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学虫洞
舍利指的是佛、僧人死后留下的骨身,广义的舍利包含3种。第一种是全身舍利,死后不经火化但肉身不腐,也称“肉身菩萨”;
第二种是碎身舍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舍利子”,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物质,就是舍利子;第三种是法身舍利,指的是佛教的经典。
平时提起舍利,一般都是指舍利子,本文讨论的也是这一种情况。人们认为,舍利子跟功德有关,只有得道高僧的遗体火化才会出现舍利,且功德越高,舍利就越坚硬、数量越多。
但也有人觉得,舍利子只是人体形成的“结石”,是“骗局”。那么,如果从科学角度来分析,舍利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
“舍利子”之谜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623年出生于北印度迦毗罗卫国。
父亲净饭王一直希望释迦牟尼能继承王位,但是后者29岁那年,深感世间无常、人生苦楚,选择出家修行,35岁创立了佛教。
80岁那年,释迦牟尼圆寂。他的遗体火化时,大火烧到第七天才结束。弟子们在他的骨灰中发现了一块顶骨、两块肩胛骨、四颗牙齿、一节指骨舍利,和84000颗舍利子。
释迦牟尼的舍利子被视为圣物,后世修行的高僧圆寂火化时,也有小概率会留下舍利子。
1992年7月2日,中国佛学院苏州灵岩山分院法因法师圆寂,火化后留下无数五颜六色的舍利子,并且舌根完整无损、坚硬清脆,十分罕见。
宣化法师19岁出家,被称为“活菩萨”,是将佛教传入西方的先驱者之一。1995年,78岁的他在美国洛杉矶圆寂,遗体连续焚烧10小时,最终留下各色舍利子共4000多颗。
隆莲法师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钻研佛学,才华横溢,被誉为“西蜀才女”。她32岁遁入空门,此后致力于宣扬佛法、培养佛学人才;97岁圆寂,火化后留下219颗舍利子。
高僧火化后留下舍利子的例子还有很多,以上几位高僧只是一部分,但普通人却很少出现这类情况。
舍利子究竟是如何形成的?除了“功德无量”这样佛学角度的解释外,人们也在好奇背后的科学原理。
舍利子成因的诸多猜测1、结石说
对于舍利子的成因,坊间说法可谓五花八门,其中最为流行的便是结石说。持该说法的人认为,僧人常年食素和饮山泉水,矿物质数十年积累在人体的各个部位,等高僧圆寂火化时,便会“炼制”出结石。
这个说法乍一听还是颇有道理的,但却不是真正的答案。一方面,普通老百姓中也有不少素食主义者,但他们的遗体火化后并没有出现舍利子。
此外,人体内的结石大多数是黄色的,且结石的熔点只有200℃;但高僧的舍利子却是五光十色,而且经受得住上千度的高温。
2、温度说
该观点认为,古代人焚烧用的材料是木头,温度相对较低,所以会留下一些残留,即“舍利子”;现代人用的是高温炉,焚烧温度高,不易产生舍利子。
其实这个说法也不严谨,因为现代也有高僧在高温炉中火化,却出现了舍利子。例如藏传佛教喇嘛教的召乌力吉高僧,遗体在殡仪馆中火化,留下了数十颗舍利子。
3、饰物遗留说
这种说法认为,高僧经常佩戴玛瑙、玉石等饰品,遗体火化时,饰品颗粒跟人体的骨骼组织在高温下发生反应,形成舍利子。
从科学角度揭开舍利子的形成原理科学家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了1岁-97岁人类遗体的骨骼,并抽取样本进行加热研究。
结果显示,温度达到200℃时,骨骼出现碎裂变形和收缩;温度升到400℃时,骨骼中的有机成分重新结合;
600℃时,骨质神奇地重新组成晶体,形状多样,有三角形、圆形,也有不规则的形状;600-1200℃,重结晶现象愈发明显,并且晶体增大;1600℃时,晶体变得圆润,形成不同颜色的坚硬珠子,也就是舍利子。
总而言之,就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焚烧,人体会被烧成骨灰,此时若持续升温燃烧,骨质则会发生重组、融化,出现舍利子。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磷酸盐、硅酸盐,此外还有碳酸钙以及氧化物。
结语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人专门发表“舍利子制作方法”,写明了舍利子的人为制作方法,甚至申请了专利。
其过程,则是将骨灰、石英等材料燃烧研磨,再经过一系列工序重新合成晶体,还可以做成圆形、心形等形状。
不论如何,舍利子在人们心中是有重要意义的,还被奉为国宝,珍藏在寺庙宝塔、博物馆内。
对于信奉佛教的人来说,舍利子的意义已经超脱了它的外形,而是一种信仰。高僧虽已圆寂,但他们留下的舍利子却继续引领着后人向善。
————————————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何高僧圆寂后,火化出来的都是“舍利子”?它是怎样形成的?
在电视剧和电影当中,提及佛门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舍利子”这种产物,这也让人感到好奇,为何高僧圆寂后, 火化出来的都是“舍利子”?它是怎样形成的?
实际上,“舍利”这个词,来源于梵语arīra的音译,是古代印度人对于死后身体总称,而在佛教当中,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均称为舍利;在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则称为舍利子或坚固子,
根据佛教徒的解释,舍利子的出现,是因为经过菩萨的修行,或者是“戒定慧”的功德所熏修,近代的著名高僧印光大师也说,舍利子是修行人由于戒定慧的道力所成的,是心和佛相合的表相。
相传佛门祖师释迦牟尼,在2500年之前涅槃并且火化后,他的弟子们就从灰烬当中得到了头顶骨、中指骨和84000颗舍利子。这也被视为佛门的珍宝,《大智度论》说:“供养佛舍利,乃至芥子许,其福报无边。”
而到了后来,孔雀王朝的阿育王鼓励佛教的宣传,支持僧人将佛舍利带到四方传教,因此我国同样有着佛陀的舍利所遗留下来,南京的大报恩寺出土的佛顶骨,是世界上发现的唯一枚佛顶真骨,文献记载北宋为佛教中兴时期,西行求法,再掀高潮,当时有印度高僧携佛骨舍利来华。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北印度乌填曩国高僧施护,将佛祖顶骨舍利奉献金陵长干寺。
而在宋朝以前,唐中宗、唐睿宗、武则天等会皇帝,都曾经以帝国最高礼仪迎接佛祖真身舍利,场面极其奢华,为此唐代官员发起了是否有无必要迎接佛舍利的争论,而在819年唐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接佛骨,还遭到了韩愈《论佛骨表》的劝谏,认为其太过荒唐,引发唐宪宗大怒,韩愈为此差点丢掉小命。历代高僧,都留下舍利子,从如今科学角度来看,他究竟是什么呢?
为此有人认为这是结石,在人体的结石当中,胆结石的主要成分就是大分子有机物和少量碳酸钙,和舍利子有些类似,然而这个说法很快被推翻,胆结石在高温中,很快会变成粉末状氧化物,而那些坐化的高僧,去世前没有任何痛苦,生前基本都是身体健康,安详自在的长寿老人,更不会得上胆结石等疾病。
也有学者提出了饮食习惯造成了这种现象,僧人长期吃素,摄入了大量纤维素和矿物质,最终形成大量磷酸盐和碳酸盐,从而以结晶体的形式在体内堆积,当然这种说法同样受到了一些反对,理由很简单,世界上那么多素食者,为何没有舍利子的出现呢?
还有人认为,有可能是高僧随身携带的念珠等随身物品,其中的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生成类似于陶瓷、琉璃一样的物品。
不过最具有说服力的,还是认为这是人体牙齿留存下来的一部分,经过科学机构对舍利进行的探查表明,其主要成分和人骨很像,而人的牙齿比起其他骨骼,含有更多的无机盐,很有可能就是形成这种舍利子的直接成因。
“舍利子”究竟怎么形成,为什么只有得道高僧火化才会出现?
舍利子产生的原因,人们至今都存在着一些猜测,有部分人认为是和个人的骨骼不同而燃烧能产生这种结晶,让有些人认为是因为高僧都会佩戴一些宝石之类的,他们在燃烧的过程中最后形成了结晶,也就是所谓的舍利子。
在印度人中最开始将人过世后的遗体称呼为舍利,而在火化之后留下的结晶被称为舍利子,而这种结晶体通常被认为是佛教当中的神圣物品,会得到特别的尊重以及保管。
有人认为,只有高僧火化之后才会产生舍利子,这是因为他们常年吃的都是一些素食,而素食相对来说,会会有比较多的矿物质在经过人体的消化这些物质最终会变成为硝酸盐等物质。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这些是人体中的结石,但事实上,得道高僧在大多情况下都是健康的老人,他们并不是因为病痛而死去,而是自然的老去,所以,结石以及因为他们吃素这些原因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相对来说以下的推断的可能性较大,我们认为高僧身上通常会佩戴一些宝石等物品,那么在火化的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因此最终残留下来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舍利子的形态。除此之外,还有认为这个是和个人的骨骼里的成分有重大关系,人体内的骨骼在经过燃烧后,产生了重新结晶的现象,因此就形成了舍利子。当然以上只是各种的猜测以及推断,至今仍然没有较为科学的方法,验证出这到底是因为什么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