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夜行记》是侯宝林、郭启儒的精品段子。“走路受限制,坐车受限制,骑自行车还受限制……”用自我讽刺手法寓教于乐,颇受听众欢迎。您可能不知道,是交通警察写出了《夜行记》,并率先把它搬上舞台。
1955年,《城市交通规则》实施,交通大队(现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业余文艺宣传队的朗德沣、陈文海、蒋清奎、贾鸿彬、侯伯照、李培基等交警集体创作了新段子《夜行记》。郎德沣老先生已于2014年10月18日因心脏病辞世,据他生前回忆,在一次庙会演出当中,自己和一位交警在那里演出这段相声,老百姓齐声喝彩。回到后台,正碰上侯宝林先生。侯先生夸赞相声写得不错,并提出对相声进行改编。
后来,经侯宝林改编的相声在广播电台播出后,成为全国妇孺皆知的相声段子。而与此同时,天津相声名家郭荣起也对这段相声产生了兴趣,并结合自己的“骑车囧事”做了改编,在剧场演出时,同样爆笑全场。就这样,相声《夜行记》风靡全国,不拘小节的“骑车人”,一时成为了不文明交通人的代表,而两位大师同时“相中”一段相声也成为一段佳话。
郎德沣之子郎小冬介绍,“父亲从小就喜欢相声,与相声大师马季还是小学校友,长大以后,父亲进入交通部门的宣传口从事创作工作,两人还在相声方面进行过切磋。”1955年前后,根据当时《北京日报》上的漫画,几位交警在一起创作了这段相声,由郎德沣执笔。“当时父亲和同事们创作的相声挺多,也都是根据报纸上的漫画、新闻,或是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创作。”
当年负责宣传的民警在说唱方面多有一技之长,郎小冬说:“除了《夜行记》,父亲还创作了《一封来信》等相声,李金斗、姜昆都演过他的相声,此外他还与同事们创作过单弦、快板书等形式的说唱作品,内容大都以宣传交通安全为主。父亲爱说爱笑,脑子好,善于观察生活,有些事在别人看来不算什么,但在他就变成了创作灵感。”
不过,关于《夜行记》的改编过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据孙福海先生所著《不用偷着乐:100位相声演员的奇闻趣事》一书披露:这个节目发表在1955年的《北京晚报》上,作品发表后,侯宝林与郭荣起几乎是同时对它产生了兴趣,并几乎是同时修改、同时演出了这个作品。
一种合理的解释是,作品确实曾在报纸上发表过,而身在天津的郭荣起先生也的确是通过报纸看到了 这个段子,侯宝林先生则在现场与作者,同时也是最初的表演者有过交流。
当郭荣起看了《北京晚报》上刊登的《夜行记》后,认为作品主题很好,基础不错,但“包袱儿”不足,而且几个故事儿处理得很散。他便决心改编这个段子。那时,他还不知道侯宝林也在改编这个节目,当然侯宝林也不知道郭荣起也看上了这个节目。
此事儿绝就绝在侯宝林的《夜行记》通过电台在全国播放之后,观众仍在剧场津津乐道地看郭荣起的演出本,而且普遍认为两位大家各有所长。究其原因除了老艺术家的艺术功力之外,还在于郭荣起改编的这个节目同样有丰厚的生活积累,观众听着可信、可亲,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儿一样。
说起这方面的积累时,郭荣起曾说:19岁时,就向同辈师兄李寿增学骑自行车。李寿增时髦,当时这种车好多人还叫不上名字来,他就抢先买了一辆。也是他对人热诚,竟舍得将新车让接受新事物快的郭荣起学,而且还耐心教他。郭荣起学会以后,就常借李寿增的车骑。由于年轻,骑着也美。
有一次一个外国人正驾驶着小汽车在天津法租界耀武扬威的开着,他心里不服,就骑着自行车和汽车斗气。那自行车怎么能赛过汽车呢?因为骑得太快,“啪”的一下,连人带车摔倒了,还险些摔到汽车底下去,把那个外国人气得嗷嗷乱叫,他也听不明白,只知道那大概意思是:这个人骑车怎么往汽车底下钻啊?
这外国人一嚷,法国巡捕来了,就要抓郭荣起。因为是在法租界,他来了个“好汉不吃眼前亏”,蹬上车,一溜烟,跑了。一直跑出法租界,巡警和那外国佬也没能追上他。郭荣起心里这个美呀:“咱这车技,没比!”一低头,见胳膊、腿全摔破了,事后才觉得疼。
在他与常宝霖合作时,俩人都有自己的新自行车了。一天晚上演出后,二人一起骑车回家。那时的马路很少有灯,两人一边骑一边吹,都说自己的车技好,不想前边儿有个沟。
在这之前,有个骑车人掉了下去,刚上来,正在旁边修理被摔坏了的自行车呢。见他们二人骑车也往这边来了,便好心地喊了一句:“注意有个沟!”郭荣起听了一愣,可是他骑得太快了,收不住,就连人带车掉进了沟里。
常宝霖骑车在后边追,这骑快车的人都有个规律,就是低着头脚底下使劲,骑着骑着一抬头,发现在前边的郭荣起突然没了,还纳闷儿呢:“师叔,您在哪儿啦?”郭荣起说;“看不见啊?我在沟里了……对,你是看不见。”
常宝霖乐了:“您怎么下去了?”郭荣起这时还“砸挂”呢:“是啊,我下来了,你就别下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