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整个考古工作,遵循技术路线,不仅重视墓葬本体的发掘,而且十分注重墓园的结构和要素,同时还特别注意弄清墓地与紫金城的关系,及其与周边墓葬群的相互关系。在考古工作的不同阶段,不仅制定了详细的发掘方案和预案,而且在每一个阶段都有预判,从而保证了整个发掘工作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
第二,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始终将文物的现场保护摆在首位,文保专家与考古人员紧密合作,提出合理预案,共同参与到文物提取和保护工作中;广泛采用实验室考古套箱提取的方法,有效保护脆弱质文物和埋藏情况复杂的文物;提取出的文物经现场应急保护处置后,才进入工地文物保护工作用房,实施专门保护。
第三,此次发掘不是单纯地发掘墓葬本身而是将墓葬发掘与今后的展示利用通盘考虑,与大遗址保护有机联系起来,并借展示和利用的契机为申报文化遗产创造条件。
第四,海昏侯墓考古工作在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现场指导下,集全国各方面专家之力,特别是高校与科研单位的全面介入,现代高、新科技手段的广泛运用,保证了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展示利用的权威、规范和科学性。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荆州文物保护中心、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参与了实验室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纺织品、金属器、漆木器、简牍、漆皮陶等文物保护方案设计与实施。地理信息系统(GIS系统)、航空拍摄、三维扫描、延时摄影、数据库建设等数字化采集和记录工作,在整个考古和保护过程中得到广泛运用。
专家认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墓园结构之完整、布局之清晰、保存之完好,拥有祭祀体系,为迄今所罕见,对于研究西汉列侯墓园的园寝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座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本体规模宏大,椁室设计严密、结构复杂、功能清晰明确,对于研究、认识西汉列侯等级葬制具有重大价值;迄今已出土的1万余件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以紫金城城址、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和平民墓地等为核心的海昏侯国一系列重要遗存,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遗址单元,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是重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研究和展示利用价值。
根据文献记载,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地处文献记载西汉昌邑王(海昏侯)刘贺的封地,历史背景清楚。大量的出土文物,完整的墓园结构,高等级的建筑遗迹,鲜明的墓葬特点,明确的墓地与都邑位置关系,组成了关于墓主身份的多重证据链。特别是出土木牍、金饼上墨书“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十月”、“元康四年六月”的文字,主棺柩内棺里出土的写有“刘贺”名字的玉印,清楚表明墓主是西汉时期第一代海昏侯刘贺,他曾经是西汉历史上第九个皇帝和第二代昌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