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部小说《明朝那些事儿》,明朝皇帝走进平常老百姓的眼中。人们对明朝的历史越来越了解,也对明朝的皇帝越来越熟悉。为了埋葬这些皇帝,明朝还修建了十三陵,其中那个在位45年的万历皇帝更是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也是考古队唯一主动挖掘的陵墓。参加过定陵考古发掘的人员,却遭遇了各种各样的不幸,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考古队伍多从考虑,最终选定开发定陵
中国的历史由来已久,但是中国考古队的历史却非常短暂。在1921年的时候,北京政府第一次组建了一支考古队,主要对北京的周口店进行了考古发掘。但是民国时期,国家动乱,也遭受到外国的侵略,民族危机严重,全国人民的重心是打击对外侵略,考古队伍的建设也就放慢了脚步。
新中国成立以后,考古工作才被重新提上了日程,当时指导考古工作的是郭沫若和吴晗。在1955年的时候,郭沫若向中央提议,希望能够主动发掘皇帝陵墓长陵。虽然遭到了当时很多人的反对,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中央政府还是同意发掘长陵。
长陵是永乐大帝朱棣的陵墓。根据文字资料显示,长陵的规模非常大。但是考古专家一直没有找到通往陵墓的通道,所以就放弃了。
后来决定发掘朱棣儿子的陵墓献陵,之所以要挖朱棣儿子的陵墓,那是因为他的儿子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修建陵墓的时间比较短,也比较好挖掘。但是这一方案提出以后,就遭到郭沫若等人的反对,因为这么短时间建设的陵墓,规模不是特别大,墓葬中的随葬品也不是特别多,所以开发的价值并不大。
吴晗有建议要挖掘嘉靖皇帝的永陵,但是又有人认为,我们这是第一次挖掘大型陵墓,经验还不是特别丰富,如果第一次就挖掘大墓的话,很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最后在多种权衡利弊之下,考古专家决定挖掘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
二、定陵挖掘过程,迷雾匆匆,惊险颇多
赵其昌带领着自己的考古专家多次考察定陵的位置,好不容易找到定陵的入口。天空就下起了大雨,这一场雨一直持续了两个月之久,对当地人民的生活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农业生产也大大减少。
而且当地的人民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发疯的非常多,生病的也特别多。因此当地人民就认为,这一定是考古挖掘惊动了皇帝,这是皇帝对他们的处罚,因此多次阻挠考古队进行挖掘,考古挖掘工作又一次进入了瓶颈期。
或许我们已经不再相信传说迷信,可是有些事情我们真的无法解释。考古专家在一次挖掘定陵的时候,他们没有盲目的去挖掘,而是请了一个算命先生去看。
这位老先生拿出一本书,左看看右看看,最后告诉考古专家说,定陵里面有生死河,这一条河不是一般人就能过去的,只有与万历皇帝生辰八字有缘的人才能过去,所以为了你们的安全,我不希望你们挖掘此墓。
老先生的这一段话一直在考古专家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谁也不敢轻易的去挖掘陵墓。但是当时正好是处于革命时期,每一个人都野心勃勃,而且这个时期的主要目的就是与陈旧势力作斗争。每一个人都说不要相信迷信,我们要相信科学。在这样思想的引领下,考古工作继续进行,继续对定陵进行发掘。
考古专家刚刚把地宫入口的一块砖敲下时,墓中就冒出了一股黑烟。这一股黑烟味道特别浓,气味非常的刺鼻,既能闻到尸体腐朽发出的臭味,还能闻到水银的味道,而且闻了以后还有一种恶心的感觉。当黑烟散尽以后,考古学家继续进行挖掘。
这一次墓室被打开了,考古专家进到了定陵内部。地宫的面积非常非常的大,有将近1200多平方米,内部的装饰也非常的优美,随葬品更是多的数不过来,总之处处显示着皇室的尊贵。
但是这些随葬物品,特别是丝绸以及绘画作品,由于长时间的不与空气接触,仍然保留了明朝时期的颜色。但是陵墓突然被打开,大量的空气涌入,一瞬间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就腐蚀了,并且再也没有修复过来,这也成为这次考古发掘的永恒之痛。
陵墓被打开以后,各种千奇百怪的事情就发生了。正当人们感慨墓中的珍贵随葬品时,外面突然下起了暴雨,并且雷声特别的大,一个巨大的雷劈在了门口的石狮子上面,两个考古专家也因此失去了生命。
由于没有先进的技术,这一次的考古发掘和原来的盗墓并没有很大的区别,考古队员只是把最值钱的东西拿走了,完全没有保护的意思,比如皇帝和皇后的棺材就是被强制打开的,并且只是把棺材里面的好东西拿走了,棺材就丢弃不用了。
三、定陵发掘多年以后,皇帝魔咒依然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这次考古发掘的神秘事情也越来越多。参与过这次考古发掘的考古专家,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寿终正寝的,基本上是死于非正常死亡。有的是自杀了,有的得了老年痴呆症,有的因为飞机失事而去世了。
而且定陵周边的农民把考古队员遗弃的那几个上等的棺材板拿回家,希望给自己打棺材。结果棺材刚刚打好,自己就和妻子一起去世了。
还有一对夫妻把另一幅棺材拿回到自己的家中,看着这上等的木料,希望能够做一个非常精美的柜子。当衣柜做好以后,他的四个儿子全部被衣柜闷死了。后来这对夫妻又生了一个儿子,也因为车祸而去世。至于原因,至今难以解释。
总之这一次挖掘定陵,不管是对考古界,还是对中央政府都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从此中央政府也决定,如果不是抢救性的挖掘,我们将不再继续挖掘皇家陵墓。就让它永远保持一份安详,不要随意去打破这份宁静。
专家挖掘十三陵时,发生了什么千奇百怪的事情,至今难以解释?
因为一部小说《明朝那些事儿》,明朝皇帝走进平常老百姓的眼中。人们对明朝的历史越来越了解,也对明朝的皇帝越来越熟悉。为了埋葬这些皇帝,明朝还修建了十三陵,其中那个在位45年的万历皇帝更是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也是考古队唯一主动挖掘的陵墓。参加过定陵考古发掘的人员,却遭遇了各种各样的不幸,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考古队伍多从考虑,最终选定开发定陵
中国的历史由来已久,但是中国考古队的历史却非常短暂。在1921年的时候,北京政府第一次组建了一支考古队,主要对北京的周口店进行了考古发掘。但是民国时期,国家动乱,也遭受到外国的侵略,民族危机严重,全国人民的重心是打击对外侵略,考古队伍的建设也就放慢了脚步。
新中国成立以后,考古工作才被重新提上了日程,当时指导考古工作的是郭沫若和吴晗。在1955年的时候,郭沫若向中央提议,希望能够主动发掘皇帝陵墓长陵。虽然遭到了当时很多人的反对,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中央政府还是同意发掘长陵。
长陵是永乐大帝朱棣的陵墓。根据文字资料显示,长陵的规模非常大。但是考古专家一直没有找到通往陵墓的通道,所以就放弃了。
后来决定发掘朱棣儿子的陵墓献陵,之所以要挖朱棣儿子的陵墓,那是因为他的儿子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修建陵墓的时间比较短,也比较好挖掘。但是这一方案提出以后,就遭到郭沫若等人的反对,因为这么短时间建设的陵墓,规模不是特别大,墓葬中的随葬品也不是特别多,所以开发的价值并不大。
吴晗有建议要挖掘嘉靖皇帝的永陵,但是又有人认为,我们这是第一次挖掘大型陵墓,经验还不是特别丰富,如果第一次就挖掘大墓的话,很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最后在多种权衡利弊之下,考古专家决定挖掘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
二、定陵挖掘过程,迷雾匆匆,惊险颇多
赵其昌带领着自己的考古专家多次考察定陵的位置,好不容易找到定陵的入口。天空就下起了大雨,这一场雨一直持续了两个月之久,对当地人民的生活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农业生产也大大减少。
而且当地的人民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发疯的非常多,生病的也特别多。因此当地人民就认为,这一定是考古挖掘惊动了皇帝,这是皇帝对他们的处罚,因此多次阻挠考古队进行挖掘,考古挖掘工作又一次进入了瓶颈期。
或许我们已经不再相信传说迷信,可是有些事情我们真的无法解释。考古专家在一次挖掘定陵的时候,他们没有盲目的去挖掘,而是请了一个算命先生去看。
这位老先生拿出一本书,左看看右看看,最后告诉考古专家说,定陵里面有生死河,这一条河不是一般人就能过去的,只有与万历皇帝生辰八字有缘的人才能过去,所以为了你们的安全,我不希望你们挖掘此墓。
老先生的这一段话一直在考古专家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谁也不敢轻易的去挖掘陵墓。但是当时正好是处于革命时期,每一个人都野心勃勃,而且这个时期的主要目的就是与陈旧势力作斗争。每一个人都说不要相信迷信,我们要相信科学。在这样思想的引领下,考古工作继续进行,继续对定陵进行发掘。
考古专家刚刚把地宫入口的一块砖敲下时,墓中就冒出了一股黑烟。这一股黑烟味道特别浓,气味非常的刺鼻,既能闻到尸体腐朽发出的臭味,还能闻到水银的味道,而且闻了以后还有一种恶心的感觉。当黑烟散尽以后,考古学家继续进行挖掘。
这一次墓室被打开了,考古专家进到了定陵内部。地宫的面积非常非常的大,有将近1200多平方米,内部的装饰也非常的优美,随葬品更是多的数不过来,总之处处显示着皇室的尊贵。
但是这些随葬物品,特别是丝绸以及绘画作品,由于长时间得不与空气接触,仍然保留了明朝时期的颜色。但是陵墓突然被打开,大量的空气涌入,一瞬间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就腐蚀了,并且再也没有修复过来,这也成为这次考古发掘的永恒之痛。
陵墓被打开以后,各种千奇百怪的事情就发生了。正当人们感慨墓中的珍贵随葬品时,外面突然下起了暴雨,并且雷声特别的大,一个巨大的雷劈在了门口的石狮子上面,两个考古专家也因此失去了生命。
由于没有先进的技术,这一次的考古发掘和原来的盗墓并没有很大的区别,考古队员只是把最值钱的东西拿走了,完全没有保护的意思,比如皇帝和皇后的棺材就是被强制打开的,并且只是把棺材里面的好东西拿走了,棺材就丢弃不用了。
三、定陵发掘多年以后,皇帝魔咒依然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这次考古发掘的神秘事情也越来越多。参与过这次考古发掘的考古专家,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寿终正寝的,基本上是死于非正常死亡。有的是自杀了,有的得了老年痴呆症,有的因为飞机失事而去世了。
而且定陵周边的农民把考古队员遗弃的那几个上等的棺材板拿回家,希望给自己打棺材。结果棺材刚刚打好,自己就和妻子一起去世了。
还有一对夫妻把另一幅棺材拿回到自己的家中,看着这上等的木料,希望能够做一个非常精美的柜子。当衣柜做好以后,他的四个儿子全部被衣柜闷死了。后来这对夫妻又生了一个儿子,也因为车祸而去世。
总之这一次挖掘定陵,不管是对考古界,还是对中央政府都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从此中央政府也决定,如果不是抢救性的挖掘,我们将不再继续挖掘皇家陵墓。就让它永远保持一份安详,不要随意去打破这份宁静。
考古队挖掘十三陵时,发生很多百思不解的“怪事”,为何至今都想不通?
提到郭沫若这个名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是近代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诗人,作为新诗奠基人之一,他还有不少诗篇被收录进了语文教材,比如《天上的街市》、《雷电颂》等都是不朽的名篇。除了诗歌创作外,郭沫若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考古学家。
1955年,郭沫若牵头向上级提交了一份书面请示《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在下方署名处一同签名的还有沈雁冰、邓拓等著名的文学家和新闻工作者。由于考古经验不足,这个申请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但经过再三考量后,上级还是同意了考古活动的开展。
明朝共存在了270多年,历经16任皇帝,其陵墓分处四地,北京十三陵是规模最大的皇帝陵墓群。同年6月,明长陵发掘工作准备动工,在考古队抵达遗址后,连续摸索了很多天也没有找到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地道。他们商量后只能放弃对长陵的发掘,转而将目标投向了明神宗的定陵。
在勘查定陵的前夕,天气突然大变,暴雨倾盆而下,连下了两个多月才停。在定陵周围的城砖上有一处出现了裂痕,考古队认为这里可能就是地宫入口。果不其然,在挖掘工作开展没多久后就看到了石砖上刻有“隧道门”的字样。
在隧道中他们还看见一块石碑,上面的文字表明此处离金刚墙还有16丈左右。但是找到了金刚墙上的梯形开口后却没有人敢第一个去拆掉墙上的砖,唯恐陵墓内有机关或者毒气。考古工作陷入僵局时,当地的村庄里也不平静。
自从考古队到这里来之后,村子里隔三差五就有人生病,自从上次暴雨过后,天气也总是不好,动不动就电闪雷鸣。长期见不到太阳,庄稼收成大大减少,百姓都觉得莫非是皇帝在地下知道了有人要掘他的坟,所以发怒了。
面对村民的猜测,考古专家们坚持自己信仰科学的立场,决定要对金刚墙进行下一步的挖掘。经过抓阄后,终于有人爬上梯子小心翼翼地去拆卸墙砖。第一块砖被取出时,顺着缝隙有一股黑烟慢慢渗了出来,伴随着一股奇怪的腐臭味。
地宫打开后,专家们还没进去,天空中就突然划过一道闪电,接着一声巨响,陵墓外的一只石狮子被劈成了两半。他们定定神继续走了进去,地宫内果然陪葬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和丝绸书画,但是没过多久这些精美的文物就被氧化,有些东西直接化为了粉末。
万历皇帝的坟墓也在地宫中被顺利找到,棺材打开后他们取出了其中的珍宝,而金丝楠木做的棺材就被随意丢弃了。在考古队退出地宫时,才发现之前守在地宫外面的两个工作人员已经不省人事。
后来,考古队丢弃的棺材板被当地的一个老农捡回了家,他看这是上等的木料想用来为自己和老伴打一口棺材,谁知棺材刚做好,两人就双双离世了。还有一家人用皇帝墓里开采出来的木板做了一个躺柜,没多久家里的4个孩子全在柜子里窒息而亡。一时间,北京上下人心惶惶。
为了安抚民心,十三陵内所有的考古工作全部终止,但是怪事还是在接二连三的发生。据说当时参加定陵挖掘工作的负责人自杀身亡,摄影师也上吊了,许多专家都患上了怪病,没几个是健康地活到老,自然死亡的。
这些千奇百怪的灵异事件我们至今也没法解释,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由于考古技术落后,贸然对皇陵进行开采造成了大规模的文物破坏,这在整个考古历史上都是令人心痛的。所以如今我们主张不主动挖掘陵墓,只进行抢救性挖掘,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