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扶贫工作队窗口经常放着新鲜蔬菜,却不见送菜的人影;国企老总拖着伤腿,来到数百里之外的贫困户家里结亲、扶贫;农民的命根子-耕地被占,不仅不要赔偿,反主动让地;农民技术培训班里,经常看到年近六旬之人听课学习;村民脱贫,扶贫工作队却没有撤人……国家重点贫困村霍邱县岔路镇元圩接连出了蹊跷事:村民“隐身”来送菜;老总访贫拄棍来;年近六旬求技“热”;村民让地筑路快;脱贫出列人不撤。这些“怪事”的出现,有的在人想像之内,有的却出人意料之外。
一怪:村民“隐身”来送菜。怪就怪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吃菜上。元圩村驻村扶贫工作队总共有三人,他们都是海螺集团选派的优秀骨干,分别是家住宁国的岔路镇元圩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李玉忠,家住芜湖的工作队员杜钢峰、方新国。他们三人自从2017年5月28日从天南海北抽调驻村扶贫以来,吃住全部在村里,自已做饭自己吃,从不接受吃请,每天吃罢早饭,或骑车深入全村调研摸底,或外出争取扶贫资金、项目,工作量大,没有规律,经常错过正常吃饭时间。村里干部和一些村民得知后,多次诚恳地邀请他们到自己家就餐,每次被婉言谢绝了。开春后一天中午,李玉忠到几位贫困户家调研回到驻地时已经是12点多了,他看紧锁的大门,心想:早晨与他一起出门走访贫困户的工作队员杜钢峰、方新国也没有回来,看来又要和前几天一样,没有买菜了!可当他进入厨房准备做饭时愣住了:窗台上整齐码放着一捆洗得干干净净的青菜,都是嫩心,够吃好几天。他一阵惊喜,感激地想,肯定是杜钢峰、方新国买的,几个人都太忙,都没顾上买菜,吃不上新鲜蔬菜,加上整天东奔西跑,人人身上都上火,今天终于能吃上新鲜蔬菜了。可当杜钢峰、方新国拖着疲惫身子返回时,都说没有买过菜,三人感到疑惑,猜测或许是哪位村干部送来的吧,一时只顾工作,就把这事丢在一边了。可过了几天,怪事又出现了,他们菜刚吃完时,窗台上又码放了一捆捆洗得干干净净的蔬菜,不仅有青菜,还有大蒜、韭菜等,他们问村书记、主任都说不不知道。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只要他们蔬菜吃完,驻地的门旁或窗台总整齐放着洗得干干净净的蔬菜,而且品种、数量越来越多,问遍了村干部都说不知道。问旁边的群众,都摇头说没看见。到底是谁送的新鲜蔬菜呢!?在工作队心里一直是个迷!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三位工作队员,自驻村以来,抛家别子,吃住在村里,为了帮助群众脱贫,不给任何人添麻烦,村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底。也许这个谜,还是永远不解的好!
二怪:老总访贫拄棍来。中国有句话: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可是,元圩村双沟村民组赵久江遇到出乎意料的事,国企老总带伤拄棍,从几百里之外,来到他家访贫攀亲。今年73岁的赵久江过去穷得叮当响,与老伴连一间破草棚都没有,而且都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胆囊炎等多种老年慢性病,有时疼得连觉都睡不着。2017年6月16日,赵久江做梦都没想到海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登榜腿上打着绷带,拄着拐杖,拖着受伤的腿,亲自来到他借住的房间,访贫问苦,帮他制订脱贫计划,并明确李玉忠为包保人。按照脱贫计划,当年9月,他老伴享受了实施医疗救助,动了手术,根治了胆囊炎,10月初,启动危房改造计划,一个月后,他与老伴搬进了50平方米的新房。当年,他用产业扶贫支助款养殖的200只鸡,也出栏获得了4000多元的收入,加上,小额贷款入股分红收入4000元,当年实现了脱贫。后来,扶贫工作队员和村干部经常来到赵久江家探望,不是送米就是送油。春节前,除送来粮、油外,还送来500元慰问金。“人家与俺没有一点亲戚关系,那么大的官,那么多的事,还带着伤,跑那么远来想俺,帮俺过上好日子,这真叫:穷在乡村有远亲啊!”每想到这些,赵久江就感动得泪花子直打转。
与赵久江一样。2017年5月28日,海螺集团选派15名优秀骨干与元圩村94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当年年底有67户147人脱贫。真是“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三怪:年近六旬求技“热”。古人道“人过三十不学艺”。而年近六旬的杜金山却有不同感受。如今,让人们惊奇的是杜金山与村民们一样经常坐在村农民业余培训班里认真听课,在这里,他甘当一名小学生,学习养殖、种植、园艺等技术,了解各种扶贫优惠政策。他偿到了多技在手,勤劳致富的甜头。
前几年,元圩村杜桥组贫困户杜金山父母重病相继离世,欠下4万多元外债,最让他焦心的是妻子和二个孩子都是智障,连生活都难以自理。生活的压力使杜金山一度失去生存下去的信心。2017年6月,海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登榜及时来到他家慰问,送来大米、食用油,包保对象李玉忠根据其家庭情况,制订脱贫措施,落实了低保、残疾人补助,用小额贷款参与了入股分红,帮助他学习养殖、种植技术。他利用在村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学到的种植技术提高了11亩承包地产量,用养殖技术养殖了200只鸡,还利用学到园艺等技术打零工,多艺勤劳收入好,经第三方评估,杜金山2017年人均纯收入7367.5元,年收入34070元,当年脱贫并偿还了1万元欠款。如今,信心倍增的杜金山正筹资扩大养鸡规模,准备大干一场。他动情地说:政府帮俺这么大忙,俺也不能老有依懒,要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开辟一片幸福的蓝天!不辜负领导的关怀!如今,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每月一次免费村农民技术培训课均坐无虚席。据统计,2017年,元圩村农民技术培训12次,培训农民1000余人,94户帮扶对象每户都有1-2人学到2种以上的脱贫技术。新技术、新知识,为农民脱贫致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四怪:村民让地筑路快。要想富多筑路。元圩村小元村民组到东、西槽坊村民组,原有一条3米宽3.8公里的泥巴路,一遇阴雨天,泥宁难行,严重影响周围4个村民组200多户近千群众的生产生活,海螺集团得知情况后,进行了勘察,原计划按原宽度施工,现在总有些村民巴望修路、架桥从自家地边过,想借机多揩些“公家油”。海螺集团想在元圩村修建一条3.8公里路时,也有这样的顾虑,并做好思想的准备。出乎料的是,施工时,不仅没有村民提出赔偿的申请,甚至沿路村民主动让出承包地边沿,使路面拓宽至5米。该路段海螺集团投资211万元,于2017年10月25日施工,11月30日就竣工投入使用,而且做到了路、渠配套,排灌自如,旱涝保收。施工过程中,扶贫工作队日夜守在工地上,严把施工质量,督促施工进度。元圩村余庄组村民毛道组深有感触地说:“过去这条泥巴路,一遇连阴雨天,别说行车拉粮,就是空手都难行,现在路面宽敞平坦,一路畅通,方便了周围1500多亩农作物的耕种和收割。与过去比,交通变化真是两重天。村民为这条路立碑,亲昵称这条路为民心路、连心路,它把党群、干群的心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了。海螺集团计划再拿出200万元把村道全部拓宽到5米,为村民脱贫致富提供更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五怪,脱贫出列人不撤。海螺元圩一家亲打断骨头连着筯,扶贫规划三步曲绣花功夫见真情。
走到驻村扶贫工作队驻地门前,这副春联赫然入目。提起这副春联诞生经过时,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李玉忠深有感触地说:2017年年底将近春节时,他们经过近6个月调研,初步掌握了每个贫困户情况,并制订了具体帮扶措施,并得到了实施。虽然,2017年底,经过努力有65户贫困户脱贫,全村只有11户未脱贫,但扶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任重道远,2018年制订帮扶措施、对象时,仍将2017年脱贫的74户对象纳入帮扶户,总共帮扶94户。杜桥组杜金山就是其中之一,今年,海螺集团将继续为他家赠送200只鸡苗,争取小额信贷入股分红,除年底不少于去年收入外,还将吸纳他在光伏农场参股分红,比去年增收渠道更广。扶贫要解决根本问题,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改善基础设施,壮大集体经济,还要与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增强造血能力。每周一次的村支两委会、扶贫工作会,筑牢了村党员干部脱贫致富的思想根基,帮扶责任的落实和实施,加强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在海螺集团公司的支持下,李玉忠到泾县购回了宣纸和笔墨,为全村所有贫困户和村民书写了180副扶贫、励志的春联,免费送到贫困户和群众家里,最后,经反复思考,并征求集团领导和同事意见,为驻村工作拟写了这副春联,表示了不脱贫不罢休的誓言。李玉忠还利用自己擅长书法、绘画的优势,在每周一、三、五和周六下午,为村小学20多位爱好书画的孩子们义务传授书画知识,把扶贫、扶智与扶志相结合,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强自力的良好品德,受到孩子们、家长和学校的欢迎。
注重实效,兼顾长远全力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升村集体和贫困户脱贫后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海螺集团党委对扶贫工作的要求,为此李玉忠和工作队积极联系,主动对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鼓励当地村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扩建水上乐园、水面垂钓,建设80亩水果采摘园,利用林地养殖土鸡、野鸡、野兔,利用低洼田养殖蟾蜍、野鸭,努力打造集休闲、观光旅游、垂钓、采摘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目前已签署四方扶贫合同62份。
李玉忠介绍,对小元村帮扶,海螺集团还制订了中长期计划,中期计划:2018年拟投入540万元建设的一座400KV的光伏农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吸纳贫困户参股分红;长期计划由海螺投资村建设用地入股建设一个合资企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化解贫困户抵御返贫风险,吸纳这些脱贫户就业,把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发挥得更好!努力打造一支永不撤离的扶贫工作队!
据村党支部书记费传国介绍,小元村村共有22村民组798户3428人,201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贫困户115户。经过帮扶,2017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35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7.5万元。2018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20万元。
问渠哪得清如水?唯有源头活水来。元圩村村情民风的嬗变,说怪不怪,它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真情为民服务的体现,是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力得以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的缩影。(霍邱新闻网发布 作者:周康蕾,王兴远)
图为扶贫工作队一角。
图为学习课。
图为工作队走访村民。
图为工作队走访村民。
图为工作队走访村民。
图为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李玉忠为小学生上书法课。
查阅有关资料。
图为工作队查看贫困户养殖情况。
图为元圩村一角。
九圩镇的评述
依据《2002--2020年镇域总体规划修编》,九圩小城镇建设将在未来的20年里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全面达到小康水平。预计投资国债资金900多万元进行的小城镇建设,将使九圩镇形成结构合理、点轴相连、互动并进的小城镇发展新格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预计投资1400万元的那脑水电站不仅为培植财源开辟了新途径,也将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去处,为九圩的秀美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水任-南宁、五圩-九圩、东兰-九圩三条公路主干线的开通,一个开放、文明、可持续发展的九圩将展现在世人面前,未来的九圩将继续发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人文发展的纽带作用,成为金城江区西部最大的贸易集散地和人文景观独特的中心重镇。
九圩镇位于河池市金城江区西南部,东连五圩镇,西邻东兰县,南与保平乡相毗邻,北与河池镇和长老乡接界,镇政府距市区58公里,距水南高速公路23公里,国道323线、210线、五九、东九公路贯穿镇区,是连接都安、南丹、东兰三县及金城江城区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是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素有西部小金三角之称。九圩镇总面积413.44平方公里,是金城江区面积最大的乡镇,辖23个行政村、2个社区,281个村民小组,351个自然屯,人口3.2万人,聚居有壮、汉、瑶、苗、毛南、水族等6个民族。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东北部为土岭,起伏连绵,中部石山间有平地,属沙质土地带,西南部为大石山区,气候温和。境内河溪交错,水资源富足,刁江河从北部河池镇入境,流经喜洞、六万、红渡、那余、洛水等5个村,九圩河从西部的山脚流经三旺、牙洞、肯堂、大村、八万、九圩、江潭、六万等村汇入刁江,有江细(山脚村)、那标(拉平村)古丹(八万村)三座,水库总容量716万立方米。全镇耕地面积2435.9公顷,其中水田1361.8公顷,旱地1074.1公顷,农业以种植甘蔗、水稻、玉米为主,兼产柑子、柚子、李子等水果和豆类、薯类、生姜、桑蚕、指天椒、蓖麻等经济作物。林业资源丰富,以杉木为主的林业资源约6675公顷,适宜发展杉木、八角、松树、桉树等林木业。矿产资源主要有八万村、北隘村锰矿,拉拱村、高合村和拉架村等的方解石。全镇现有村级路11条、屯级路114条,沼气池1815个,地头水柜1262个,屯屯通电达100%、通公路达98%、通广播电视达100%。1996年6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撤乡建镇,2000年9月被列入自治区重点卫星城镇之一,2003年2月被河池市列为争取国债资金进行小城镇建设的全市四个重点卫星城镇之一。2011年全镇财政收入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26元,人口自然增长率6.9‰。
围绕农业稳镇发展战略。2006年来,九圩镇党委、政府以培植甘蔗主导产业为切入点,致力调整优化农产业布局,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举全镇之力,大力发展甘蔗产业。甘蔗种植面积由2006年的1000亩增至2011年的16000亩,使农民人均增收660元,甘蔗产业已发展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之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集体林权改革发证36万亩。整合林业资源鼓励群众植树造林,五年来新增植树造林面积1万亩,每年林业经济收入达1200万元。桑蚕产业持续发展,稳定桑蚕年产值达150万元以上。渔牧业生产稳步推进,八万村外孟屯成功进行黄牛品改试点工作,试点技术位居金城江区前列。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引导规模养殖,建成桃峰和大村等生态养猪场5个,引导返乡农民工规模养羊128户。
九圩镇有着良好的投资环境,创业成本低、市场秩序好、经济效益佳、人居环境舒适安全,是投资者发财发展的风水宝地。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发展下,全镇工业经济增长迅速,工业园区已成规模。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引进外来企业7家,培植发展本土企业木材厂、缫丝厂、方解石厂3家,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常年就业300余人,已初步形成企业强镇的战略架构。同时,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企业已充分发挥出创新主体作用,工业整体素质和重点企业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带动产业、产品结构升级。截止目前,全镇已有大小企业近30家,上规模企业11家,全镇工业总产值连续3年超亿元,每年创税收350万元。
继续大力实施“商贸兴镇”战略,加快商贸设施建设进度,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完成原集贸市场改造,给广大商贩正常经商提供有利条件;在原有农贸市的基础上,建成占地面积7400平方米的新商贸市场,周边新建的交警中队、派出所等单位的办公用房和居民住房近50栋,新增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深入持久地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加强镇区秩序集中整治,抓好集镇“净、美、绿、亮”工程,提升城镇品位,以营造良好的环境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全镇个体工商户达250户,营业收入达3500万元,上缴税收近百万元,新增个体户22个。
围绕建设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城乡新风貌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近年以来,九圩镇充分利用自治区重点镇的优势,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用活用足国家扩大内需等相关的优惠政策,新建路网550米、排污渠道822.6米;实施了道路绿化、街灯亮化、沿街立面整治、河流防护堤建设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先后建成九圩小学综合楼、卫生院业务用房、计生站综合楼、国土所办公楼、信用社大厦、镇文体广场;建设集镇供水一期、二期工程;建设三旺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和新屠宰场。截止目前,总投资2000万元的九圩小流域治理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九圩中学撤并扩建工程也已进入征地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具有独特人文景观的西部大镇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结合民生保障提升工程,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一费制”和“两免一补”政策。切实巩固发展“双基”、“普九”教育成果,扎实推进素质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和普九水平逐年提高。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圆满完成“卫星锅”的发放工作,电视覆盖率100%。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体性文化体育活动,以争创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单位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城镇、农村低保的全面启动,新建5个五保村,2个敬老院,集中供养老人65人。每年救济困难户、军烈属五保户900多人,发放城镇低保12.05万元、农村低保38万元。自新型农民合作医疗实施以来,每年全镇新农合参合率均在95%以上。大力发展劳务输出。每年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1800多人次,新增输出劳动力420人,劳务收入年均达2500万元以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村村通公路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争取到650万元的国家农综开发项目,在大村、那朝、肯堂等13个村新建或改建了35条水利设施、建设电灌站5座。抓住广西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的有利时机,新建家庭水柜22个;修建集中供水工程11处,解决两万多群众解决饮水难题。新建拉平北怀屯漫水桥及对修复红渡村下洞桥引道。拉架、大村、大郭、洛水、喜洞等8条村级四级路及龙怀屯级公路通达工程项目已竣工,解决1万多群众行路难问题。投入扶贫资金66万元,建设板年至大板福、国道至龙袍、脚洞至长洞屯级路等10条11.6公里屯级公路,已完工9条。以“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项目为依托,积极争取120多万元扶贫资金,维修龙怀红洞到英兰、板岜至外洞、八万外孟至大村板瑞等11条屯级公路,新建北隘、大郭肯元、红渡肯平等5个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及家庭水柜22个。投入53万元维修19条30多公里蔗区道路及新建6条11.5公里蔗区道路。全力推进户户通电工程,到2008年11月中旬全镇已全部消除无电户,西电东送工程在全镇境内顺利实施。
随着河池市“五大工程”建设项目的深入开展,以及“建设一个新型重点镇,打造一个中心两个基地”的总体思路的具体实施。九圩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实现大跨越,未来的九圩将成为集特色农林产品加工配送基地、矿产品加工基地和金城江区西部商贸中心为一体的新型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