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国引入中原农耕技术与先进文化,使岭南地区迅速从百越征战、刀耕火种的氏族社会平稳进入农耕文明时代,同时又将异域文化和海洋文化引进岭南以至中原地区,开启岭南文明千年辉煌。
语言文字
岭南越族居民,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语言。这种语言与中原地区汉族的语言有很大的差异,以至汉、越民族因语言歧异难以沟通交流,须”重译乃通”。
秦统一岭南后,在岭南设郡县以治之,使用秦朝统一的文字——秦篆。南越国时期,秦篆文字在岭南地区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并成为南越国的官方文字。
音乐舞蹈
音乐
南越国时,有一种叫“越讴”的音乐较为流行,并传至中原地区。
南越乐器种类多,地方特色浓厚可分为以下几类:
金类:钟、钲、勾鑃、铎、铃、錞于、铜鼓等。
石类:主要是石磬。
土类:响器,有扁圆和鱼形两种,以泥捏作两片再合成空心鱼形或扁圆形烧成,质硬,内装沙砾,摇动可出响声,为舞蹈作拍节之乐器,其作用应与汉代同期的“节”或现代轻音乐乐器中的“沙锤”近似。
革类:主要是鼓。
丝类:琴、瑟、越筑、卧箜篌等。
木类:柷、夯杵。
匏类:主要是笙和竽。
竹类:主要为竹笛。
舞蹈
从出土文物看,南越舞蹈既有“越式舞”,又有中原的“杂舞”:
越式舞:目前南越国所见的越式舞与周代宫廷流行的大舞和小舞不仅姿态相近,且也多与祭祀有关。主要可分为翔鹭舞、羽舞、武舞、芦笙舞、建鼓舞、盘鼓舞、群舞、杵臼舞等。
汉式舞:南越的汉式舞目前仅见“长袖舞”一种。
纹饰
南越国时的汉越两大类别的陶器其纹饰大多较为繁杂而富于变化,通常一器都施多种花纹,某几种花纹常配于某几种陶器上,从而形成器型与纹饰之间一定的配合施用关系。
在各种纹饰中占主体的是印纹和划纹,其构图基本上都是一种几何形的图案。常见的纹饰有绳纹、方格纹、米字形方格纹、几何图形戳印纹、弦纹、绹纹、水波纹、锯齿纹、篦纹、涡点纹、鳞纹等,种类很多。
南越国陶器的彩绘多施于鼎、盒、壶、钫、熏炉等汉式陶器上,数量不多。大体以朱绘为主,黄白二色多为底色,黑色作勾勒用。这种彩绘的纹饰大多是卷云纹,间或也有水波纹。
铜器装饰图案
南越国的铜器花纹总的来说呈现出一种汉、越、楚诸文化因素并存的风貌,且纹饰的精美和繁缛居各类器物之首。
这时的铜器花纹图案可分为铸印和彩绘两种,纹饰中既有谷纹、瓣叶纹、摺带纹、八角星纹、涡纹等代表百越传统文化的几何形图案,又有饕餮纹、山字纹、龙纹、勾连雷纹、蟠虺纹、卷云纹等中原汉文化的因素。
并且这时南越的铜器还多见以雕铸手法制成的各种动物和人物形态,姿态十分逼真动人。此外,在南越国的铜镜、戟等器物上还见有用错金银,镶嵌红铜、绿松石等手法构成的乳钉、花瓣纹及几何图形等图案。
玉器装饰图案
南越玉器的纹饰和图案多与铜、陶器近似,采用几何纹饰及汉式诸纹,有谷纹、涡纹、蒲纹、龙纹、凤纹、兽面纹、鹦鹉纹、云纹、勾连雷纹、柿蒂形纹、弦纹、绞索纹、鳞纹等。
但此时南越玉器的总体造型则大多是以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镂空、圆雕、双面透雕等雕刻工艺制作的各种人物与动物的立体造型,并多与金属、漆工钿工结合以错金嵌玉诸手法组成装饰纹样。
金银器纹饰
多用锤鍱、焊接工艺构成整体造型。
漆器装饰图案
南越漆器大多表里髹漆,一般外表髹黑漆,内里髹红漆,然后再在黑地上施彩绘,采用的颜色多以红、白为主,也有绿、墨绿、褐、黄、金色等。
装饰花纹主要有三种,一为几何云纹、方连纹、B型纹等几何纹;二为云纹、凤纹、卷云纹等;第三类是目前仅见于南越中心地区,即广州一带的特有写生动物类图案,如鱼纹、龟纹、蝉纹、犀牛纹等。
丝织品花纹
南越国丝织品的纹饰一般是采用印染、刺绣和绘画三种方法构成的。花纹大致有云气纹类和几何纹类两类,风格皆与中原近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