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单单是影视剧,还有小说、散文等文章中,甚至包括歌词里,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三皇五帝”。我们也都知道,这是对上古时期一些首领的合称,而“皇帝”一词也是从这里来的,秦始皇认为自己功德高过三皇盖过五帝,因此称呼为皇帝。那么,三皇五帝究竟指的是那些人?为什么要将他们合在一起称呼呢?
事实上,对于三皇五帝,有很多个版本的说法,这里简单列举几种。单单是在《史记》中,司马迁就记载了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天皇、地皇、泰皇”,另一种则是“天皇、地皇、人皇”。而在《尚书大传》《春秋运斗枢》《三字经》中的说法虽然不一,但是总归逃不掉这样几个人:燧人、伏羲、女娲、神农、黄帝、共工、祝融等。
而至于五帝,《世本》、《大戴礼记》、《史记·五帝本纪》认为,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礼记·月令》认为应该是大皞(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说法是将神话中的五方天神作为五帝,分别是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皞、北方颛顼、中央黄帝。
其实,三皇五帝在上古时期,并不是“帝王”,当时他们只是一些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部落首领,最开始的人们也许并没有后世封建社会那种对皇帝的敬畏,而首领们也没有人们必须听从自己的发号施令的状态,后人为了敬奉他们,才将他们称作“皇”或者“帝”,这便有了日后“皇帝”的由来。
三皇五帝为人们做出过什么样的贡献,我们都很清楚,在这里就不一一述说了。
其实,他们虽然在史书上被记载了下来,但毕竟是时隔了上千年的史书,第一,作者不可能亲眼见过这些人物,第二,这些故事一听就像是神话传说,怎么也不太可能让人相信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或许是因为古人没有办法对一些现象作出解释,因此虚拟出了这些人物,无论是什么,只要是神做出来的,那就可以被解释了。
但不管是真实还是神话,都是古人对上古时期的一种想象,不论是真是假,他们也都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不可抹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