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卢氏历史人物传说
一、方技、仙释、流寓人物
(一)方技人物
扁鹊,周时卢国人,虢国太子死,扁鹊游至卢,闻迅致国中,庶子曰:暴急而死。扁鹊曰,尚可活也.庶子曰,先生得母诞乎曰,臣闻古有俞附疗病,不以汤液,乃割皮解肌前洗肠胃.潄涤五脏太子复生。
刘真远,河南卢氏县人,明万历年间,修真长春观。会炼五雷正法,驱雷鞭电呼风唤雨无不应验。县府太守每早必请他祈祷。寿元一百一十岁,一生并无传疾而化。今卢氏有遗址炼将台。(现巳废)
笑死和尚,蟒鏬川(即现莽后峪)毒蟒为患,伤害百姓,使行路人断绝。有一天,忽有一怪僧不知何处来,有笑癖。遂名之观此蟒怪,哈然而笑。翌日,驱塞载囊至蟒吸吞之。笑死和尚耸身高崖哈然而笑,顶鏬崖壁中烟起,蟒巳焚死。觅和尚忽然不见。人临鏬观看,始知所载火种者是磺硝,尔技虽小而能除大害也,故尔传而志载。
唐漆,明万历年间,本县东观人。此人心思巧製作,精奇能为,他制作的木驴能碾转推磨。又能编制竹龙吸水之术。若大用,之轮扁疾徐宋儿僻絖心有可观。
王桂青,字林一,读范文正公,虽不为良相作官而为良医。说话之语默有所契,精研方脉。足不下楼者,十年断人夭寿存亡。百不一爽。邻人梦见历代名医庙中添公一座,越日,而计音至矣。他的儿子谦益,人呼为上大夫,他的姪儿应林,人呯为下大夫。虽神妙稍逊於公,而圽有起死回生之术。
常振坤,附贡生,明代本县人,精於哑科。尝过文峪,见群儿共戏窃语,常给人说,此曹当罗水灾唯某可免。后而果然应验。他生平断诸幼寿夭多有奇验。殁后数年,他在南山屡著灵异,携药囊医病。相识者毎无心遇之。
陈之夏,少年赏师事刘真,还能斩妖伏魔呼风唤雨之术。其徒苏某符籙,更超妙入神人,咸以大法师呼之,因相沿日久,鲜有能道其名子者。
(二)仙释人物
尹喜,周时期函谷关令,有一日,他望东来紫气,迎老子受道德五千言。遂於卢氏九泉山修炼著经。
卢敖,秦朝博士。他逰北海求仙至蒙谷上(现今卢氏沟),见一道士卷龟毂而食蛤蜊。卢敖曰,夫子可与敖为友矣?道士叹曰:我将南游乎莽罠之野,北息乎,沉默之乡,西穷窅冥之里,东贯洪濛之光,吾与子汗漫逰於九垓之上乃举臂耸身云,敖仰视曰:吾比夫子若黄鹄与坏虫也,后敖亦登仙而化。
抱犊真人,卢氏抱犊山四面险峻,山顶平坦。昔有抱犊而上。牛长用以耕之偶食仙草真人跨犊仙去。至今右洞牛跻宛然。
永禅师,唐开元间,卢氏县令房琯与道士邢和僕逰过霞口村入废寺,坐古松下和仆使人鉴地得瓮中所藏娄师德与永禅师书谓琯曰,颇噫此耶,琯因怅然,悟前生之为永禅师也。
白华禅师,熊耳南麓隐居,妖蛇为崇,白华长老驱逐之,逐建刹焉。丛林苍翠葱绿繁茂盛,后因兵燹遂废之。
石磕子,仙人,在现县邑东南百里许,有石磕山。山景峰峦叠翠,松柝葱幽。旧有羽士卓锡於此,自号石磕子。他常说,沉醉人不得其醉,所与之语笑而不答。醉则卧寤则歌。歌曰崑崙有五色蓬莱,有九气太孙,天之孙不囘天之,柱广成寓崆峒鬼谷居。云梦希夷卧华岳,琴高入重濛卖药瑯琊游,踏歌长安道缑山王子桥商岭隐四晧。我亦爰此山山水喜相连,松腴绕有味石髓干二年,醉眼观世情壶中天地宽,人莫解其竞呼为疯道士,间下仙啖之斋值大雪数日未下,山人僉谓疯道士死矣,登山视之,空庵寂寂卧榻侧盃盘狼藉。一器一具酒气逼人因跡所往乃於,石壁间得一诗曰:松阴数戢卧乾坤,懒人若觅真踪跡,白云深处寻笔黒,淋沥不知所往一。
渴睡龙王,横涧川立祠祀迂旱祷。再闻呜钲击鼓。辄凭人以传言。语多奇验。嘉庆时,邑令方公亲往致祷,疑为妖妄因难之曰,人是人神是神人,岂可粧神乎,所惉者昏睡,须臾即起而应曰,尔为尔我为我尔焉,能浼我哉且谓某素不知书这倩,苏东坡代为属对耳,方於是虔诚下拜甘霖立至。
云中子,未详何时人,祠在三川白云山,性喜酒邑人扶乩一清即至。有段生求写屏条一幅其降坛诗云:“桃源桃源语非妄,板屋数椽观所尚。岂惟辟世入山深,自凝羲黄人以上”。未后书云中题三字。墨跡淋漓大有生龙活虎之状。
长毛和尚,清乾隆年间,寓居范里之龙严寺。终日闭目静坐,不食亦不言。后厌其近寺嚣麈,独往彻道沟土穴中静坐如故。时有狼虎守门,而未尝伤人。值大雪数日天晴不见。居民为立祠塑像祀之,惜法号未传。人见其久不削剃发呼,为长毛和尚云。
(三)流寓人物
魏先生,隋朝人,通音律。大业间隐居熊耳山南。杨元感即败李密亡命过此,先生遇之曰:“观子气沮而目乱,待非蒲山。长者乎密告以诚。”先生曰:“子无帝王之宏模,乃乱世之雄才也!汾晋王气物色事之,可与戎功密艴然去。与翟让起兵东都,及为世充所败。方忆先生之言,即日归唐先生盖有道者不留其名。
刘杨,忻州人,宋时尝寓居虢之卢氏。赵扑荐其行谊,赐号退安处士及卒韩琦祭,以文云刚介之性天下,能合者有几渊源之学,古人不到者甚多,其为所知如此。
申万全,字百胜,金时高平人,少有声太学。中贞右二年,乙科调福昌簿,隐居卢氏山中以读书为业。正大中召为史馆编修。
王或,字子文,洛州人。氶安中进士为尚书。省椽知管差。除郎官可否,即弃官去,往来登封卢氏山中,改名知非,字无咎。自号照了居士,后不知所终。
蔡子英,元朝永宁人,举进士。累迁显官,元末单骑入南山徐达执之,明太祖授以官不受,知其志不可屈。礼送出京流寓卢氏西山,以终其节。今所称蔡家沟是也。
仼翰,字少海,四川成都人,明朝官至考功司郎中。遨游卢氏遂寓居,焉后赴召入京。
贾尚桓,不知何许人,明未入卢氏为道士。住栾川太清宫。尝数日不食,铸磨性弹重,一钧画拽之,行有所绊不返顾。非人代为疏通,痴立如泥塑人,夜则撒百钱室中,摸如数方就枕。一夕二妹自山东来,皆道妆相对,欷墟语言多不可解。越宿即去,后闻烈皇殉国,难披发跣足,号泣三日死。
马中骏,宜阳人,清时寓居卢氏东乡中,辛卯科乡试仼江夏县知县。
二、尊卢氏神话传说
尊卢氏是大伏羲时代重要杰出人物,伏羲执政时期,尊卢氏就跟随伏羲南征北战。曾在朝为官,主政朝业物资供给,粮食储备工作。《神仙全传》曰:“帝念群臣助美政教,可封之以地,授之以官(官者公天下以治也)。为有神龙瑞降,遂以龙纪其名……命尊卢氏为黑龙氏,曰冬官;”又曰:“冬官黑龙氏尊卢(一曰宗卢),都于嵹台之阳,与昆吾、葛天比邻,山多精金而不知用。其立政也,无所甚疏,抱德葆和,以顺天下,而世用宁。治九十余岁,葬浮肺山之阳(相传五世皆尚教朴)。”
尊卢氏原于女娲祖母虘氏后裔,与女娲同胞姐妹。尊卢氏“风”姓,名为(嵹),住青海西倾山嵹台之阳。后伏羲去世,大伏羲政权传于女娲,尊卢氏仍跟随女娲为官,封他为朝相制币。〈荒史〉称:“尊卢氏之立政也,官天地、府万物、革天下故,唯以币行,抱德阳和,以顺天下,而世用宁焉。”
后伏羲女娲部族东移,尊卢氏随移居至潼关以东、黄河以南、洛水以北一带!活动区域分布在北与大庭氏为邻,东与中央氏为邻,西与骊连氏和赫婿氏为邻,南面是伏牛山山区。从伊川至卢氏和现今的灵宝朱阳、卢氏沙河潘河一带(当时统称鸿泸水,汉改制为泓农郡),(今灵宝的朱阳西台地胪堡就是尊卢氏居邑。现卢灵交界地秦池,即以尊卢第一代帝王秦嵹,和第二代帝王革池命名至今。)女娲採石补天时,九州洪水泛滥,尊卢氏就用烧制陶器的黑灰,断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炉灰以止洪水,堵住了天河的倾泄。帮助女娲制止天灾,所以被称为尊。也是当时尊卢氏开创图腾崇拜偶像之一。
尊卢氏从小和女娲如同亲姐妹,当时,天地浑沌未开之时,女娲捏土造人,尊卢氏用黄土搅伴成泥,捏制各种器具,她们看到烧熟的食物无法盛装,尊卢就揑制锅碗瓢勺盛装非常方便。后因泥器见水就烂,她架起大火烧制。经过高温的提炼,烧制成陶器又结实耐用。这时,先民们把烧制的陶器当神一样奉待。并以“卢”为图腾标志继世永传。
女娲用黄土捏制各种活蹦乱跳的人娃,尊卢氏则用泥土捏制许多食用工具,深受大家喜爱,部族一直贡奉尊卢氏为为黒龙。
后来,盘古开天辟地,一股清气慢慢上升形成天地。就在此时,正值第四冰期到来,冰盖逐渐消融,冰川融而为湖,山峦冰川雪线上升而山洪暴发,降雨量猛增。又加上天灾地震,人们所称的天河倾泻而倒。这时,专治管辖治水上相共工由于失职,伏羲八卦制定不周山大风雨表被毁。惹怒了女帝女娲氏,女娲氏批评共工不该失职,罢免了他的职权被放遂祁连山。可共工死不交权,还交劲与女娲对抗,侵占了女娲大部领土。女娲怒起兵伐之。
尊卢氏是辅佐女娲的朝臣。当她看到自已的地盘也被洪水冲跨,就领命共打反叛共工,直到共工战败不周山撞头而死。
山海经(海外北经)有这样一段记载:“正说之间,只见东方空中有黑影飞翔而来。相柳笑道:他们来送死了。主公!你且看吧……,一队是黄魔等四将,以及乌涂氏、卢氏、章商氏、鸿濛氏四个,半从空中而来,半从地下而来,以探消息。” 这段话也充分表明尊卢氏与共工相打场面的经过。山海经虽是神话,但也是无文字时期最早的记载,人们把他神化了,记载到史书里!
北大教授、学者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也说:“伏羲在榆中(不周山)以共工为上相,主管榆中不周山上的天齐表木观象台,主持大风雨表观测,用八索判断方向(地维),为历法天象总管,掌祭天权,仅次于伏羲,故康回以职司名。康者大风雨表……因不周山大风雨表风灾之祸蒙受冤情,被放逐祁连山”。
尊卢氏协助女娲打败了共工,看见天空仍一大漏洞,洪水倾泻而下,她又看到自己的家园也被遭害,子民死数无计。她用烧制陶器的炉灰用来堵塞洪水,说也奇怪,洪水一见炉灰便自动凝固如铜墙铁壁。炉灰又把冲来的洪水全部吸干了!女娲也用尊卢氏烧制陶器的黑灰,断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洪水,堵住了天河的倾泄。
女娲死后,因尊卢氏治水有方功劳鸿大,部族就把尊卢管辖的这片土地
称为“鸿胪水”。部族还簇拥尊卢氏为四十一任帝,延续五代。尊卢氏也因女娲称都于舞阳,随家小全部在舞阳居住。称舞阳为帝都。
卢氏的由来及其历史
1、源于姜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文公子名高,食采于卢邑(今山东长清县) ,其后人以卢为氏。
2、源于姬姓,以封邑名称为氏。东周时期,舅犯助晋文公姬重耳战胜楚国,因功封邑于昝邑(今河南唐河昝岗),舅犯之子贾季封邑于五鹿(今河南清丰),舅犯后人以卢为氏。
3、以国为氏。春秋时期,有庐子国(今安徽省合肥市),卢氏为庐子国戢黎之后。
卢姓主要发源于山东,后逐渐向西、向南播迁。先秦时期,卢姓活动地区主要在山东、湖北、河北地区。秦汉时期,卢姓在北方地区繁衍。魏晋南北朝之际,卢姓开始大举南迁。唐末卢姓入闽,宋时入粤。元明清之际,卢姓遍及中国大部分地区。
扩展资料“四杰传芳”为卢、杨、王、骆四姓的共同门楣题辞。典故出自初唐四杰卢照邻、杨炯、王勃、骆宾王。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以才子齐名出现于文坛,提倡刚健骨气。
“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不同个性特点。其中,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帝京篇》长于歌行,杨炯《从军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长于律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卢姓
姓卢的典故是什么
姓氏来源 1、出自姜姓,为炎帝(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因居于姜水流域而得氏。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四岳,他们与姬姓周族结成联盟,最后终于打败了商纣王,灭了商朝)神农氏之后裔。西周时,有炎帝的后裔姜姓,字子牙的,因辅佐周武王兴周灭商有功,被周公(周武王之弟)封于齐,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名尚。2、出自复姓改单姓卢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以"卢蒲"为姓的一支,出自姜姓,是传自"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那位齐桓公,到后来,纷纷改了单字的卢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代北(今内蒙古中部和山西北端)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卢浦氏、莫芦氏改为汉字单姓卢氏。
3、出自他姓赐卢氏。隋炀帝时,河间人章仇(复姓)太翼,善天文,赐姓卢氏。
4、出自他姓改卢姓。如范阳有雷氏,以卢氏为著,又以雷、卢音相近,所以在后周初改姓卢氏。还有,唐时,三原(今属陕西)有闾氏,讹为卢氏。
5、古代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部有姓“莫芦”的,后来改为姓“芦”,再后来则去掉草字头,归于卢姓。又有少数民族姓“吐伏卢”、“豆卢”或“奚什卢”的,也改为姓卢。
6、春秋时代的庐子国,有人以“庐”为姓,后则改为卢。
得姓始祖
高傒(傒公)。傒公是吕尚的十一世裔孙,任齐国正卿,因屡建丰功,故受封于卢(卢以故城卢邑为中心。卢邑址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偏西南),其子孙遂以卢为姓。傒公“厚德载物”的品德普遍获得人们的赞许,为史家所称颂。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孙无知勾结边将管至父和连称,杀了齐襄公自立为君。此行为引起齐国臣民的不满,便求助于国舅高傒,高傒接受了群臣的要求,邀请管、连二人来家赴宴,二人于席间被预伏甲兵斩杀,然后高傒迎立姜小白回来继位,就是后来成为春秋霸主的齐桓公。齐桓公在登位(公元前685年)之初,为了表彰傒公在内政外交两方面对齐国做出的卓越贡献,把卢邑(故址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封给傒公,其子孙以邑为姓。傒公便成为卢姓的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