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为什么电不死人?时间是关键!
静电在人体上很容易产生,比如走路时的摩擦会产生高达3500V电压的静电,在离座时会产生10000V,脱夹克时则会产生15000V。电压之高足已击穿并损坏电子元器件。那么这么高的电压为什么不会对人造成伤害呢?首先了解一下静电特性。
1.高电压(最大时可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
2.低电量(人体摩擦产生的电量是毫微库仑级别的,非常少)。
3.放电时间短(只有“微秒”级别)。
所以,当人体静电放电时,刚感觉到轻微刺痛,电量就已经被释放了。人触电致死的原因是神经痉挛,导致心肌梗塞、脑细胞窒息,这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积累足够的电量。人体摩擦产生的静电电压确实足够高,但仅持续数微秒,并没有什么影响。总之,静电要想达到电死人的程度,需要具备更大的电量和更长的放电时间。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人因自身静电而导致伤亡的先例。
白光LED并不白
很多人理所当然的认为LED和白炽灯一样,发出的是单一的白光。殊不知大错特错,压根就不是这回事。LED的自发性发光是由于电子和空穴的复合而产生的,这种半导体PN结的电致发光机理决定了它发出的是单色光,而不可能产生具有连续谱线的白光,用单个LED也不可能产生两种以上的高亮度单色光。如果需要LED产生白光,只有先让LED发出蓝光,然后利用荧光粉间接产生宽带光谱合成白光。
根据三基色原理,白光LED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混合产生的。但由于成本原因,实际生产并没有采用这种方法。现在生产的白光LED大部分是通过在蓝光LED上覆盖一层淡黄色荧光粉涂层制成的。当LED芯片发出蓝光,部分蓝光便会被转化为黄色的光。由于黄光会刺激肉眼中的红光和绿光受体,再混合LED本身的蓝光,看起来就像白色光了。而其的色泽常被称作“月光的白色”。
焊锡丝会导致铅中毒吗?
我们知道,焊锡丝分为有铅锡丝和无铅锡丝两种。其中有铅锡丝因为价格相对低廉,被广泛使用。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在焊接时,焊锡丝所产生的烟雾到底有没有危害呢?大量吸入烟雾会导致铅中毒吗?答案是会的。由于“铅”是剧毒金属的一种,其温度在500℃左右的时候会产生铅烟,大量吸入这种烟雾即可产生铅中毒的症状。而且在焊接的过程中,“助焊剂”的挥发烟雾也是有害的,长期吸入同样会导致对身体的损害。
不过电子爱好者们也不必担心,由于在使用焊锡丝的时候,手持电烙铁一般在300℃左右,并没有达到铅的挥发熔点,所以在保持通风的情况下并没有什么大碍。不过为了身体健康着想,建议配备一台排烟风扇,将挥发烟雾吸走,以达到最佳环保效果。最后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使用完焊锡丝之后,一定要将手上残留的金属物质(包括铅)洗干净,不然铅吸得过多,可就不好了。
有极性电容为什么接反了会爆炸?
有极性电容的内部结构分为正极、介质层、负极,介质层具有单向导电的性质,当然接反后产品介质层就起不到绝缘的作用了,电容自然就短路了。另外,有极性电容不能接到交流电源上,因为它就是被设计用在直流电源上,作滤波用。有人会问:电容不是隔直通交的吗,怎么有极性电容就不能用在交流电源上呢?主要是因为有极性电容内部有特殊的物质,这个物质不能承受反压,如果通到交流电上就会被反向击穿或爆炸。如果电容容量很小,耐压很高,工作电压低的话,反接看不出来什么;如果容量稍大(100µF以上),耐压离工作电压近,电容超不过10min就会损坏坏,坏的表现形式是:先膨胀,然后排气,最后内部的物质会跑出来,使电容完全损坏。现在大家对这个问题明白了吧!
手机无线充电是如何实现的?
什么是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技术又称感应充电,利用近场感应,也就是电感耦合,通过充电器将电量发送到用电设备上。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电感耦合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当前最成熟的是电磁感应式,是利用线圈之间的磁场原理来完成的,目前已经有一些手机采用此技术。
无线充电的实现原理如下:
1.电磁感应式
一定频率的交流电流过初级线圈,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目前最为常见的充电解决方案就采用了电磁感应技术。事实上,电磁感应解决方案在技术实现上并无太多神秘感,中国本土的比亚迪公司早在2005年12月申请的非接触感应式充电器专利,就使用了电磁感应技术。
2. 磁场共振式
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两个装置调整到相同频率,即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共振。它们就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由麻省理工学院物理教授Marin Soljacic带领的研究团队成功利用了该技术点亮了2m外的一盏60W的灯泡。该实验中使用的线圈直径达到50cm,还无法实现商用化,如果要缩小线圈尺寸,接收功率也会下降。
3. 无线电波式
这是发展较为成熟的技术之一,类似于早期的矿石收音机,主要由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可捕捉到从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能量,在随负载作出调整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直流电压。此种方式只需一个安装在墙身插头的发送器,以及安装在任何低电压产品中的“蚊型”接收器。
静电电压那么高,为什么一般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虽然电压高,但因为静电电量很小,放电的时候相应的电流也就很小,是否对人体造成伤害主要还是看电流值的大小,而不是单纯看电压。(1)
当人体流过工频1mA或直流5mA电流时,人体就会有麻、刺、痛的感觉。
(2)
当人体流过工频20~50mA或直流80mA电流时,人就会产生麻痹、痉挛、刺痛,血压升高,呼吸困难。自己不能摆脱电源,就有生命危险。
(3)
当人体流过100mA以上电流时,人就会呼吸困难,心脏停跳。一般来说,10mA以下工频电流和50mA以下直流电流流过人体时,人能摆脱电源,故危险性不太大。
为什么静电有10万伏的高压却对人没有危险?
当电流和电压同时超过安全标准时,才会对人造成伤害。根据测试,安全电压为36V,安全电流为10mA。
因为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长短。电流强度越大,致命危险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的可能性越大。
能引起人感觉到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电流,交流为1mA,直流为5mA;人触电后能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交流为10mA,直流为50mA;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如100mA的电流通过人体1s,可足以使人致命。
因此致命电流为50mA。在有防止触电保护装置的情况下,人体允许通过的电流一般可按30mA考虑。
静电电压10w伏,但形成的电流时间很短,觉得接触处痛一下,静电就释放了,所以没有危险。
扩展资料
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形成了静电,而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也就是说静电现象也分为两种即正静电和负静电。
当正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正静电,当负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负静电,但无论是正静电还是负静电,当带静电物体接触零电位物体(接地物体)或与其有电位差的物体时都会发生电荷转移,就是我们日常见到火花放电现象。
例如北方冬天天气干燥,人体容易带上静电,当接触他人或金属导电体时就会出现放电现象。人会有触电的针刺感,夜间能看到火花,这是化纤衣物与人体摩擦人体带上正静电的原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静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