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寄语
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用幽默风趣的笔触描写金钱和权势如何践踏人,也讽刺被欺辱者的奴隶心理;他控诉生活的不公平,也揭露小人物在权势面前卑躬屈节的嘴脸。他也曾是一位医生,如果说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是想要疗救国人麻木的灵魂,那么契诃夫就是用文字的手术刀划破社会的毒疮疽痈,揭开人性丑陋的遮羞布。
为什么有人要假装成病人?如何作假?从《假病人》中你会看到真疾病。
文本研读
假病人
>>>病人为何装假,如何作假?题目吸引读者。
【俄】契诃夫
将军夫人玛尔法·彼得罗夫娜·贝纲基娜,十年以来,行着类似疗法①的医道,五月里的一个星期二,她在自己的屋子里诊察着病人。她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一个类似疗法的药箱,一本类似疗法的便览,还有一个类似疗法药的算盘。挂在壁上的是一幅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像,那是将军夫人的恩人,否定了有害的对症疗法,教给她认识了真理的。(第一次描写神甫像,交代神甫对将军夫人的意义。)客厅里等候着病人们,大半是农人。他们除两三个人之外,都赤着脚,这是因为将军夫人吩咐过,他们该在外面脱掉那恶臭的长靴。
>>>开端简明,写医生满怀信心诊病,众多病人等候看病。小说描写的对象下至农民上到将军夫人,涉及广泛的社会面,因而更有警示意义。
玛尔法·彼得罗夫娜已经看过十个病人了,于是就叫十一号:“格夫里拉·克鲁慈提!”
门开了,走进来的却不是格夫里拉·克鲁慈提,倒是将军夫人的邻居,败落了的地主萨木弗利辛,一个小身材的老头子,昏眼睛,红边帽②。(地主萨木弗利辛虽然败落了,但依然不放弃贵族的装束。)他在屋角上放下手杖,就走到将军夫人的身边,一声不响地跪下去了。
>>>情节发展:病人吹嘘医生,医生笃信“类似疗法”。以点带面,重点描写一位病人。写衣着,写行动,人物形象清晰可感。
“您怎么了呀!您怎么了呀,库士玛·库士密支!”将军夫人满脸通红,发了抖。“罪过的!”
“只要我活着,我是不站起来的!”萨木弗利辛在她手上吻了一下,说,“请全国国民看看我在对您下跪,您这保佑我的菩萨,您这人类的大恩人!这慈仁的精灵,给我性命,指我正路,岂但下跪,我连火里面还肯跳进去呢,您这我们的神奇的国手,鳏寡孤独的母亲!我全好了呀!我复活了呀,活神仙!”(这位病人对医生的感恩十分夸张,甚至毫不掩饰地阿谀奉承,使其形象具有讽刺意义。医生的医术真的如此高明吗?)
“⋯⋯我很高兴⋯⋯!”将军夫人快活到脸红,吞吞吐吐地说,“那是很愉快的,听到了这样的事情⋯⋯请您坐下罢!上星期二,您却是病得很重的!”
“是呀,重得很!只要一想到,我就怕!”萨木弗利辛一面说,一面坐。“我全身都是风湿痛。我苦了整八年,一点安静也没有⋯⋯不论是白天,是夜里,我的恩人哪!我看过许多医生,请喀山的大学教授们对诊,行过土浴,喝过矿泉,我什么方法都试过了!这些医生们单喜欢要钱,至于人类的利益,他们是不大留心的。如果没有您,我的菩萨,我早已躺在坟里了!上礼拜二我从您这里回家,我刚吃下一小粒,我所有的病可是一下子统统没有了。”(从病人的描述看将军夫人的医术确实了得,怎能不让人感动,感激。)
萨木弗利辛用袖子擦一擦眼,从椅子上站起,好像又要下跪了,但将军夫人止住他。
“您不要谢我,”她说,兴奋得红红的,向亚理斯泰尔夫像看了一眼。“不,不要谢我!这时候我不过是一副从顺的机械⋯⋯这真是奇迹!”(从医生的表情看得出她对病人的话信以为真,也为自己创造的奇迹兴奋不已,对类似疗法更加笃信。)
“您真好,给了我三粒。一粒是中午吃的,立刻见效!另一粒在傍晚,第三粒是第二天,从此病就无影无踪了!上礼拜二到您这里来,我还蹩着脚的,现在我可是能够兔子似的跳了⋯⋯我会活一百来年哩。不过还有一件事情困住我。我是健康了;但如果没有东西好过活,我的健康又有什么用处呢。拿这样的事来做例子罢⋯⋯现在是种燕麦的时候了。但叫我怎么种它呢,如果我没有种子的话?我得去买罢,却要钱⋯⋯我怎么会有钱呢?”
“我可以送您燕麦的,库士玛·库士密支⋯⋯您坐着罢!您给了我这么大的高兴,您给了我这样的满足,应该我来谢您的,不是您谢我!”(病人话题一转,由疾病到贫困。陶醉在确切疗效里的“大恩人”毫不犹豫地施与更多的恩惠。)
“您是我们的喜神!敬爱的上帝竟常常把这样的好人放在世界上!我们罪人却没有什么好给自己高兴⋯⋯我们是微弱的,小气的,无用的人⋯⋯蚂蚁⋯⋯”
萨木弗利辛又讨到一匹母牛,一封介绍信,是为了他想送进专门学校去的女儿的,而且被将军大人的大度所感动,感激之至,呜咽起来,嘴巴牵歪了,还到袋子里去摸他的手帕⋯⋯将军夫人看见,手帕刚一拉出,同时也好像有一个红纸包,没有声响的落在地板上面了。(情节从病人的千恩万谢中宕开,聚焦于红纸包,设置悬念。)
“我一生一世不忘记的⋯⋯”他絮叨着说,“我还要告诉我的孩子们,以及我的孙子们⋯⋯一代一代⋯⋯”(病人极尽赞美之能事,把医生推向神坛,也获得了更多的恩惠。)
将军夫人送走了病人之后,就用她眼泪汪汪的眼睛,看了一会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像,(再次写到神甫像。看着神甫像,将军夫人满怀崇敬,感激之情。)于是又用亲密的,敬畏的眼光,射在药箱,便览,算盘和靠椅上,被她救活的人就刚刚坐在这里的,后来却终于看见了病人落掉的纸包。将军夫人拾起纸包来,在里面发见了三粒药草的丸子,和她在上礼拜二给与萨木弗利辛的丸药,是一模一样的。
>>>情节高潮:“疗效”的真相暴露,医生的笃信落空。三粒药丸让一个神奇疗效的故事露出真相,再多的夸赞都是谎话连篇,讨得更多好处才是其真意,前文“病人”感激不尽的言行描写讽刺意味更加突出,“病”也有了更深的象征意义。
将军夫人的心里,在她那十年行医之后,开始生出疑惑来了⋯⋯她叫进其次的病人来,一切病人,没有一个不是首先恭维她的如神的疗法的,佩服她医道的学问,骂詈那些对症疗法的医生,待到她兴奋到脸红了,于是就来叙述他们的困苦。这一个要一点儿地,另一个想讨些柴,第三个要她许可在她的林子里打猎。她仰望着启示给她真理的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善良的、宽阔的脸,(又一次写到神甫像。此时将军夫人仰望着神甫像,由笃信变为怀疑。)但一种新的真理,却开始来咬她的心了。那是一种不舒服的,沉闷的真理。(略写其他病人的情形,重复的手法写出病人的通病,强化“病人”的象征意义:“病”的不是躯体更是灵魂。反观医生“十年行医”经历,所信奉医术的有效性,陶醉于阿谀的虚荣心,不也是值得反思的吗?)
>>>小说结局:医生深受打击,看清“假病人”的真面目。
小说从主要情节开始,以意外结尾告终。以时间为序展开,采用一条主线的形式,合理取舍,巧妙布局,表达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小说框架严整、紧凑、匀称。没有庞大的场面,没有重大的历史事件,讲述的是平常生活中发生的事,简单的情节蕴含着令人回味的深意。
选自鲁迅译《坏孩子和别的奇闻》,有删改
【注】
①类似疗法:用相类似的毒来治病的医法。②红边帽:帝俄时代贵族戴的帽子。
知识建构
//小说中的物象//
物象,即客观事物。小说中的物象,就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小说行文中恰当地借助物象描写,可以把要说明的道理或要表达的深意,隐含在文章所描述的情景或事物之中,使文章更优美,更含蓄.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咀嚼,给读者留下深思、想象和寻味的余地,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从而提高文章的感染力。
物象的作用通常有:
1.人物塑造方面
物象衬托人物品格,突出人物形象。
2.情节安排方面
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环境方面
物象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和时代氛围有渲染、暗示作用。
4.主题方面
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小说《假病人》中“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像”这一物象多次出现。形象上,有助于对将军夫人内在情感和深层心理的挖掘,她多次看向神甫善良的、宽阔的脸,表明她对善良由坚定到质疑的变化过程,使人物形象丰富多姿、血肉丰满。情节上,神甫画像的反复出现,串联情节,将军夫人面对恭维和知道真相后的行为心理反应相互照应,使情节更集中。主题上,深化了灵魂需要治愈的主题。神甫的画像象征着善良、仁厚。在他的注视下却是一幕幕虚伪的、卑劣的、丧失人格的表演,让人笑后感到沉重和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