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玛,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地方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查玛是藏传佛教为了弘扬佛法、传播教义、坚定信念、阻止邪恶诱惑而举行的一种原始宗教仪式,后逐渐演变成一种包含舞蹈、音乐、诗歌、美术、油塑、木偶等的综合性宗教艺术。查玛随着宗喀巴所创建的黄教传入内蒙古,在内蒙古流传已有四百多年。
历史渊源
查玛舞,源于藏传佛教,是蒙、藏宗教文化交流的产物。
清朝康熙年间(1682年),查玛舞是随藏传佛教传入中国的。蒙古勒津首先跳查玛的是海州庙,后来在瑞应寺得到发展,并在蒙古勒津的大小寺庙中传播。在蒙古勒津较有名的60余座寺庙中,均举办过查玛法会。
民国时期,袁世凯、蒋介石等均采取了扶持蒙古地区佛教的政策,保留甚至提升了上层喇嘛的特权,使蒙古地区的佛教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还新建了不少寺院。在一些大的寺院中,每逢庙会,还要举办一些包括查玛舞在内的佛事活动。
20世纪50年代,由于蒙古地区多为和平解放,因此,多数寺院没有被战争破坏,喇嘛僧人也没有受到大的冲击。这期间,高尼格尔扎布就是历代跳查玛的“查玛”师之一。
每年正月十四、十五两日,在郭尔罗斯王爷府附近的阿拉街庙(崇化禧宁寺)举行查玛舞会,也称“跳鬼”。
舞蹈特色
表演形式
查玛表演形式有三种。
一是经堂查玛:表演者2至4人,于经堂诵经时主要通过手势动作对佛进行功德礼费。
二是米拉查玛:在召寺前广场搭台表演。人物有米拉、黑白老头、狗、鹿(均由人扮演)等,以说、唱、舞、乐的形式,阐述米拉撇家弃业,苦意修行,云游四方,传播佛理,终成正果的故事。
三是广场查玛:在大雄宝殿前广场上表演。人物众多,程式固定。
舞蹈组成
包括内查玛、外查玛、索日扎拉火(也称送祟)3个部分组成。
“内查玛”中的“内”是指寺院的殿堂内进行的乐舞表演,一般为1至4人。
“外查玛”中的“外”是指殿堂之外,也称“呼日耶查玛”(广场查玛),表演的人数较多,规模大。
“索日扎喇火”中“索日”是象征魔鬼的面俑,“扎喇火”是迎请的意思,在这一部分中主要是焚烧“魔鬼”,以此来象征破除所有魔障。
服装特征
21(1绿、10黄、10白)达茹哈额和(度母),即菩萨面具凉帽,也称黄色鸡冠帽,帽顶用薄铁制成,顶杆头为“额其尔”(金刚橛),帽顶两侧如同烈火燃烧之火焰纹,有镜和铃铛。服装有黄色内衣,红色偏衫,黑缎子长袍上有红、黄花纹,沿衣襟有“额其尔”法器纹,五彩衣袖宽约2尺,长约3尺,上有红色花纹。
衣面上挂有“呀苏尼其木格”(用串珠串成的三角形和八角形骨片),跳跃之时发出“哒哒”的响声。脚穿青缎子红色靴子。道具为一手持“普茹布”(橛),一头是“额其尔”,另一头是叉,长约50厘米;另一手持“套德瓦”(盛血头骨碗)。
拉哈姆,即吉祥天母5位,五色三眼巨口,人头面,再加僧通嘎(狮神)、玛特尔(鳄鱼神)7位的服装,七彩蟒袍,袖上有叶片,有披肩串珠,胸带护心镜。帽子上有“额其尔”和顶珠,扎有七色绫子,脚穿黑色靴子。道具有锤、叉、刀钩、钺刀、剑、钺、斧。
阿修罗,即飞天二位的面具,头顶螺型人面头,红、黄各一个。服装为红黄水纹蟒袍、披肩,一位穿蓝、绿,一位穿黑、黄,带护心镜,脚穿红靴子。
贡布,即六臂护法神5位的面具,三眼人面头,狞眉怒目。五种颜色的冠顶有“额其尔”,额上有5个骷髅,头发为红色,有五彩绫子飘带,耳垂一对大金环。脚蹬黑色靴子。服装有绣花蓝色蟒袍,五彩花缎披肩,前后有串珠。道具为左手持金刚橛,右手执钺斧。
额日布黑,即蝴蝶4位的面具,白色圆脸巨嘴,面带笑容,额上有5个骷髅人头骨,冠顶竖着塔形宝珠,周围绒珠晃动。服装有白色短裤带红扣,手套连袖筒,白靴子连筒裤,裙子为五色绸子。手套带长指甲,跳时有响动。
却吉扎拉布,即阎魔护法神,也称阎罗王5位的面具,五色三眼水牛形头面,长有犄角和红发,额头有5个骷髅形人头骨,冠顶有“额其尔”,耳环加铃铛。服装为黄色蟒袍上绣有龙凤纹,水纹衣襟,五色绸缎披肩,铠甲围腰,前后有串珠。身上亦挂有“呀苏尼其木格”,脚穿绣花战靴,一手持“布鲁”,一手持“绢索”。
宝古玛赫,即牛鹿二神面具,鹿紫色,有角有毛;牛蓝色,有角有毛,耳垂铃铛。服装为鹿是白色水纹蟒袍;牛,绿蓝色水纹蟒袍。鹿、牛均有披肩、串珠。脚穿黑色薄底靴子。手持“布鲁”、短刀和矛。豪依迈,即骷髅二位的面具,白色骷髅形面具,眼窝红而塌陷。服装有白色短碧褂,裤腿上有烈火焰纹,红色短裙带铃铛。脚穿白色薄底靴子,带小铃铛,手持棒子约1尺余长。
高尼格尔面具为白色三眼人头面具,巨口獠牙,相貌凶威,怒发冲上,额头上有5个骷髅头饰,大耳环。服装同“贡布”。脚穿黑靴子,手持“普日布”。
嘎茹帝,即大鹏1位的面具,三眼凤头,有角,口叼绿蛇,顶上有红毛,带五彩绫子。服装为紫红色水纹蟒袍,带翅膀,有披肩、串珠。脚穿红色薄底靴子。手持摇铃和“额其尔”。
弥勒菩萨,即布袋僧,也有叫“哈兴汗”的。他有6子。这7位均戴大头人面具。僧袍上带有串珠,脚穿红靴子。
角色分工
查玛舞扮演的人物共分8组:第一组是二十一度母(蒙古语称“达喇额客”);第二组是鹿神(蒙古语称“宝格”);第三组是海螺神(蒙古语称“阿斯尔”);第四组是八部鬼众(蒙古语称“额尔伯亥”);第五组是四厉鬼(蒙古语称“都呼莫”);第六组是七煞神(蒙古语称“道格失得”);第七组是阎王(蒙古语称“额尔勒格汗”);第八组是老翁(蒙古语称“额布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