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唐朝对外开放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如何看待古代中国封建社会

发布时间:2023-10-27 03:06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奇闻趣事 > 手机阅读

我曾经看过一位历史学者对于汉唐开放的一些言论,有些说法让我震惊,这位学者说:“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不乏接纳外来文化、外来民族的优良传统,但从来没有过真正正确的开放精神。就拿最为国人称道的也是最为开放、气度最为宽广的汉朝唐朝为例,我们翻遍史籍,看到的也只是天朝大国的慷慨大度和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仰慕归化,从来看不到我们对其他国家文化的尊重。”

唐朝对外开放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如何看待古代中国封建社会

根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曰:“我蛮夷也”,楚国国君熊渠也说过:"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上古荆楚文化(也称之为湖湘文化)也是属于外国文化,最后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文化组成之一,所谓中国半部近代史就是一部湖湘奋斗史,这算不算中原文化与南方荆楚文化的融合的产物?

而且汉朝开国国君刘邦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大多数都是楚人,汉朝立国法统的重要来源就是张楚法统(楚人农民军首领陈胜建立的政权)和楚怀王法统。

按照春秋战国时代的看法,汉朝就是一群南蛮子建立起来的政权,然而汉朝大力吸收秦晋文化(中原文化的主流),这算不算汉朝对其他国家文化的尊重?

唐朝对外开放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如何看待古代中国封建社会

他还说到:“我丝毫无意贬低汉唐王朝在中国的历史地位,也不是想要用现在的标准来苛求古人,只是我要提醒诸位,中国在继承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必须认识到它是有局限性的。相对于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汉唐王朝的开放还是很进步的、很积极的。但不可否认,汉唐王朝的开放精神是建立在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绝对优越的心理基础之上的,他们只是居高临下地接纳各种异族文化,只是容许异族异国人学习中国、归化为中国人,而不是鼓励中国人也向那些异族异国人学习,或者到其他国家积极传播自己的文化。由于在西方工业革命以前,中国在世界上确实具有不可动摇的优势,而且在西方入侵以前中国文化也从来没有受到过任何外来文明的挑战,这种开放精神的负面影响一直没有表现出来。但在中国已经明显落后于世界,而各个国家已经进入全球竞争的时代,中国还要以这种落后的开放精神来应付情况复杂的世界局势,那么结果就只能导致中国更加的贫穷,更加的落后。近代中国的近代化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得不说这种“天朝上国”的虚幻感有很大的责任,国人缺乏真正意义的开放精神。”

他呼吁“要以吸收、融合世界文明来取代世界上诸国互相排斥、互相争斗的境遇,而开放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果全世界能实现真正的开放,各种文明也许能融合为一个新的、共同的文明,世界大同不再是梦想。”

他认为就现在的中国来说,虽然中国已经摆脱了长期的封闭状态、贫穷状态,但离真正的开放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需要赶超。因为真正的开放不是外国人来中国还不够多,也不是出国的人太少,或者中国的外贸量还不够大,许许多多方面还无法与国际接轨,更主要的是我们国人还没有确立正确的开放精神,没有一种真正的开放心态。

唐朝对外开放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如何看待古代中国封建社会

难道中国的开放一定要迎合外国人?也就是说中国高等学府免笔试录取外国人和为外国学生找女学伴就是所谓的开放?开放不是思想的开放、权利的自由和人民的尊严不受践踏吗?什么时候开放的概念变成外国人说好就是好的开放精神了?

唐朝对外开放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如何看待古代中国封建社会

为此这位学者还举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例子。比如说汉朝对外国没有向往,比如儒家思想从来没有受到过有力挑战等等。

“汉朝的通西域是军事下的产物,也是随着汉朝的军事力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汉武帝曾经奢华的款待各国人民,但是汉朝的法律却一直禁止自己的百姓走出国门。西域的作物、器具、服饰、音乐、舞蹈传播到中原,为中华文化所吸收。西域、匈奴等其他国家的人口也迁入中原地区,从此变成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但在整个汉代,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从来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有力挑战,中国也从来没有学习外来思想文化的准备。...与西方对汉朝的各种奇闻怪闻相反,我们在汉人的著作中根本看不到对境外世界的向往。除了政治、军事方面的人才以外,汉朝没有向其他国家派遣过其他人员,更没有派遣过学者和商人去其他国家。所以在境外传播中原文明的只是降官、俘虏、难民和逃亡者,能够从对外贸易中获得利益的至多只有少数商人。”

难道佛教不是中国学习外来思想的成果?佛教对儒家思想造成巨大的冲击看不见?就因为佛教在汉朝影响比较小,而有意忽视佛教思想文化对南北朝的巨大影响,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没有受到有力挑战的论据是不是有点侮辱国人的智商?

而且古代中国本来就特别注重政治军事,轻视商人,张骞、苏武等人不是学者或商人就说中国汉朝没有向外国派遣过其他人员,是不是属于断章取义?

华夏文明从黄河流域扩充到现在整个大中华文化圈,靠的不是汉朝征服草原、打通西域、南结南越等等辉煌战绩,难道靠的是降官、俘虏、难民和逃亡者这些所谓文明传播者?

没有秦汉,中国文明说不定永远只能停留在黄河流域呢,汉朝把很多国家都变成了附属国,这其中会没有巨大的利益?

唐朝对外开放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如何看待古代中国封建社会

说完了汉朝,接着他又说到唐朝。 “唐朝文化的辐射面和接纳面都比汉朝要广得多,但在本质上唐朝的开放精神与汉朝的开放精神并无很大的差异。尽管唐朝文化吸收了不少外来文化,但唐朝依然从未有过自觉的学习外国文化的意识。同样,唐朝也没有产生过把自己的文化推广到其他国家去的打算,而只是容忍准许其他国家的人来学习和效仿自己。值得注意的是,唐朝仅有的例外都是充满宗教热情的僧人(他们受到宗教文化的多),比如历尽各种艰难困苦而从印度取回真经的玄奘法师,七次东渡日本,才得以在日本弘扬佛法的鉴真法师。而与此同时,同时代的日本学者不惜葬身波涛,一次次加入遣唐使团留学唐朝,这和唐朝学者的保守作风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在中亚地区得以流传开来,靠的是恒逻斯战役的唐军俘虏;而亲身游历了中亚、西亚甚至有可能去过欧洲并留下书面记载的唐人竟然也是唐军俘虏之一的杜环。唐太宗李世民被称为“天可汗”的事实无论真伪,他对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态度却是一以贯之的,那就是唐朝皇帝是他们的君主,他们的庇护人。在大批西域“商胡”、中亚阿拉伯“蕃客”来中国经商致富、定居繁衍的同时,唐朝人在境外的发展几乎是一片空白。”

佛教在中国扎根生存下去了,而在自己的发源国印度却消失了,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正是因为中国开放的态度才会有佛教生存下来、扎根壮大的机会。

日本人渡海来到唐朝和唐人去西域、去漠北、去东南亚哪个更困难?

唐太宗自己就有鲜卑族血统,说他看不起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人,可能吗?而且他本来就是封建君王,难道他能脱离时代环境?指望他发展商业,走向资本主义?

唐朝庞大的军事实力已经扩张到了极限,在这个疆域极限内,唐朝皇帝将中华文化推至于全国,这就是最大的贡献。

唐朝对外开放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如何看待古代中国封建社会

因为“唐朝人在境外的发展几乎是一片空白”就是笑话,唐朝人住的地方全变成唐朝领土或唐朝藩属国了,难道非要让唐朝人住到西伯利亚或欧洲,或航海到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或美洲才算是在境外发展?

唐朝对外开放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如何看待古代中国封建社会

最后这位学者还不咸不谈的说中国:“在中国这类曾经一度非常落后的国家中存在封闭、排外、保守的落后心态和强烈的民族情绪是不足为奇的,这也是饱受西方列强和帝国主义屈辱的结果。”

国家对外开放难道不是双边、全面、平等的吗?难道不是应该由世界每个国家成员共同维护和实行的吗?真正的开放,不是应该把自己的国家、民族作为平等的一员屹立在世界之林,共同学习、吸收和融合整个人类文明的精华的吗?

那引起全世界开放的西方国家做到了真正的开放?当初的西方诸列强,依仗着坚船利炮打开了不少落后国家的大门,它们强加给别国的开放,只是让别人门户大开,听任它们的侵略和掠夺。

而且欧洲文化中心论和白人至上种族论,比中国汉唐时期的华夷之变观点还要强烈的多,甚至就是被誉为文明的现代,多数西方人依然认为自己拥有天然的文化优势,其他国家、民族只有亦步亦趋的资格,而且还是西方人给别人开放的恩典。

唐朝对外开放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如何看待古代中国封建社会

直到今天,不少西方人还习惯于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对别人指手画脚,来判断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文化的优劣,甚至可以在完全不了解历史背景和真实情况的条件下信口雌黄。

那凭什么要求中国用开放和友好的真诚来消除他们的疑虑?孔夫子说过:“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没有底线的友好只能被别人讥笑为老好人、懦弱的人,只有亮出自己的肌肉,展现自己的骨气,才能真正促进真正的友好、真正的真诚和真正的开放。

唐朝对外开放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如何看待古代中国封建社会

中国人固然需要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认识世界,那些曾经给中国人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的国家更是应该用开放和友好的真诚来消除疑虑,而不是继续采取霸权主义、排外主义和阴谋主义,给中国的开放制造障碍,为世界的和平制造障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者,勿妄施于人,而是应该让别人来选择,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和权利,这才是真正的开放精神。

我们不需要无底线的包容,如果只是为了某些人口中所谓的大爱、博爱而包容任何人甚至是敌人的无耻行径,那这是对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背叛。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唐朝对外开放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如何看待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感兴趣,还可以看看《智商堪比人类的动物,什么动物比人聪明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刀郎《罗刹海市》侵权《聊斋志异》被要求索赔?蒲松龄后人回应了

下一篇:民间故事异闻录,民间奇闻轶事有哪些

奇闻趣事排行

奇闻趣事精选

奇闻趣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