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三十二年,55岁的宋高宗赵构以“倦勤”为由禅位给太子赵昚,自此,他终于可以安心过上一个“与世无争”的太上皇生活了。他在太上皇的位置上坐了整整二十五年。然而,让人困惑的是,赵构为何选择将皇位传给几乎没有血缘关系的养子呢?
首先,熟悉宋朝历史的人都知道,虽然宋高宗赵构长寿,但他只生育过一个儿子,即元懿太子赵旉。不幸的是,在著名的“苗刘兵变”中,赵旉(只有两岁)被叛变的将领拥立为皇帝,但很快就夭折了。
既然没有了孩子,难道就不可以再生了吗?其实,赵构在生完第一个孩子不久,由于各种原因,最后失去了生育能力,无法再生育子嗣。因此,他只能收养义子来继承南宋的皇位。
当然了,赵构并不希望让外人继承皇位,他希望有一个亲生儿子。因此,在收养了两个养子之后,他又进入后宫寻找机会。
然而,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年过五十的赵构仍然没有亲生儿子。他彻底认识到自己已无生育能力。
于是,赵构选择将自己比较喜欢的赵伯琮立为皇子,改名为赵玮,封为建王。
然而,就在赵构确定赵玮为皇子两年后,金国撕毁盟约,对南宋发动进攻,使赵构颜面扫地,无颜再当皇帝。因此,他产生了禅位给赵玮的想法。
所以基于赵构没有亲生儿子,又加上没有生育能力,这才不得不把皇位禅让给外人。
赵构之前是康王,遭遇靖康之难后,金兵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在建立南宋朝廷后,赵构迁都绍兴、临安。
赵构是一个懦弱的人,拒绝与金国主战,重用奸臣秦桧,以割地、赔款、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国投降。
这表明赵构是一个缺乏雄才大略的皇帝。作为一个胆小的人,他自然害怕遭遇与宋徽宗、宋钦宗相似的下场。
尤其后面发生的事情,更是让赵构不想做皇帝了。1129年,赵构来到建康府。金国大军进攻南宋,赵构逃至杭州,并将其改名为临安府。
然而,金军继续追击,赵构没有可用的将领可以守住,也不知道往哪里逃。在赵构感到束手无策之际,尚书左仆射吕颐浩建议逃到海上,因为金国善骑马,但无法进攻海上。于是,赵构逃到了明州(今浙江宁波)。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金国组织了一支海军追击,幸运的是,赵构命大,多次成功逃脱。
尽管赵构多次险中求生,但他也意识到作为皇帝,目标太大了,如果运气不好的话,他的小命就会不保。相比之下,放弃皇位、成为太上皇,目标较小,逃脱更加方便。而且太上皇依然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因此,就以年老多病为由,赵构将皇位传给了太子赵昚,即宋孝宗。
实际上,赵构不过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据记载,赵构在得知金国进攻南宋的消息后,曾召集几个宰相商议对策,他打算放弃江山社稷,只要自己能保住小命就行。由此可见,赵构之所以将位让给别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贪生怕死。
第三,1161年,金国入侵的金兵在采石矶被宋军打败。朝廷大臣和皇族们终于舒了一口气,多年来压抑的愤恨爆发出来,主战派在朝廷占上风。
赵构察觉到大臣们的心思,并希望清除耻辱。然而,他一直主张和平,突然改变立场对各方面都不利。再加上,他被迫更换之前任用的主和大臣,赵构将失去他们的支持;启用主战派大臣,又担心他们与他志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赵构认为将皇位让给别人,问题便迎刃而解。新君可以任用主战派大臣。即使战争失败,赵构作为太上皇可以出面进行和谈。
此外,赵构知道自己的能力。在担任了多年皇帝之后,除了不断向金国称臣纳贡外,他在军事方面没有建树。他没有信心率领臣民打败金国,自从杀害岳飞并向金国投降后,他的威望也大幅下降。
如果及早禅位,即使战胜金国,他也能因此夺得功劳,毕竟,这可是他主动禅位的。如果失败,他也不会成为人们攻击的对象。
结语
1187年11月,赵构在德寿宫去世,享年八十岁,算得上是寿高了。纵观他的一生,可以说他是个十分软弱、投降派的皇帝。
值得一提的是,赵构去世仅两年后,由于主和派重新得势,赵昚觉得自己无法胜任皇帝,于是将位传给儿子赵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