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发现,一种通常用来做鱼饵的毛毛虫能够生物降解由聚乙烯制成的塑料袋。
这种名为蜡虫的毛虫是大蜡蛾的幼体,它们对养蜂人来说是一种害虫。大蜡蛾在蜂巢内产卵,孵化出的蜡虫以啃食蜂蜡为生。
现在,蜡虫降解塑料的能力被一位来自西班牙坎塔布里亚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研究所(CSIC)的研究员在偶然间发现了,当时这位碰巧是业余养蜂人的研究员正在清理自己蜂巢里的蜡虫。
“我在清理蜂巢板的时候,把这些蜡虫放到了一个塑料袋里。”CSIC的费德丽卡·伯特柯西尼(Federica Bertocchini)解释道,“在完事之后,我回到放虫子的房间,结果发现它们爬得到处都是。塑料袋是被密封起来的,即便如此,它们还是逃跑了。我在检查时发现,袋子上有很多洞。真相只有一个:蜡虫搞出了这些洞,然后逃跑了。这个研究项目就是在那时候的那个房间开始的。”
上图展示的是塑料袋被10只蜡虫生物降解30分钟后的模样。
在跟剑桥大学合作开展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把100只蜡虫放进了取自英国超市的一个塑料袋里。40分钟过后,破洞开始出现;12小时后,塑料袋的质量减少了92克。研究人员表示这一降解速度非常快,并且举例做了对比——去年有研究报告称,某种细菌每天只能降解0.13克的塑料。
“如果这种化学过程是由单一的酶造成的,那么使用生物技术进行大规模生产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剑桥大学的保罗·班贝利(Paolo Bombelli)说道,他是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上的论文的第一作者。
实验中蜡虫以及塑料购物袋上破洞的特写镜头,购物袋取自英国的一家超市。
为了确认蜡虫并不是在塑料袋上咬出破洞,而是真正破坏了塑料中的聚合物链,研究人员捣碎了一些蜡虫,并把它们涂抹在塑料袋上。这项测试得出了跟活体蜡虫实验类似的结果。
研究人员认为,蜡虫降解塑料的神秘技能很有可能跟它们消化蜂蜡的方式有关。研究人员推测,消化蜂蜡和降解聚乙烯涉及破坏相似类型的化学键。
人们对蜡虫进行商业化养殖主要是把它们用作鱼饵。
“蜂蜡是一种聚合物,可以算是某种‘天然塑料’,它的化学结构跟聚乙烯差不多。”这项研究的负责人费德丽卡·伯特柯西尼说道,“这种毛虫能够产生某种破坏聚乙烯化学键的物质,或许是在其唾液腺中,也有可能是肠道内的共生细菌。我们的下一步将是试图识别降解反应中的分子过程,看看我们能不能分离出发挥作用的物质。”
这项研究有可能让人们找到大规模降解塑料垃圾的方法,那些垃圾正在大量流入河流和海洋,对环境和野生动物构成威胁。低密度的聚乙烯塑料袋需要大约100年才能完全自然降解,而那些坚固耐用的塑料袋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翻译:何无鱼
来源:W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