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联合国在美国成立时,基于中国在二战中巨大的贡献,我们不仅成为联合国宪章第一个签字的国家,更是获得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从此中国在联合国事务中就享有了一票否决权的特殊待遇。
只是当时中国的对外代表仍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因此从拥有席位,到行使一票否决权,都是国民党统治集团在联合国运作。
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成为全中国唯一的合法代表,国民政府在中国的代表权被取代了,我们在联合国的五常席位和该享有的权利都应由新中国来继承,可美欧西方国家操控着联合国,并基于意识形态在全力打压封锁我们,仍然继续和国民党集团保持着官方联系。
以至于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硬是被退居在我台湾岛的国民党集团霸占了二十多年时间,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才出现转机。
随着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以及亚非拉地区实现民族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和我们建立了关系,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关切讨论的话题。
尤其是以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和欧洲的阿尔巴尼亚为首的23国提出了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的提案,我们也称呼为“两阿提案”,成为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转折点。
该提案于1971年10月25日拿到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会议上进行审议,由联合国大会129个成员表决是否赞成,最终的结果显示,共有76个国家投了赞成票,35个国家投了反对票,还有17个国家投了弃权票,3个国家没有投票,新中国以压倒性多数票赢得胜利,顺利通过了“两阿提案”,预示着新中国时隔22年终于回到了联合国,终于可以行使一票否决权了,而蒋介石集团的代表则正式从联合国所有系统撤出。
对于如此重大的胜利,我们不能忘记当年那76个投赞成票的国家,其中包括亚洲19票、非洲26票、欧洲23票、北美洲3票、南美洲5票。
看到这一结果,非洲国家投票支持的最多,我们一点都不意外,毕竟在新中国成立后,极大的帮助广大非洲地区进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统治斗争,为他们的民族解放和主权独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投赞成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对华善意的表达。
而最出乎意料的无疑是欧洲的态度,竟然超过了亚洲,成为仅次于非洲地区投赞成票第二多的地区,不乏还有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挪威、瑞典、葡萄牙等站在美国,乃至北约阵营的老牌西方国家。
按理说它们应该遵照美国的态度,也投出反对票,可事实却跟美国唱了反调。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
第一:投赞成票的很多欧洲国家,都在投票之前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或者与中国保持了良好的沟通渠道。比如英国虽然当时还没有建交,但是英国首相贝文在1950年1月6日就致电中国表达承认之意,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瑞典则是1950年1月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法国则是1964年成为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还有意大利、芬兰、瑞士等国,也都是在投票之前就与华建交了,它们的态度成为其他欧洲国家投赞成票的一个借鉴。
第二:美国对华递出橄榄枝,让欧洲国家投票更大胆。要知道在联合国大会投票的前3个月,时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特使身份曾借道巴基斯坦秘密访华,双方还公开发布了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适当时候访华的声明。
在当时中美并未建交的情况下,双方竟然秘密接触,这在西方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预示着美国将要解冻彼时早已冰封的中美关系,而欧洲盟友看到美国的举动,心中也就没有顾虑了,既然美国都在积极发展对华关系,那么我们投赞成票也不会受到谴责。
或许正是基于这种心理,才促使相当一部分美国的欧洲盟友在投票时,果断地按下了赞成票。
不过,有一个欧洲却非常顽固,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投出了反对票,比塞浦路斯、西班牙、卢森堡、希腊这4个投弃权票的国家还要扎眼,这个国家就是身处地中海的一个小岛——马耳他共和国。
至于马耳他为何会投下反对票,真正的原因我们暂不可得知,反正它那一票也没能阻止“两阿提案”的顺利通过。
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在联合国大会投票时,是马耳他多姆·明托夫总理领导的内阁做出的外交决定,而在投票结束3个月后,他又亲自做出同新中国建交的决定,并在建交2个月后率团访华,成为西欧国家中第一个访华的领导人,至今中马之间仍然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