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有星空 夜色更精彩#月球,地球的邻居。从地球诞生一开始,就兢兢业业的作为卫星伴随着地球一路走来。它,清冷而美丽,承载了人类太多的情怀与好奇。从嫦娥奔月到“阿波罗”登月,再到“嫦娥四号”探测器降落在月球背面,人类在一步步揭开月球的奥秘。同时也发现,月球上没有叫“广寒”的宫殿,却有着广阔的“海洋”,环形的山峰,形貌各异的撞击坑和一片片高地。
超级月亮。
首张月球表面3D地形图,来自NASA。
汪洋大海在天气良好的时候,我们遥望月球,就可以看到暗色的区域,这就是月球的“海洋”。
说到月海,就不得不提物理书的好朋友——伽利略。伽利略是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太空的人类。1609年5月,他听到荷兰有人发明了一种能看到远方的“魔镜”,就立马回到了实验室。3个月后,他使用自己磨制的镜片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望远镜。但他没有把望远镜用作看看美景的玩具,而是指向了星空。
伽利略和他发明的望远镜。
而当他把目光移向月球时,不想却看到了月球“丑陋”的一面。那个清冷美丽,时而娇小,时而圆润的月亮,在望远镜里,却变成了坑坑洼洼,千疮百孔的“麻脸”。伽利略观察那些暗色的区域时,自然的与地球进行了对比,认为是月球上的海洋,称之为“月海”。
伽利略手绘的月球地图。
其实,月球上一滴水都没有,月海是月球上的广阔平原,它的表面覆盖着一层玄武岩,叫做月海玄武岩。有趣的是,这种岩石和地球上海洋下的岩石是相同的。整个月球上有22个“海”,分布非常不均一,只有3个分布在月球的背面。最大的月海叫“风暴洋”,有半个多中国那么大。最深的月海有6000多米。
月球正面的月海分布图。
阿波罗飞船拍摄的月海照片。
月海地形低洼平坦,因此十分适合月球探测器的着落。6次“阿波罗”飞船登月地点都是在月海,月海上也就留下了一串串脚印。
月海上的人类脚印。
撞痕累累的环形山伽利略不止发现了月海,还看到了许多环状的山峰,中间有个深坑,伽利略叫它们称之为环形山。大部分环形山是撞击坑的边缘,数量有5万多个。环形山大多数以著名的学者名字命名,其中有8座以我国学者名字命名。
亚里士多德环形山。
第谷环形山。
而撞击坑的分布十分广泛,形态各异。或大或小,或深或浅,或简单或复杂。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位于月球背面的艾肯盆地,艾肯盆地直径约2500公里,是太阳系中最大的陨石坑。
密密麻麻的撞击坑。
撞击坑链。
艾肯盆地中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撞击坑,其中有一个撞击坑就因“嫦娥四号”的拜访而变得与众不同。它就是冯卡门撞击坑,是“嫦娥四号”探测器降落的地方。
降落在冯卡门撞击坑的“嫦娥四号”探测器。
环形山和撞击坑是如何形成的了?答案就是小行星的撞击。月球没有大气层,小行星的运动速度不会受到阻碍,同时撞击坑形成之后,破坏退化的速度很慢,能够最大的限度的保留下来。小行星这一撞,月貌失去了花荣,形成了千张面孔的撞击坑。
撞击坑的形成。
高地月球上的高地,也叫月陆,它是高于月海的地区,是月球的山区。月陆的分布并不均匀,在月球正面,和月海的面积大致相等。在月球背面,月陆的面积比月海大的多。月陆上峰峦起伏,山脉横贯,有丘陵也有沟壑。因为比月海高,能够反射更多的太阳光,所以看起来比较明亮。
月陆、环形山和撞击坑。
阿波罗10号拍摄到的月表地堑-阿里亚代乌斯月溪。
和月海不同,主要组成月陆的岩石叫做斜长岩,这种岩石在地球上十分稀少。月陆上还有一种特殊的岩石,十分富集钾、磷和稀土,叫做克里普岩,这种岩石不存在于地球上,是的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由于月陆较高,更容易受到撞击,60%以上的月陆岩石都因撞击破碎,部分熔融而胶结成为角砾岩。
克里普岩。
斜长岩。
美国月球勘测者7号拍摄的多幅照片的合成图,展示了月球第谷北部绵延起伏的高地景象。远处是丘陵和沟壑。
总结月球不是我们看上去那么简单,其上有丰富多彩的地形,有月海,有环形山,有撞击坑,还有月球高地。这些不同地貌单元共同组成了明暗相间的月球,等待人类的进一步探索。
我是@山中岩,分享地球和宇宙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