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的航天
木星环·1996年11月6日·伽利略号拍摄·图源NASA
说起宇宙探索,读者朋友的脑海里浮现的,一定有航天飞机、火箭、人造卫星这些符号,还有一些长得漂漂亮亮的行星,像是戴着宽宽的草帽。
这个大草帽的原型,就是咱们太阳系的土星。围着它的这个冰雪行星环,使它成为太阳系的颜值担当。
但你知道吗?其实,四颗大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是有行星环的,只是另外三位没有土星的这么酷炫罢啦。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天王星和木星的行星环吧。
怎么就想起来要说它们了呢?因为日子:1977年3月10日,人类确知了天王星环的存在;1979年3月4日,旅行者1号拍到了木星环。所以,今天谈谈它们,是把四十多年前的两个发现搁到一起,办个纪念庆典。
相信你一定留意到了,当提到“天王星环”时,我们用的词是“确知”而不是“发现”。这是因为,早在1789年2月,威廉·赫歇耳——对,正是发现天王星的那位大神——就在观测笔记里记下了“February 22, 1789: A ring was suspected……a little inclined to the red.”(怀疑有个环……颜色有点红)。可是,他的观测结果在随后的两个世纪内未能确认,成了一条难立的孤证。现在,虽然我们知道天王星确实有个环系统,其中几条确实有点红,但当年赫歇耳究竟有没有真的看到它,却成了永远的谜。
天王星掩SAO 158687·1977年3月10日·Stellarium软件模拟
1977年3月10日,两位天文学家和一位数据分析师使用柯伊伯机载天文台,飞到12500米的高空去观测天王星掩蔽恒星SAO 158687。他们原本只是想研究星光通过天王星大气之后的光谱变化,这样就可以分析天王星的大气成分。
咦?意外发生了!在天王星遮蔽恒星之前和之后,这颗恒星都短暂地消失了五次,如下图数据所示。三位观测者由此判断,天王星有个环系统,至少五条。恒星的每次消失,都表示它正从一条行星环身后经过。根据观测数据,人们还推算出了五条环的半径在44000~51000km之间。
天王星掩SAO 158687时的恒星亮度变化·《自然》杂志1977年5月26日,267期
你可能不信:细细的行星环怎么可能挡得住恒星嘛!这里要说一下,我们伸出一根手指,就可以遮住整个太阳。遥远的恒星(SAO 158687距离我们约5800光年)即使在天文望远镜里,也只是一个亮点,并不会像天文模拟软件呈现的那样,被放大成一个火球。
相比天王星环的传奇故事,木星环的发现就直截了当,枯燥无味:它是旅行者1号飞掠木星时直接拍到的。不过,鉴于之前还无人看到过木星环,事先也得有所准备,知道该往哪儿瞧、怎么拍,对不对?旅行者1号就是有备而来,它把镜头对着木星赤道上方的黑暗虚空,曝光了672秒,最终发现了木星环。
旅行者1号拍到的木星环·1979年3月4日·图源NASA
在上面这幅照片里,中间的倾斜光带就是木星环。每条曲曲折折的亮线都是太空背景里的一颗恒星,它们不是点状,因为672秒的长时间曝光把它们拉成了星迹。这些星迹呈波浪状,是因为探测器本身有个78秒周期的振动。
大家可能会奇怪,木星那么大、那么近,怎么它的光环发现得比天王星还要晚两年呢?还有,发现天王星环的方法,直接套用到木星身上就是了,为什么还非要旅行者1号凑到跟前、几乎瞪瞎眼才能看到?我们比较一下木星环和天王星环的异同,或许能意识到其中的必然性。
它们的相同之处是二者都黑暗而窄细,不像土星的冰质宽边大檐帽那么bling bling。木星环由微米级的尘埃组成,天王星环的原料是直径小于十米的黑暗颗粒。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从地球直接观察它们反射太阳光辉,都是几乎不可能的任务(所以赫歇耳的观测记录难以置信)。
直接观察非常难,就看谁的条件更有利于间接观察了。
天王星环的材料颗粒个头大,能结结实实地挡住恒星星光。相比而言,木星的微米级尘埃可以视作透明。
天王星的姿态特别,它的自转轴倾斜98°左右,躺在轨道上打滚,是它的日常。所以,它的星环和公转面几乎垂直,我们从地球上有机会“俯视”天王星环的全貌。从前面的软件模拟可以看到,1977年,天王星环就处于这么一个被俯视的姿态。如果发生天王星掩星,那颗恒星不论从哪个角度过来,要想走到天王星身后,就必须杀入圆环套圆环的重围,出现闪烁消失事件。而木星环和黄道面基本平行,从地球上只能看到它的侧面,近似一条线段,大概率挡不住恒星。
恒星被天王星(左)掩蔽时,必然被光环遮挡几次。被木星(右)掩蔽时,却有很大几率漏网。笔者制图
所以,天王星虽然遥远黯淡,它的星环却早于木星环发现,还是要靠天资 个人努力的,并非全靠运气。
行星环是怎样形成的呢?目前一般认为有三个来源:一是原本就在行星周围,因为靠得太近(术语称“洛希极限”以内),无法凝聚成一颗大卫星的;二是天然卫星被撞击或自然喷发出的物质产生的碎屑;三是原本成形的小天体,飞到行星的洛希极限以内,被潮汐力撕成了碎片。
从天王星环内颗粒的反照率、尺寸和星环结构来判断,科学界主流认为,天王星环的含冰量低并且相当年轻,应该是由潮汐力撕碎的小天体形成的。
尘埃组成的木星环,则有很强的证据认为是第二种来源。木星的光环系统由四个尘埃环构成,每个环的外缘边界都非常整齐,并且“很巧”地都各自和一颗卫星的轨道重叠。这说明,环内物质是卫星被微陨石撞击后飞向太空、又被向内旋入木星方向的尘埃。每颗尘埃本身在环内只能维持千百年左右,但木星大胖子可以源源不断地拽来小天体,持续制造撞击,为光环提供原料。
木星的四层星环的外缘和卫星轨道的关系·图源NASA
对行星环尤其是对土星环以外的行星环的发现和认知,确证了探索宇宙的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让人类发现了天体的新形式,在心智中搭建起来的“世界”,离真实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