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柳宗元做了一辈子官,他的官运就贯穿着一个“贬“字,从京官被贬邵州刺史,不久又加贬永州司马,中间也算枯杨生稊,又回到长安,但没过多长时间,又贬柳州刺史,最终死在柳州。柳宗元在永州的时候,还写《捕蛇者说》这样的文章,“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为民请命,希望能够影响高层。到柳州的时候,他估计已经对政治上不抱太大的信心了,开始学习他的祖先柳下惠(据说柳姓就是从柳下惠这个名字这来的),在柳州做了一些具体的事情,其中有一项就是在柳州种了好多柳树,他写诗自道:“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他对这些柳树十分喜欢,据说那个著名的龙城石刻“龙城柳,神所守,驱厉鬼,出匕首,福四民,制九丑。”就是柳宗元为柳树所撰写的一个咒语,希望龙城(柳州古称龙城)柳树能有神所守,驱赶厉鬼,保佑百姓。
关于柳宗元和柳树,《纪异录》还演化出一个故事,说柳宗元从永州回迁京师的时候,晚上梦见一棵柳树扑倒在地上,他姓柳,这柳树的象征性就十分明显,仿佛是他要杀头了。吓得他赶忙去算卦,算卦的解释得非常妙,“柳活着是树,死了就是木头,木者牧也,你恐怕要到柳州去当官了。”
但是算卦的没有说全,因为柳宗元真的死在了柳州。
公元819年11月8日,柳州城内山河呜咽、草木含悲,大唐帝国久经考验的政治改革家,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坚定的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州刺史柳宗元同志,因操劳过度不幸染病,医治无效在柳州逝世,享年46岁……
按照现代的习俗,柳宗元追悼会上,他的遗体应该被鲜花和松柏环绕,但事实上,他身边环绕的,还是柳枝。
人死就是一次不归的远行,亲人们也要为他举行祭祀祖神,保佑他一路走好,和生人祭祀不同,这个时候要用到大量的柳枝对棺材进行隆重地装饰。据《礼记》说法,棺材两侧要设“墙”(起着遮挡棺材的作用),上面要有“荒”(棺材上面要有个一个盖),前头要有“翣(shà)”(类似棺材前面黑花),左右要有“纁带”(类似棺材上的黑纱)。所有这些装饰用品,叫起来名字林林总总,但本质上都是柳条编织而成,顶多外面缝上一层布而已。整个棺材就是在柳枝的层层包裹中,正因为如此,运棺材的车辆也称为柳车。《史记》上记载,那个一诺千金的季布被刘邦通缉的时候,有一次就是被人装在送殡的柳车上逃脱的。(有专家根据葬礼上柳枝的使用猜测,唐朝折柳送别与此有关,不过是将死人的仪式挪到了活人身上。)
(升官发财)
除了在葬礼上使用,柳树还在坟地上广泛种植,《白虎通义》说:“庶人无坟,树以杨柳。”原来在古代,坟也是一件奢侈品,只有大官们才有资格隆起一堆土,普通百姓只能干点绿化的事情。《古诗十九首》上形容墓地情形就说:“白杨多悲风,萧萧愁煞人。”这想必就是一片老百姓的墓地。现在许多地方人死之后,孝子还要扛着一根柳枝到坟前栽在坟前。(这个确实是柳树,我老家到现在新坟之前还有种柳树的习俗)。
柳宗元死在柳州,但并没有埋在柳州,他老家在河东(山西永济一带),按照叶落归根的习俗,尸骨要运送回去,柳州百姓就为他做了一口上好的棺材,柳宗元尸体千里迢迢运到老家,众人开棺来看,尸体完好无损,栩栩如生。
这个传说应该是后来柳州百姓为宣传柳州棺材而编出来的,带有明显的柳州棺材植入广告,分解成以下镜头,就完全是一部广告片:
镜头一,柳州城内。柳宗元逝世,满城举哀,在低沉的音乐中,有人悲声朗诵:“龙城柳,神所守,驱厉鬼,出匕首,福四民,制九丑。”众人打造棺材,将柳宗元尸体入殓。
镜头二,运送途中。几个人抬着棺材慢慢前行,有人喊着:“柳先生回家。”先是下雪,棺材在北风呼啸中前行,后又是夏天,烈日暴晒,突然下大雨,山洪爆发,棺材冲走,众人奋力将棺材拉回来……
镜头三,到家。看着表面上伤痕累累的棺材,众人小心翼翼打开,却见柳宗元安详地躺着,栩栩如生。众人长嘘一口气。柳宗元突然从棺材里坐起来,对着镜头说:“柳州棺材,像冰箱一样保鲜,像装甲车一样保险。”说完,又躺下死掉。
上面剧情虽然显得对柳先生不够尊敬,但除开具体细节,柳宗元的确在不知不觉之中(因为……他已经死了)为柳州棺材做了代言。尽管使用过的人保持了沉默,但活着的人却是交口称赞,甚至因此编了个民间谚语总结说“食在广州,穿在苏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选择死在柳州便是因为柳州棺材好,柳州棺材和广州美食、苏州丝绸、杭州美景一样成了人生的赏心乐事。
柳州棺材为什么受人欢迎?现代一般都认为柳州在古代是木材集散地,有上好的木材,但是木材集散地有很多,为什么却惟独柳州最为著名?再则,作为木材集散地,还可以打造家具,柳州最出名的为什么偏偏是棺材?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我有一个不靠谱的想法,我觉得这和柳州名称上的柳字有一定的关系。在葬礼上广泛使用柳树肯定也是出于对柳树旺盛生命力的崇拜,希望柳树能够让死人获得永生。柳树如此重要,柳州这个地方本身就带着一个柳字,此地出产的棺材就多了一层寓意,双重保险,更能保佑逝者在一路走好。所以人们对柳州棺材大加青睐,再加上文人们的渲染,这柳州棺材当然要大行其道。
除了棺材,丧礼上另外一个道具哭丧棒也和柳树有关系,据说哭丧棒代表着忘去先人的节,材料也非常讲究,按照古代小学课本《幼学琼林》的解释,因为父亲的节在外,所以要用竹子,母亲的节在内,所以要用桐木。但不关用什么木头,许多地方的习俗都是在外面裹上一层层的小纸条,让哭丧棒看起来像是柳树枝。大概也是希望通过柳树枝祝愿亡灵一路走好吧。
柳树的这个作用,为它披上了一层阴森的色彩,在志怪作家的想象里,柳树自然要和妖魔鬼怪挂上勾。最直接的想法便是,柳树成了鬼怪们住所的标志。《搜神记》说汉朝的时候有个叫文颖的官员路过某地,晚上梦见有人求他帮忙说:“我的棺材被水淹了,居住的地方十分潮湿,请您帮忙把我挪出来。”他的棺木位置便在一棵枯柳树下,后来文颖去寻,果然在一棵枯柳树下找到他那被水泡了的棺材。
这个鬼温文尔雅像是个读书人,只把柳树作为墓地标志,有的厉鬼却把柳树作为害人工具,《阅微草堂笔记》中裘文达公就遇见了一次,裘文达公一天早上去圆明园值班,看见前面一棵柳树下灯火通明,他快步过去,却见一名兵士在树上上吊了,赶忙将他救下来,这兵士说他刚才路过这里,看见柳树房子内有灯火,一个妇女坐在圆窗内向他招手,这士兵顿起色心,把头伸过去,就被勒住了。这显然是吊死鬼在钓鱼啊。
这两个故事里,柳树还都是作为树木出现的,作祟的还是人变成的鬼,有的时候柳树还会直接作为鬼出现,但毕竟是坟前的树,作为鬼法力大小要取决于墓主人的力量,如果墓主厉害,这鬼也厉害,墓主没有出息,这鬼也没有出息。
唐肃宗有一次巡游,住在灵武附近的一个小驿站里,有个高大的女子拿着两条鲤鱼到驿站门口问:“皇帝在哪里?”众人以为是个疯子,就把她赶走了,兵士看见她走到一棵柳树下就不见了。后来有个大臣说女娲坟就在附近,就在肃宗去的那月,一天夜里狂风大作,第二天去看,女娲坟涌出来,旁边还长出两棵大柳树。显然那高大的女子是柳树所化,不过人家有女娲做后台,自然胆大,皇帝也敢去见。
相比之下,《广异记》那棵柳树则要没出息得多了,一群士兵乘着月色吃烧烤,正吃得开心,突然一张大手从窗外伸过来要肉吃,大家不给,这手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索要,众人烦了,暗暗地拿绳子结成扣,说:“来给你”将绳索系在手上,使劲向屋里拉,那手就向外挣脱,像拔河一样僵持了半天,到天亮的时候手突然断掉了,仔细看去,竟然是一个柳树枝,拿着这根树枝找到树,那树上断树枝的地方淌血不止。这柳树旁边如果有坟墓,一定是乞丐了。
出殡为什么要拿柳树枝
1、柳树在农村常见,柳树极易成活,生长速度很快,所以人们习惯截取柳棍做幡杆,埋葬故人后随手插在坟旁的柳棍大多都会成活,寓意后代兴旺。2、柳和“留”谐音,表示对已逝故人挽留之意。
3.柳属于阴性,招魂比较好。
为什么老人死了以后在坟前栽一棵柳树这有什么含义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农村作为我国农耕社会时候的基本聚落,还是保留了很多悠久的传统文化。现在农村发展也在不断加速,十几年了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农村的习俗也随着发展渐渐消失了,不过有的习俗还是没有被时间冲淡,保留了下来。农村传统习俗最多的场合莫过于红白喜事了,这其中尤以葬礼为多。古人讲究"入土为安",所以葬礼上的习俗忌讳也是最多的,在村庄间行走,很多人都会好奇这样的现象,就是村里的坟头都会有一些大柳树,那么这有什么来历呢?大家知道这个风俗吗?我们今天就来简单讨论一下。过去农村土葬时,坟头都会栽上几棵柳树,其中缘由你知晓么?
相信很多朋友都会看到农村很多农田里会突兀得出现几颗大柳树,枝繁叶茂很大很好看,走进一看,发现有柳树的地方往往会有一些先人的坟墓,这也引起了很多人不解,为何先人去世,坟头要栽上柳树呢?而且这些柳树长得很茂盛,远远就能看见,其实原因是这样。
过去农村土葬时,坟头都会栽上几棵柳树,其中缘由你知晓么?
我们都知道,如果有老人去世,那么肯定会召集里里外外的亲朋好友,举行比较盛大的葬礼,来给老人送最后一程。农村的葬礼程序繁多,有报丧、入棺、送殡、烧七等等。其中出殡的时候,老人的长子长女(也叫孝子),会拿着一个火棍,就是用柳木做的棍子,大概有半米到一米长,也有的地方会叫丧棍,虽然叫法不一,但基本是都要拿的。
过去农村土葬时,坟头都会栽上几棵柳树,其中缘由你知晓么?
那么为什么要要拿这样的一根棍子呢,因为在老人出殡的时候,儿女一般都会都会伤心难过,走路不稳,这时候就要拿着这样一根棍子,一直到老人下葬的地方。等把老人埋葬好以后,还要把这根棍子象征性的插在坟头,一般有几个儿女,就插几根这样的棍子了。而插的这些柳木棍,经过风吹日晒雨淋,经过了大自然的洗礼之后都会慢慢活过来,几年十几年过后,就会长成参天柳树了。那么插上这些柳木棍可以庇护后人,是一种保护后代吉祥平安的意思。
过去农村土葬时,坟头都会栽上几棵柳树,其中缘由你知晓么?
而除了保佑平安,我们知道柳谐音"留",在古时常常会赠送柳木来代表一种不舍和祝福,希望离别之人能够在他乡早日扎根。所以坟前插柳枝,也是希望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不再痛苦,过得幸福平安。从这里我们也是能看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丧葬风俗繁多也是有它的道理的。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还是要秉承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对待,封建迷信害人害己的要剔除,而对生活更加积极正能量的我们要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