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端
美国众议院院长佩洛西亚洲之行,包不包括台湾,行前,迷离恍惚;行中,琢磨不定;最后,不顾大陆的严正警告,终于落台。
在大陆铺天盖地的声讨中,用的最多的一个词是“窜访”。“窜”,繁体字作“竄”,本义表老鼠隐匿在洞穴,如窜匿、窜伏;也可表老鼠离开洞穴,没有了庇护之所,怕其他动物和人追杀,慌不择路,到处流窜。大陆用“窜访”,意图正表佩洛西像过街老鼠,从美国洞穴中窜出,在中国的围追堵截下,能否安全窜进台湾这个洞穴。
这词一出,惊世骇俗。一是事件本身,一是汉语原本没有“窜访”一词,完全是最新创制。8月3日,比利时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发布严正声明,用的词是“串访”。此词,从语义、语用及历史传承讲,相当顺畅,本该是正确用法,但,新华社、《人民日报》,尤其是外交部针对佩洛西窜台的反制措施,大部分的用词都是“窜访”,并逐渐呈一统天下之势。
汉语的正确与否,先放一边。最先难住的,是对外宣传的精英们。佩洛西是8月3日晚上十点四十多抵台的,本身天就黑,迎接的,也不敢开亮灯,活动基本在黑灯瞎火中进行。有人用“dark visit”翻译,“黑访”,黑,虽兼顾场景客观之黑和非法访台之主观认定之黑,偷偷摸摸有了,但没有表达出讥讽的含义。用“dirty visit”,肮脏的访问,含义太简单、笼统,直接放弃。同样的“nasty visit”,也是肮脏的访问,放弃。有高人想到,“窜访”的核心在“老鼠”,就用“mousey visit”一词,用英语老鼠(mouse)的形容词性,好是好了一点,但中国政府义正辞严的气势还是没法完整表述出来。
中国的外宣精英犯难,美英以英语为母语,对汉语的博大精深更难以把握。关键是,不论用什么词,都不能精准对接汉语的“窜访”。《纽约时报》干脆直接使用汉语拼音“Cuanfang”,老外们自然看不懂,就加注释说明:The Chinese word used in the official statements for "visit ",说明中方对佩洛西访台的官方用词是“窜访。”含义:connotes a sneaky or illicit encounter,not an aboveboard meeting。中文意思是:这是一次偷偷摸摸的不正当的接触,而非上得了台面的会晤。
回过头说汉语,汉语用现成的“串访”一词,符合语义、语用规则。现在用的“窜台”,与“串门、串岗、串花街”,语法结构一样,语义也一样。考试时,你若写成“窜门、窜岗、窜花街”都算错。有人说走街串巷之串,没有多少贬义,实则不然,“串行、串味、串换、串通一气、串供、串诈、串骗”,客观上就指错误地连接,主观上就指坏人的勾通、勾结。林则徐到虎门禁烟,《密拿汉奸札稿》:“缘外夷鸦片之得以私售,皆由内地奸民多方勾串,以致蔓延日广,流毒日深。”郑观应《盛世危言•贩奴》:“今中外辑睦有年,无分畛域,而竟任彼勾串奸商,为此违例害人之举。”这“勾串”,也是暗中勾搭串联干坏事。“串女”,乱搞男女关系的女人。“串秧”,不同品种的动物或植物杂交,改变原来的品种。“串串狗”,非完全正统的杂交狗。“串话”,在打电话时相当于串音。这些都有非正当、非正统掺杂的意思。
“串访”,串,有闲串(逛)(大街)、串游台湾、访问台湾的意思。与过去很少用的表示“挨次访问”的意思不同。若说佩洛西的整个亚洲之行,用“串访”,十分恰当。单独说台湾,中国大陆觉得用“串访”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愤怒、鄙夷、讥讽,遂偏离常规,另外创制“窜访”。
这事,类同于当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表达两岸未来,没用“远景”,而使用了大陆人从来不用的“愿景”。初始,人们觉得不对,但细琢磨,又觉意味深长,后来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就正式收录。
这是重大政治事件推动产生的新词,特定意味明显,主观大于客观,不能随意偏离词的语义,任意扩展。佩洛西是“窜台”,你的同学“串位”,同事“串岗”,你若写成“窜位、窜岗”,意思上你可以狡辩,但照样判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