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老总是一个性格特点非常鲜明的人,与他共事过的刘伯承就是其中之一。
直到1958年,刘帅退居二线,两人就不再有什么交集。
刘帅给彭老总留下“教条主义”的印象,其实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
在人们印象中,彭德怀元帅性烈如火,英勇豪爽。然而,“彭大将军”也有温情的一面。
在左太北(左权之女,也是彭德怀养女)的记忆里,浦安修不会做家务。
平常吃饭都是警卫员用一个大木盒子到西楼打饭。
唯一做过的一次饭,是用高压锅连米带菜煮的一锅菜饭。
浦阿姨做好后,还去请任弼时的夫人陈琮英妈妈来吃。
后来,彭伯伯一个劲地说好吃、好吃。由此可见彭德怀“很会说话”。
左太北说:“我跟彭伯伯在一起从来没觉过他厉害。
他们老两口在家里头,彭伯伯从来不大声说话,家里就是非常的温馨。
五八年以前,我觉得他那个家庭是非常温馨和谐的。
在十大元帅中,彭德怀是惟一一个参加过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
在解放后又和美国人打过仗的,与死神擦肩更是千回百次。
刘帅1931年12月进入苏区,参与过辛亥革命,指挥过泸顺起义等。
且还有留苏经历,因此很快就得到提拔。
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后,刘帅不久升任为红军总参谋长。
刘帅来苏区不久,并不太清楚实际情况,因此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
红三军团彭老总、红一军团林总看后都觉得这时候去打正规战完全是脱离实际的。
彭老总、林总很有意见:游击战有什么不好?
红军不就是靠游击战起家的吗?打正规战,拿什么跟别人比嘛。
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能明白现实不同于理想。
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彭老总就开始认为刘伯承是留洋派教条主义的前台人物了。
1933年2月4日,中央下令红一方面军向南丰发起攻势,红三军团负责主攻。
红三军团严重进攻受挫,只摧毁了城外不到一半的工事。
就伤亡400余人,红三师师长彭遨及两名团长不幸牺牲。
敌援军也在三面包抄而来,红三军团就撤出了战斗。
彭老总把这件事算在了刘帅头上,其实有些冤。
主要是掌握指挥权的李德、博古等人没有听取刘帅的意见。
刘帅也没机会跟彭老总解释,两人的误会再度加深。
到了抗战初期,彭老总成为八路军副总指挥。
刘帅担任八路军129师师长,与当初的身份上下对调了。
一开始两人配合得都很默契,但是在百团大战中,两人又有了争吵。
百团大战129师是正面作战的主力。
尤其是在著名的关家垴战斗中,两人爆发直接冲突。
彭德怀和刘伯承两大元帅不和睦,起于红军时期,到58年才停止。
刘伯承与彭老总的误会,不得不说是历史的一大遗憾。
彭老总是一代名将,毛主席曾为之赋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刘伯承的勤奋好学还在于他对战争经验的总结和思考。
他从不放过任何一次有影响的战争或战役。
认为那里面有鲜血和生命铸成的经验与教育。
从南昌起义的失败,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大战役和战斗。
刘伯承常常都有系统的思考与总结。
他强调用兵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刘伯承刻苦学习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认真总结实践经验。
使他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军事理论。
他提出了生动形象的“五行术”,在“五行术”中把我军看成战争主体。
把任务当作中心,把敌情看作前提,把时间和地形看作物质条件。
他常说:“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
他集毕生的心血形成了系统的军事理论。
对刘伯承的刻苦勤奋,朱德称赞道:
“刻苦学习,学而不厌。”
陈毅元帅则称赞说:“苦学入梦寐,劳生历艰难”。
刘伯承的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全部过程。
他判断敌情准确,计划战斗周密,善于出奇制胜,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著称。
朱德元帅曾赞誉他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
有古名将风,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