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63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前聚集了无数群众,准备在国庆这样庄严的一天祝贺祖国,但是也正是这场盛会,引发了一场影响恶劣的舆谋论。
天安门广场前,就在群众满眼崇敬的望向悬挂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时,突然有人大声喊道:毛主席怎么只有一只耳朵啊?这不是故意抹黑毛主席嘛?
难道真的是有人故意为之,还是整件事情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呢?
风波初起--画家受害
听到天安门广场上有人说了这句话之后,无数群众瞬间炸开了锅,对于画像上毛主席只有一只耳朵的猜想扑面而来。
而随后不久,负责绘制这张画像的画家张振仕也被揪了出来,一时间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张振仕十分茫然,并且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张振仕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按照中央的指示绘制毛主席的肖像,却引来了这么多人的非议,自己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意思啊。
随着这件事的持续发酵,社会中各种舆论逐渐恶化,甚至有人说是张振仕故意抹黑毛主席,这幅画表达的含义是毛主席不听取民众意见等等。
这使得张振仕感觉到了空前绝后的压力和委屈,然而这种完全没有事实依据的传言不仅仅给张振仕本人带去了极大地困扰,就连他的学生也是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最终这件事以及各种传言流传到了周总理的耳朵里,周总理得知后当即气的拍案而起,并且很快对社会做出回应:这幅画经过我们的严格审查才挂上去的,你们简直是危言耸听。
正是在周总理的挺身而出下,张振仕以及他的学生们才从舆论的漩涡中得以脱身,但是最终因为这幅画引起的风波太大,也只好暂时撤下,最终换上了另一幅。
那么张振仕为什么在为毛主席画肖像的时候要少画一只耳朵呢?这背后是隐藏着什么特殊的故事嘛?
肖像变迁--多次更换
其实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不仅仅只有张振仕画的那一幅,在张振仕之前,还有很多临时挂上去的画像。
就比如在北京和平解放时,我军入驻北平城时发现,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还是蒋介石的肖像,在我党高层的一致商议下,最终决定将蒋介石的肖像撤下换上毛主席的肖像。
于是在当时就找到了在美术界颇有名气的董希文,并且向他传达了我军的意愿,当时董希文也十分崇拜毛主席,也就不假思索的答应了下来。
不过当时我军正在为北平和平解放准备游行,所以肖像绘制的时间就变得很短,但是董希文并未退缩,而是带着自己的学生经过十几天夜以继日的努力,将这幅肖像画赶制完成。
最终在我军进行游行时,这幅肖像就被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只不过在游行结束之后,我党并未准备在天安门城楼上长期悬挂肖像,于是就将这幅画撤了下来。
但是紧接着就是七七事变的纪念日,我党领导经过研究决定,还是想要在天安门城楼上悬挂毛主席的肖像,于是周总理再次找到董希文希望他可以再次绘制毛主席的肖像。
也是由于时间紧迫,而且此次绘制的要求要比上次高上很多,对于董希文和他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为了纪念活动照常展开,董希文还是毅然决然的接下了这个任务。
与此同时,解放战争也进入尾声,我军高层领导决定,在十月一日举行开国大典,这样就使得开国大典的毛主席画像变得无从找落。
因为当时董希文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七七事变纪念的画像,于是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党高层找到当时另外一位著名的画家周令钊。
同时周总理还为此亲自将毛主席的近期照片送到周令钊手上,因为这幅肖像是为了开国大典准备,画像的素材自然也是要以近期照片为主。
但是周令钊在看到周总理送来的照片之后,还是有些不满意,因为这些照片看上都太严肃,没有什么亲和力,所以不太适合当参照。
周总理在得知周令钊的顾虑之后,也是立刻将这个想法转达给毛主席,毛主席的得知后也是立刻派人将自己的大部分照片给周令钊送去。
最终周令钊找到了一幅抗日时期毛主席跟炮兵司令朱瑞对话的照片,这张照片里的毛主席面色温和眺望远方,看上去很有亲和力。
但是也正是这张照片,让周令钊在开国大典展开之前心急如焚,因为这张照片上有一处缺陷,差点就上我国的开国大典以失败告终。
在周令钊找好对照照片之后,就联手夫人夜以继日的赶工,在肖像绘制期间,很多国家领导都来到周令钊的家里参观,也正是在参观时,时任北京市长的聂元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由于照片中毛主席有些放松,导致军装上的风纪扣没有扣好,显得过于随意,所以聂元帅在看到之后还是提议将扣子扣好。
因为这张画像是要放在开国大典之上,届时会有很多群众以及各国记者前来参观拜访,如果真的不系扣子很有可能造成不好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开国大典。
周令钊得知后也是觉得很有道理,为了能够保证开国大典顺利进行,他赶忙将画像中毛主席的风纪扣扣好,这样一张堪称完美的毛主席画像出现在人们面前。
但是就是这张完美的画像,在开国大典前夕还是出了意外,此次意外让周令钊本人都感到十分后怕。
而意外的原因就是在开国大典之前,负责监督悬挂画像的周总理突然发现,画像中毛主席的领口有一排小字,内容是--为人民服务。
周总理认为,毛主席的一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写照,而将这行字画在毛主席的领口上确实显得有些突兀并且多余,于是立刻找到周令钊说明了情况。
对于周总理的看法,周令钊也是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手忙脚乱的前去修改,当时距离开国大典只有十几个小时,别看只有几个字,修改起来也是很棘手的。
最终在周令钊的紧急补救之下,画像的修补任务还是如期结束,最终开国大典也是顺利结束,而这也是周令钊一生的骄傲。
在此后的日子里,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也经历过多次更换,但是没有一副能够超过周令钊执笔的那一张。
直到1952年,当时国家决定再次更换毛主席画像,并且找到当时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徒弟张振仕执笔,可是没想到正是这个决定,却引发了一场阴谋论。
真实原因--被迫更换
在张振仕接受了国家赋予的任务之后,张振仕本人也是十分重视,而党中央对于此次更换肖像也是很上心,毛主席本人也是多次接见张振仕。
这让张振仕有了很多次亲眼目睹毛主席的机会,方便自己能够画出更好的肖像,而张振仕也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原本以为这幅画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完成,但是没想到张振仕一画就是十一年,直到1963年的时候,这幅肖像画才算真正的完工。
在张振仕的笔下,毛主席的肖像显得十分温和平易近人,一颦一笑都让人仿佛如沐春风,堪称当时最为出色的毛主席肖像。
不仅仅是张振仕本人,就连毛主席周总理以及一众国家高层都对这张照片赞不绝口,但是这张照片却引发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也就是文章开头的那一部分所说的阴谋论,很多人对于张振仕本人的用心产生了质疑,并且张振仕连同学生都受到了牵连。
其实事实上,关于舆论上的无端猜疑根本不值得推敲,这一点从周总理出面澄清的时候就能看出来,其实真实原因也或许很简单。
因为张振仕在接见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可能也有自己的工作,再加上张振仕自己选择的角度问题就导致在绘画的时候角度出现偏差。
最终呈现给大家的成品上,在视觉上确实会有些不太合适,所以才会引发这样一系列的阴谋言论,使得张振仕受到了很多不公的待遇。
不过总而言之,张振仕这幅毛主席肖像画画的也是很不错的,因为在这幅画刚刚挂上去的时候,人们都被毛主席春风和煦的微笑所深深吸引。
起初对于毛主席只有一只耳朵的言论也并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浪,而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之后才成了气候。
直到舆论变得愈演愈烈的时候已经是三年后了,由此可见张振仕这幅肖像画画的还是十分不错的。
只不过由于这幅肖像画确实带来了不好的影响,经过党中央的深思熟虑还是决定换掉,最终在1967年一张由王国栋绘制的画像被放了上去。
而这幅画,也一直被悬挂到今天,这幅画中为了避免张振仕那幅画的问题,王国栋在画的时候很用心,最终成品也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能感受到毛主席亲切的目光。
结语:
相信永远伫立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会一直看到祖国日渐变得强大,从前那个软弱可欺的弱小国家早已经不复存在。
一个崭新而又强大的新中国已经站起来了,这里面少不了毛主席以及一众革命前辈的努力奋斗,向他们致敬也向那些为毛主席肖像做出贡献的前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