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作为园林的要素之一是中国园林的特点,已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园林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苑、囿中的台榭。魏晋以后,在中国自然山水园中,自然景观是主要观赏对象,因此建筑要和自然环境相协调,体现出诗情画意,使人在建筑中更好的体会自然之美。同时自然环境有了建筑的装点往往更加富有情趣。所以中国园林建筑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同自然景观融洽和谐。
中国最早的造园专著《园冶》对园林建筑与其他园林要素之间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园冶》共十章,其中专讲园林建筑的有《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等六章。
中国的现代园林建筑在使用功能上与古代园林建筑已有很大的不同。公园已取代过去的私园成为主要的园林形式。园林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园、风景区、城市绿地、宾馆庭园乃至机关、工厂之中。
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使我国文化产业孕育着产生巨大财富的机遇,文化产业吸引投资的领域不断扩大。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事业。通过政府主导,引导多元投入,各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日趋多样化,多元投入机制正在形成。园林古建筑行业携“文化产业”和“城市绿化”两个概念,进来受到更多商家的追捧。
园林古建筑行业作为受固定资产影响较大的行业,在城镇化进程的大背景下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以大唐芙蓉园为代表的城市园林古建筑运营模式、以宋城文化为代表的影视文化园林古建筑运营模式纷纷取得超额收益,并得到业界认可。与此同时,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促使全社会日益重视生态环境。
2001-2010年,全国城市绿化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投资额从163.2亿元增加至1235.90亿元,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2%左右,充分显示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2010年,中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149.45万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22%,绿地率34.17%,城市人均拥有公园绿地面积10.66平方米。
园林古建筑不但能很好的继承了传统文化,也对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振兴文化产业并更加强调环境保护的大趋势下,园林古建筑也将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
园林绿化能够美化、改善人居环境,这已是所有人的共识。随着各地园林绿化水平的提高,园林绿化在功能上也有了新的拓展。植物在养生、医疗、环保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比如利用植物营造一种隐性的围墙,增加住宅的私密性;位于高速公路附近的小区,可以利用植物打造绿色的屏障,使得车内的人在高速公路上无法看到小区,同时也起到隔音、降噪的作用。
新建的园林项目都有更大的绿量要求,过去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是“现在栽树,现在乘凉”,通过加大绿量可以快速改变城市面貌。
园林绿化对植物多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植物的多样性能带来景观的多样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厦门一个小区所用植物就高达200多种,东北高寒地区有的公园应用的植物品种也达到8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