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古代女子有哪些运动

发布时间:2021-06-22 09:55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民间习俗 > 手机阅读

中国古代女子也运动,且她们的项目以灵巧性为主、以趣味性见长,都有哪些运动呢?

古代女子有哪些运动

一、蹴鞠

有说蹴鞠为黄帝所创,有称与兵事有关:“蹹鞠,兵势也,所以练武事,知其材也。”

从“鞠”的早期形态上看,我们猜想,蹴鞠的起源应该与原始民族的狩猎生活有关,古时“鞠”即“毬”字,“蹴鞠”曰“戏毬”。

早期的“鞠”是结毛而成,后用以毛填充的皮囊,再后才有充气的皮球。

蹴鞠很早就流行于民间。纵横家苏秦看到了齐国都城临淄的富庶,百姓的娱乐生活也很丰富,“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蹹鞠者”,其中之“蹹鞠”就是蹴鞠。此后,蹴鞠传承了下来:在军队,是“陈力之事”;在民间,则“穷巷蹹鞠”。

到了明朝,曾颁布“下棋打双陆的断手,蹴圆的卸脚”的圣旨,于是蹴鞠活动日渐衰微,至清代中叶,就基本上绝迹了。

女子蹴鞠早见于汉代画像石中,至隋唐时,成为一时之风尚。

有记载,后宫女子擅长“白打”,突厥女子流行“踏鞠”。民间女子,有梳着三鬟髻的,年仅十七八岁,穿得破破烂烂,脚上穿着一双木屐,站在路边的槐树下,遇到军中少年蹴鞠,她竟可接而踢之,把蹴鞠踢上数丈之高。

到了宋代,甚至有了女子蹴鞠队。有一女子队,共有一百五十三人,衣四色,绣花宽衫还系着织锦腰带,踢起绣球来,可以“球不离足,足不离球”。

明代女子蹴鞠高手彭云秀精通十六种踢法,可以全身触球而球不坠地。

二、秋千

士女炫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曰“秋千”。楚俗亦谓之“施钩”。

有关秋千的起源,一说是北方匈奴人的创造,春秋时齐桓公北伐,才传入中原。

一说是汉武帝时的后宫之戏。汉武帝后宫有绳戏,本来叫“千秋”,是为汉武帝祝寿的。后来“千秋”讹传为“秋千”,“秋千”一词才流传了下来。

隋唐之后,秋千风行民间,有“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之句。

秋千类型多样,有荡秋千、纺车秋千、磨秋千、磨担秋千等。流传最广的则是荡秋千。不过,古人荡秋千与今不同,他们可是站在秋千上。

秋千为古代女子所钟爱。汉时,北方游牧民族喜欢学习轻捷矫健的姿态,每当寒食节就戏秋千。后来,中原女子学之,是用彩色绳子悬在树上立架。

唐代时盛行于后宫。天宝年间,宫中每到寒食节,纷纷竖起秋千,让宫嫔们戏笑玩耍,作为宴会上的娱乐,皇帝直呼秋千为“半仙之戏”。

古人认为,女子荡秋千既可“摆疥”,也可“释闺怨”。

三、毽子

毽,抛足之戏具也。踢着踢着就成了流行

按宋人高承的说法,踢毽子是“蹴鞠之遗事”。如果这一说法属实,踢毽子与蹴鞠一样古老。

至汉魏六朝时,人们踢毽子的技艺已相当娴熟。北魏有个高僧,在路过洛阳天街时,见十二岁少年慧光在井栏边反踢毽子,一连五百,众人喧然。反踢就是用脚外侧踢,也叫“拐子”。

至唐宋时,毽子踢法更为多样。孩子们“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鞬子”,三五成群地边走边踢,还研究出了各种玩法,有“里外廉、拖枪、耸膝、突肚、佛顶珠、剪刀、拐子”等各种踢法。

到了清代,有人更以踢毽子为业,毽子一会儿到脸上,一会儿到头上,一会儿在胸上,一会儿去背上,随着他起起伏伏、转来转去,就是不掉下来,堪称“博戏中之绝技”。女孩尤爱踢毽子。

踢毽子趣味性强,运动量大小可控,为妇女尤其是女孩子所喜爱。清人李声振就记录过:把鸡毛绑在钱眼上,几个人轮流踢,“名曰‘攒花’,幼女之戏也”。

四、风筝

风筝,纸鸢,又名风鸢。

宋人高承《事物纪原》称纸鸢是汉将韩信所作:刘邦建汉后,陈豨(xī)造反。韩信与陈豨交厚,欲为内应,制作了纸鸢,想用它丈量未央宫的远近距离,以便闯入宫中捉拿刘邦。计谋未得逞,陈豨和韩信皆被杀身亡。

事实上,风筝的前身是“木鸢”,也叫“飞鹊”。有一种说法,最早的木鸢是为刺探情报而作,公输般就作了木鸢来窥视宋城,而且据说还能“飞天三日不下”。

一直到五代时期,纸鸢才演变成真正的游戏。五代汉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在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吹进来,竹笛能发出筝鸣一样的声音,于是俗称“风筝”,此后风行全国。

放风筝讲究季节。北方一般从元宵节后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明节。所以也把清明节称为“风筝节”。清人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清明扫墓时,全城男女出动,带着纸鸢线轴,祭扫完毕后就在坟前“施放较胜”,实为盛事。

风筝种类多样。据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京师十月以后,大街小巷就出现了风筝、毽儿等物。风筝是用竹子为骨架,再用纸糊在上面,有仙鹤、孔雀、沙雁、飞虎等各种形状,十分精美。

放风筝为妇女、儿童所喜好。古人认为,放风筝有益小孩健康,小孩张口抬头张望风筝的时候,可以“泄内热”。清人富察敦崇亦认为放风筝最能清目。

五、跳绳

   跳绳,唐朝时称“透索”,宋元时称“跳索”或“跳白(百)索”,清代称“绳飞”,跳绳是民国以后的叫法。

据宋人高承《事物纪原》记载,过去夏至会以朱索装饰门户,以止恶气,“今有百索,即朱索之遗事也”。也就是说,后世的“百索”是由止恶气的朱索演化而来的。

跳绳是儿童特别是女孩子喜爱的运动。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民风》中介绍了北京地方儿童跳绳的情景,描述绳子甩起来的时候,“飞摆不定,令难凝视”,看上去有百索,其实只有一条。孩子们趁着绳子动的时候轮流跳,能过就赢了,如果被绳子绊住,要任凭甩绳的人用绳子打一下作为惩罚。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古代女子有哪些运动》感兴趣,还可以看看《古代不同身份的人冠礼有什么区别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毽子的踢法

下一篇:风筝有什么作用

民间习俗排行

民间习俗精选

民间习俗推荐