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茶陵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素质教育为何难以实施?
(一)、决策层在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上,缺乏明确和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综观十四年来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历程,高层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虽然制定过多次政策,但在实施的途径导向上呈游移不定之态。有时把注意力集中于课程改革,有时又把减负看作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着力点,有时又企图以大规模、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师培训作为抓手。始终没有明确作出过推进素质教育,必须以学校整体改革为基本抓手的决策。总之,十几年来基本上仅停留于一般号召,只有粗线条的政策条条,只一次次的反复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推进素质教育可操作的实施措施;没有形成基层学校完全基于内趋力,而主动积极自觉的投入到推进素质教育的行动中去,是造成素质教育推进局面难以得到根本改变的内在原因。
(二)、没有建立推进素质教育认真的督查制和严格的问责制
任何制度的推进,都离不开认真的督查制和严格的问责制,人都有惰性和趋利避害性,素质教育长期以来只有一般号召,没有实施的具体要求和目标达成的时间表,督查也只能停留在表面,而且无法进行问责,这是造成素质教育推进局面难以得到根本改变的制度原因。
(三)、“唯学历”的社会用人制度取向仁使素质教育没有社会支撑力
当今中国的劳动就业制度,存在阻碍和制约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因素,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才使用的唯文凭倾向,人才选拔和使用上,重学历的现象严重,使技能型人才与管理型、学术型人才不能享受平等的待遇,客观上加重了人们对学历教育的社会认同,从而导致人们对学历和文凭的追逐。
(2)、没有切实贯彻执行劳动预备制度,使一部分没有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没有机会和途径接受就业培训,出现“毕业即失业”或从事相对层次较低的工作;部分用工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对急于就业并且社会经验不足的求职者,不给予《劳动法》有关规定的相关权利和待遇。
(3)、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分离,在思想观念上,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这种传统观念加之长期单一文凭制度形成了重学历文凭轻职业资格证书的氛围;在体制方面,我国在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均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体系和运行机制,缺乏实行“双证”沟通的方式和媒介;在政策上缺乏具体的可依据的政策。
从根本上说,我们的政策和制度设计仍然具有非常明显的“唯学历”的取向。在招工用人、人事调动、职称评比、人才引进、干部使用等方面,是以学历来衡量而非以能力、经验和水平来衡量资质和资格,是“学历本位”而非“能力本位”的制度架构。无论是从政、经商还是事业发展,高学历者较低学历者均能够获得优先发展的条件、机会和资源,不仅能获得更高的社会位置,而且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分配。
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新时代如何更好的将自身发展与当下国家的建设相结合?
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年一代更应在这些方面加强素质培养。
第一,青年一代要学好历史,在历史的比较与感悟中珍惜当下,承担使命和责任。青年一代要学好历史,汲取智慧。
第二,青年一代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自身的政治鉴别力,学会从政治高度分析和对待复杂的社会现象,以及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第三,青年一代要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国家命运有机结合起来,因为只有国家更强大,个人机遇才会更多。
希望青年人能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和理性的思辨能力,特别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为事业拼搏的激情和为民族奋斗的精神。
扩展资料
首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这是一个政治方向,让党放心,让社会放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其次,在教师队伍上下工夫。2018年1月25日,教育部召开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会,教育部长陈宝生强调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四大重点,一是写好师德师风建设“奋进之笔”,二是写好提升素质能力“奋进之笔”,三是写好管理改革创新“奋进之笔”,四是写好提高地位待遇“奋进之笔”。我们将认真落实教育部要求,建设好教师队伍。
再次,要服务国家需求,必须围绕国家建设的核心,紧紧围绕主战场,紧盯传媒业发展趋势,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传媒人才,让新时代的人才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又是卓越建设者;既是志存高远的理想者,又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既服务于国家战略,又能够把握行业趋势;既拥有扎实的综合素质,又拥有出色的专业才能;既是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又是新兴媒体的弄潮儿;既能做中国声音的传播者,又能做世界舞台的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