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长达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的都城设置尽管大都不尽相同,但它们之间似乎又存在着某种联系。
比如我们熟悉的“西安”,就曾先后有13个王朝定都于此,从西周到唐代,此地作为都城长达1140年之久,其长期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除此之外,还有我们熟悉的南京、开封、成都、杭州、北京等,都曾一度作过古代王朝的首都。
古代国家建造都城,一般来说考虑两种因素,一种是经济因素,另一种则是军事因素。
比如就长安和洛阳来说,长安地处关中地区,且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在军事上占据极大优势。
而洛阳地处黄河中下游,水利资源丰富,且四周土地平坦,适宜大规模耕种,在经济上占据优势。
这两座城市一东一西,一个在军事上占优,一个在经济上占优,但至于该选择哪一座城市作为都城,则主要看当权者侧重于哪一方面。
但我们不难发现,最初定都于长安的王朝,一般到中期,即经济问题逐渐比军事问题严重的时候,王朝的重心就会往洛阳偏移,最典型的莫过于西汉到东汉的迁移了。
事实上,从本质而言,西汉到东汉的迁移,其实就是因为当时王朝的经济问题已经超过了军事问题。
除此之外,当皇权得以巩固之后,都城也会随之迁移。隋炀帝和武则天时期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在他们当上皇帝之后,便果断放弃关中,迁都洛阳,并开始在此发展科举选拔人才,以充斥新政权。
因为这样一来,他们便可以摆脱关陇军事集团的束缚,从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一套皇权管理体系,使自己的权力更加稳固。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央集权越发稳固,中国古代王朝的都城设置也就逐渐发生了转变。
尤其是宋朝之后的明清两代,都城的设置更是一反常态,定在了距离草原势力最近的北京城。
但不论古代王朝都城的设立如何变化,究其原因,还是“政治矛盾演化的结果”。
简单来说,一个王朝的都城,其实就是这个王朝的——“枢纽”,这可理解为:整合、调配全国资源的地区。
到了近代,都城的设置也基本与此相关,但在此期间,孙中山先生曾提出了一个大胆的预言:中国若定都于此,便可称霸亚洲!
孙中山先生所说的这一地区,便指的是——伊犁。
那么,“伊犁”究竟有何特殊之处,为何定都于此就能称霸亚洲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可通过经济和军事两个层面来分析。
伊犁地处中国西北边陲,西北面与哈萨克斯坦交界、东北面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毗邻中亚、西亚、南亚三个大洲,与之交界的邻国达8个之多,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清乾隆二十年,清王朝平定准噶尔,新疆之地统一。
而后,清廷在此设立“总管伊犁等处将军”,从此,伊犁便成为了新疆地区政治、军事的重心。
然而也正因如此,其后伊犁多次易手,直到十九世纪末才被清廷完全收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伊、塔、阿三区都归隶新疆省人民政府管辖。
在这之后,伊犁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其成为了新疆最具活力和繁荣的地区之一。
当然,伊犁的优势还体现在其丰富的煤矿、铁矿、金矿等矿产资源;此外,其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发展也很迅速。
就伊犁的战略地位、经济发展等方面来看,定都伊犁确实具有一定的优势,其对于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推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伊犁的发展潜力是不可小觑的。
但我们也说了,都城的设立,其考虑的因素是非常多的,除了经济、军事方面外,更重要的还是这个地方必须是全国的“枢纽”,而如今中国之枢纽,就是——北京。
当然了,新中国成立后定都北京,也并不能说明孙中山先生此预言就没有道理,只是其历史选择性的不同而已。
(关于“中国为何定都北京”,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下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