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初六俗称“天贶节”,意为天赐节。传说唐僧历尽八十一难好不容易从西天取来佛经,在返回途中经大海时佛经堕入海中,为水所湿。皇天得知,感其艰辛,便在六月六日赐以火晴天气,将唐僧被水淹湿的佛经全部晒干,于是民间便有了“天贶节”这个节俗。这个节日成为晒书曝衣日。明代沈德符《野获编》云:“六月六日,内府皇史成(即藏书室)曝列圣实录曝晒书帙衣裘,以杀蛀虫。”民间老百姓无不翻箱倒柜晒衣物,晒书籍,他们相信晒了不会虫蛀。
有的地方称这天为猫狗生日,故将家养的猫狗捉到河中沐浴以防疰夏。由于这天是猫狗沐浴日,人类须避让。民间也有人不回避而闹笑话的。古时候,有位叫毛栗庵的人去看望朋友杨南峰,恰巧杨在沐浴,毛不得见。过了两个月,杨南峰去拜访毛栗庵,正巧毛也在沐浴,杨不得见。杨南峰感到纳闷,便在毛家门上写了一首打油诗:“君来拜我我沐浴,我来拜君君沐浴。君拜我时四月八,我拜君时六月六。”这是说四月八日是浴佛节,我沐浴正当其时,享受佛祖待遇;六月六日是猫狗沐浴日,你在这天沐浴就属猫狗一类了。这当然是朋友之间的调侃。
六月六日,按节气来讲已近伏天,气候炎热干燥,雨水稀少,往往会出现干旱。古人对天气变化的情况不甚了解,干旱一旦出现,便少不了向上天求雨。
首先是向龙王求雨,因为人们笃信龙王是天上分管下雨的神。本书中“二月二日龙抬头”一节,就讲到了人们向龙王求雨的故事。其次,向玉皇大帝、河伯诸神祈雨。笔者家乡沔阳,求雨的对象和方式也甚有趣,其活动形式有如下种种:
迎天火菩萨。迎神时,将庙里的火神菩萨搬了下来供在方桌上,用4人或8人抬着游乡。人们认为干旱是火神主事,将火神抬到各家各户门前,每户对火神泼一盆水,央他收旱降雨。
扳土龙。扳土龙一般是在大旱年头。其龙身高一米多,长约三十米。扳龙时,搭起大台,请道士做法事,意思是晒龙,龙怕晒,一晒它就会降雨。“土龙致雨”,本是汉代人的信仰,至今仍在乡里流行,古朴的民俗,真是一块难以风化的活化石。
迎狗老爷。即给一只狗穿衣戴冠,绑在婴儿坐的哺椅上抬着游乡。意思是游狗逗人笑,狗笑天就阴,天阴就会下雨。据说抗战时期有一年天旱,因为抗日的需要,殉都被打死了,无狗迎神怎么办,人们就把一个瘦得像猴子的药铺店里的小二请来,装扮成狗老爷,抬着游乡,人们笑得前仰后合。
在湖北鄂西山区,土家族人求雨则是赶旱魃。“旱魃”是何物?据传说,“魃”是黄帝的女儿,住在系昆山的共工之台上,常穿一件青衣服,模样并不漂亮,据说还是个秃头。但她的身体内却装满了大量的“热能”。她停留的地方,总是晴空千里,滴雨全无。人们受她的灾害极大,都非常痛恨她:叫她做“旱魃”。她被人们赶来赶去,成了最不受欢迎的人物。汉代东方朔新撰《神异经》一书中也说道:“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之国大旱,一名格子。遇之者,投诸厕中乃死,旱灾消。”
土家人每当久旱不雨,就用稻草扎成草人,安上一个倒生的鼻子,糊上白纸,让它站在晒场当中。这个稻人就是“旱魃”。于是,全村男女老少都穿着白衣服,一齐出动,用桶挑水、用盆端水,围着稻草人成一个大圆圈,人们在这大圆圈里,敲锣打鼓,跳起摆手舞,做出种种驱赶稻草人的动作。然后,又围着稻草人,向它身上戽水,尤其是淋它的头,灌它的鼻子。据说只要能把它的鼻孔灌满,“旱魃”就会被淹死,天也就不旱了。传说旱魃最怕白色,最怕锣声,土家人就用这种方法来制服它。
百姓如此求雨,官府行为如何?兹撷取一例。奉系军阀张宗昌统治山东时,恰遇全省大旱,遍地庄稼枯干。于是,他率领省府主席及各厅、道官员赴龙王庙求雨,并下令济南全城禁屠,家家门前插柳。可是,老天就是不下雨,张宗昌恼怒不已,命令军队用大炮向天猛轰,一时间,炮火轰鸣,震天动地。后来,他见炮打也不行,就在千佛山举火烧空,仍然无济于事。看来,在自然灾害面前,采用迷信的方法去消灾,是无济于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