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上元节、灯节。是夜,张灯结彩,猜灯谜,观焰火,吃元宵,赏月赋诗,相沿成习。隋、唐、宋以来,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载:"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参加歌舞得常达万人,自昏达旦,至晦面罢。过罢年以后的节日中,正月士五是特别热闹的节日。人们过年的余兴未尽,又迎来了灯节。人们把正月十五当小年过,一是吃扁食,二是点灯盏。这天晚上吃罢饭后,各家各户开始点灯花。将预先用绵纸做成的直径二三厘米的数十个甚至上在个灯蓊,盛在碗里,倒入香油搅拌,用筷子夹出点燃,门礅上、石条上、平棚上、墙头上、水道眼儿、厨房、门旮旯、院落四周、中间、门里门外,到处都放着点燃的灯花,灯光如昼,清香扑鼻。地上灯花起舞,天上明月高照,群星闪烁,使人有一种子如入仙境之感。1950年以后,随着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汉族民间开始耍灯笼,有转灯、龙灯、花环灯、跑马灯、沙灯、丰收灯,并且向神化偶像灯发展,奇巧百出,五彩缤纷。尤其是县城,文化馆组织的灯展更为精彩,观灯的人群水泄不通。
十五这一天的烟火也十份壮观。烟火由汉族民间各区以一个大村为首筹办,十五前开"点老杆"。老杆上的各种做事,都用烟火表现。届时,远远近近男女老少,观者如集。老杆一点,两个多小时才能完结,上元这天,汉族民间的各种文艺活动出串演比赛,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