸甜苦辣。黄金时代的童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留给我们的是细细的回味。
我们回味着美好的童年,现在处于美好的青春。
《朝花夕拾》阅读心得感想3
《朝花夕拾》是著名文学家鲁迅写的,是鲁迅所著的回忆散文集。
《朝花夕拾》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散文中有10篇作品,大多记述了鲁迅 儿童 时在故乡的生活经历,写出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让读者也了解到了过去。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片段。百草园是作者童年的乐园,那里的树木、果实、鸟类和昆虫让园子充满生机。儿时的保姆那里听来的美女蛇的 故事 让人胆寒,还有按照闰土父亲教授的 方法 捕鸟。而被送进书塾“三味书屋”后,不能常在百草园游玩,但童心未泯,作者和同窗们还总是忍不住到书屋后的园中嬉戏。在上课时,同学放声朗读,而老师也是到了入神的境界,同学就趁机做小动作。这个片段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 教育 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朝花夕拾》文字简约又不失内涵,作者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这几种写作手法糅合在一起,用娴熟的文学手法写成优美的 文章 ,充满诗情画意,引人深思······
《朝花夕拾》阅读心得感想4
《朝花夕拾》是鲁迅晚年时写的一部回忆性散文,但记叙的却是他少年和青年时期的事,让我感受到脉脉温情,也透露出年少轻狂的童真。
阿长是鲁迅家的保姆,她和鲁迅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因为旧社会的习俗,阿长留下了许多看似迂腐的规矩:总喜欢切切察察,竖起第二个手指上下摇动,过年的时候要说“恭喜!恭喜!”,据说这和一年的运气有关,还要吃福橘……现在,我们过年的时候也要互相说:“新年好”,也要吃饺子,这是我们的传统,只是和一年的运气无关。
虽然鲁迅在为阿长踩死他心爱的隐鼠而怨恨她,但不久后阿长买来了他渴望的“三哼经”(《山海经》),这让鲁迅大吃一惊,他相信阿长有神力,长妈妈去世后,鲁迅还在为她祈祷: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三味书屋里的先生是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严而不厉的人;鲁迅的父亲倒显得有些封建了,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鲁迅很期待这个赛会,可他父亲却让他背完书再去看。父亲并不理解他急切的心情,批判了旧社会的思想扼杀了儿童好玩的天性。可是,我羡慕鲁迅,他还能去看五猖会,我们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藤野先生是一个真正的君子,他不像另一些日本人对中国人轻蔑、讽刺,而是给了鲁迅更多关怀和鼓励,藤野先生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鲁迅把一根血管移了一下位置他都能看得见。
最后一个人物是范爱农,起先鲁迅很看不起他,他的老师徐锡麟被杀害了,他竟然连一个电报都不敢发,这让鲁迅很恼怒。但随着与范爱农熟识了,到他英勇就义,鲁迅对他的看法渐渐改变了。范爱农也许是自杀,他无法在这个黑暗的社会中立足,所以就去了阴间,希望在那里得到光明。
我们的童年也在渐渐逝去,不一样的年代,却有同样的欢乐,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朝花夕拾》吧!
《朝花夕拾》阅读心得感想5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这本书以记事为主,往往又夹以议论。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
鲁迅先生的文章常常富有深意,大部分讽刺了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与白话文反对者。其中也有一些批判了旧社会的封建教育。
其中二十四孝图这一篇对我来说是最记忆犹深的。讲述24个孝道,批判了当时封建社会对孝道的错误认识和孝道的虚伪残酷。鲁迅先生和我的想法一致,我也认为《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这两个故事是最让人寒心的。
郭巨为了孝敬父母,竟然将自己亲生孩子埋到土里,那可是一个生命啊,怎么可以将一个柔弱的生命埋起来?这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甚至连父亲都不算。
而老莱娱亲又是一种欺骗行为,一把年纪还扮小孩。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以不情为伦纪,将肉麻当做情趣。
这两种扭曲伦纪的行为被当成榜样,顶礼膜拜。这是在诱导人们向错误的方向发展,导致不正之风。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不可以将眼光停留在原来中。我们应该将这不正之风销毁,要对孝道拥有正确认识。而这两种孝道的虚伪残忍都不应该在现在社会中发现。所以我们都应该抵制这种不良风气!
《朝花夕拾》阅读心得感想五篇相关文章:
★ 《朝花夕拾》读后感心得体会16篇
★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体会个人感悟5篇
★ 《朝花夕拾》读后感心得感想5篇
★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感悟十篇
★ 《朝花夕拾》个人读后感心得5篇
★ 《朝花夕拾》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
★ 《朝花夕拾》读后感心得体会五篇
★ 读朝花夕拾心得体会【5篇】
★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感悟五篇
★ 《朝花夕拾》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
朝花夕拾读书体会和感想5篇
《朝花夕拾》是鲁迅追忆青少年时期难忘的人和事以及对师长的怀念,童年时期 故事 的一本书。这是中国近代 散文 的佳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读书体会和感想,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朝花夕拾读书体会和感想1
进入初中的前两个月,我拜读了鲁迅的《朝花夕拾》这本书。《朝花夕拾》只有十篇散文,篇幅都不大,我只用几天时间就读完了。可是我意识到阅读名著只浏览是不行的,必须细细品味。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我又多次阅读《朝花夕拾》。
鲁迅先生是一个爱国的人,这在《朝花夕拾》中就有很大的体现。在《父亲的病》一文中,鲁迅的父亲得了水肿,鲁迅是一个孝子,为了治好父亲的病,他不惜花大价钱为父亲请“名医”治病。“名医”们用一些奇怪的药引子,比如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一对,还要用“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平地木,败鼓皮丸等。这些药引是多么的荒唐可笑!还有一种药丸,叫败鼓皮丸,因为水肿又叫鼓胀,就用打破的鼓皮去破水肿,也是十分荒唐可笑。直到他的父亲生命垂危时,所谓的名医仍旧泰然自若的开着这样的方子,然而却没有挽回父亲的生命。
文中鲁迅先生批判了这些庸医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恶行,也下定决心去了日本仙台学习西医。他希望用自己高明的医术去救治那些被庸医所误的病人,由此可见鲁迅先生是很爱人民的。
《藤野先生》讲述的是鲁迅先生在日本 留学 的经历,当时日本人都瞧不起中国人,认为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先生考试得了60多分,就被他们认为是作弊。之后他和同学们去看了一部关于日俄战争的影片,讲的是日本和俄国都企图得到中国东北的大片土地从而引发了战争,而剧中的中国人不是想如何保卫自己的祖国,竟去给俄国人当间谍。被抓后要当众枪毙时,围观的中国百姓不但没有一丝愤怒,反而拍手叫好。屏幕之外的同学们也都拍手叫好。这一情景刺激了鲁迅爱国之心,使他走上了弃医从文,用文字去救治中国人沉睡的心灵的道路。
读了这些,我感觉现在我们国家虽然没有处于危难之中,但我们也要保持一颗爱国之心,从点滴做起,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益于祖国,有益于社会的人,向鲁迅先生学习他老人家的爱国精神。
朝花夕拾读书体会和感想2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书——《朝花夕拾》。这是一本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 文化 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书中有批判,有嘲笑,能够视为鲁迅的杂文笔法向散文的渗透,不仅仅使其中的韵味更加丰厚,而且显示了鲁迅现实关怀的一面,这也是真正的鲁迅。这本书确实十分好看。
《狗猫鼠》记述了童年时对猫和鼠的好恶。《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保姆长妈妈的淳朴善良。《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五猖会》回顾了儿时一次看庙会的经历。《无常》栩栩如生地描述了乡间迎神赛会时的活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了纯真快乐的童年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日子。《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愤慨。《琐记》记述的是作者去南京读书的经历。《藤野先生》怀念日本留学期间的老师藤野,并记述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范爱农》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的挚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记述了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断,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亲朋师友的挚诚怀念,寄予了对现实的思考。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朝花夕拾读书体会和感想3
《朝花夕拾》是我无意间读到的一本书,但是它却成功地吸收了我,这本书不像是在“看”反而是在“听”。如同有一位朋友在与你侃侃而谈。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于1926年的回忆性散文集,它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
《朝花夕拾》共收录了十篇作品,有描写对猫的仇恨的《狗·猫·鼠》;追忆保姆阿长的《阿长与山海经》;批评封建老道的《二十四孝图》;揭露封建家长制阴暗面的《五猖会》;描绘迷信 传说 中的勾魂全都的《无常》;回忆自己童年趣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鞭笞旧时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刻画心术不正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缅怀日本老师的《藤野先生》;怀念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范爱农》。
最让我喜爱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小小的百草园。百草园虽然只有小小的一块地方,但却充满了情趣。
幼时的鲁迅时常到泥墙根去抓蟋蟀,常常拔起何首乌那接连不断的根,为贪嘴而去摘那带刺却又酸的覆盆子。童心总是充满无穷无尽的好奇与深究的渴望,小小的百草园带给他无尽的快乐,幼嫩的心灵也因此而透亮。
而《狗·猫·鼠》中那只小小的却十分迷人的隐鼠是鲁迅小时的“墨猴”,时常陪伴在他左右,带给了他无穷的乐趣,家里人也十分喜爱它。面长妈妈却“误”将它踩死,还骗他说被猫给捉去了。
《父亲的病》写了旧时的庸医治人,因而医死了鲁迅的父亲。鲁迅用《父亲的病》来表达他对庸医的痛恨与厌恶。
我认为《朝花夕拾》较为适合在社会中拦的青年们,因为它写出了鲁迅当时内心的感受,令人可以释放内心中的感受。
朝花夕拾读书体会和感想4
初读《朝花夕拾》不觉得这像一本名著,反而觉得像是一个朋友在与你闲聊家常,原来这才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
我正在读“无常”这一篇章时,也正好是全书的一半,这“无常”与之前“五猖会”上的塘报、高照、高跷、抬阁、马头等,一定是鲁迅爱看的,不然怎么会写得这样细呢!从此看来鲁迅小时一定也很贪玩,不过这里主要还是反映了鲁迅思想中恋乡的一面。
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图》还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只是觉得这篇 文章 一定还有深层含意,看来我还得慢慢的渗透一下,才能得出结论。
说起《狗、猫、鼠》和《阿长与〈山海经〉》可是我在这半本书最感兴趣的文章了。
一开始,看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像是在听故事一样。文中的鲁迅可是把他仇猫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说实在的我也挺讨厌猫的,也是因为它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我最爱的红烧鱼。不过,如果当时的我把这件事记录了下来的话,就能和鲁迅先生媲美一下了,题目就叫做《我·猫·老鼠》。虽然我平时不太喜欢老鼠,但看了这篇文章,突然觉得其实有只“隐鼠”也不错啊!可当我看到阿长踩死“隐鼠”的那一段时,感觉真有点气愤,同时也为鲁迅失去“隐鼠”而感到惋惜。更感觉阿长真坏,不仅踩死了可爱的“隐鼠”,还把罪祸强加在了猫的身上,使鲁迅错怪了猫。
从看了《阿长与《山海经》》开始,如今我已不记恨她了。在《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她,虽然多嘴,礼节多,但是她爽直、淳朴、又能帮鲁迅买《山海经》,人品也是不错的。
朝花夕拾读书体会和感想5
读《朝花夕拾》,我真正领悟到,正是大自然和淳朴的乡民给了幼年鲁迅美和爱的启蒙,使他拥有了一颗丰富细腻而向往美好的心灵,并丝毫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变得粗糙麻木。以致二十多年后当他回忆起故乡的旧事与童年的乐园,哪怕是对其中的一草一木,依然充满了深深的眷恋。
鲁迅先生留存于世的诸多作品,《呐喊》《野草》《故事新编》等,今天读来依然令人难以释怀。在如今物欲横流的尘世中,人们夜以继日地为名利而奔波劳累,为情感而困惑烦恼,又有多少人早已忘记了花草的芬芳,鸟儿的啁啾,忘却了人始终是来自自然而又归于自然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规律呢?
在喧嚣嘈杂的都市中,在容易迷失自我的生活里,送你一本《朝花夕拾》,愿你的心情变得平静而释然。正如书名“朝花夕拾”,这本书就是在长大以后,把自己小时候的琐屑一点点拼凑起来。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事,因为有了爱,鲁迅做的最好。
迅的名字,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文学巨匠,更是有点恐惧,不敢轻易读他的书。怕读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从读过鲁迅《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觉到好象在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爷爷交谈。
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
朝花夕拾读书体会和感想5篇相关文章:
★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感想五篇
★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体会个人感悟5篇
★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体会4篇
★ 《朝花夕拾》读后感心得感想5篇
★ 《朝花夕拾》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
★ 读朝花夕拾心得体会【5篇】
★ 2021《朝花夕拾》读书心得和感想5篇
★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感悟十篇
★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体会优秀范文5篇
★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感悟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